浅谈人文丝绸
2017-04-05朱万民
朱万民
(四川省蚕丝学会,四川 成都 610041)
蚕丝文化
浅谈人文丝绸
朱万民
(四川省蚕丝学会,四川 成都 610041)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知,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中国历史的动物之有益昆虫“蚕”,它用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传达出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再现了这一历史性嬗变过程。 高贵而质地柔软的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它是色彩斑斓的锦缎经纬,在丝绸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蚕丝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多姿多彩的丝绸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丝绸的精美绝伦,如:四大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四大绣“苏绣、蜀绣、缃绣、粤绣”,完全可以作为中国丝绸的代表。一部中国丝绸历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以其浓郁的地方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独树一帜,“织彩为文曰锦”它既有一定的图案花纹,又有丰富的色彩,是文彩并茂的高级丝织工艺品。织锦的工艺最复杂,工序最多,生产周期最长,织造难度最大,可谓“丧功费日”,“价重如金”。精美的织锦“云龙八宝”、“飞凤呈祥”、“对雉”、“斗羊”、“红地团花”、“万格兽纹”、“延年益寿长葆子孙”、“梅菊云鹤”、“凤穿牡丹”、“联珠对鸡纹”、“缠枝莲花纹”、“满地红孔雀羽团花”等,是蜀锦的代表作,可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锦上添花的蜀绣,也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主要指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蜀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起源于川西民间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致巧妙的针法绣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双面绣“乱针绣描”妙绝一世,巧夺天工,是蜀绣的代表作,可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从中国汉文字造字上看,丝织品的品名大多从“纟”旁,如纱、绉、纺、绢、绫、羅、绸、缎等,而锦是“帛”字旁金(帛是丝绸品的总称),含有与黄金同价的意思,古典籍上有“六十日成匹,匹价万钱”的记载。“锦”在人们心目中,被看作是富贵、绚丽、美好和前程远大的象征;如:锦上添花、锦绣前程、花团锦簇、衣锦还乡、锦衣玉食、奇锦珍贝、锦绣河山、锦囊妙计等等,丝绸文化丰富了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中的一朵奇葩。
丝绸文化史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俗文化。她的涵盖面非常之广泛,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变迁于发展,从古至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
丝绸之路外交贸易、文化、技术交流之路,从古至今在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中,加强与全球各国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传播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老的丝绸走在今天的“一带一路”上依然传承着丝绸之路独特的原动力角色。
朱万民(1943-),男,大学,农技推广研究员,从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