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湿地公园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4-05张云龙姬奇武
张云龙姬奇武
(1.山西省林业厅,山西太原0300022.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湿地公园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云龙1姬奇武2
(1.山西省林业厅,山西太原0300022.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湿地公园健康发展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山西省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湿地公园的基本功能以及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的对策。
山西省;湿地公园
1 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山西省地处内陆腹地,是湿地资源较为贫乏的省份之一。全省湿地总面积15.19万hm2,占国土面积的0.97%,湿地保护面积6.61万hm2,湿地保护率43.54%。山西省湿地公园建设从2009年起步,经过9年时间,共批准建立57处湿地公园,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15处、省级湿地公园40处,湿地公园总面积6.36万hm2,湿地面积2.39万hm2。湿地公园在全省的分布较均匀,除太原市外其余10个市均有分布。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34处,海河流域23处。现有的湿地公园类型以河流湿地为主,少量为湖泊湿地类型,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公园保护网络体系。
2 湿地公园的几大特点
湿地公园除了具有湿地的五大功能之外,公园本身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特点,概况起来就是突出“八个一”功能。具体是:“一上一下”,湿地公园能够上调局部气候,下补地下水位;“一进一出”,进湿地公园的水主要是上游来水和天然降水,出湿地公园的水用以补充下游水源,供应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一高一低”,湿地公园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农业成本;“一多一少”,湿地公园能够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有效发挥湿地公园的这些功能,对于维护全省国土安全、淡水安全、气候安全、物种安全和人身安全等至关重要。
3 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景观功能,忽视湿地功能
湿地景观功能也是体现湿地公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只重视景观建设,掺杂过多的人工痕迹,弱化了湿地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这与湿地公园建设的本意是相背离的。比如,有的热衷效仿城市园林设计风格,修建了许多与湿地公园不相吻合的亭台廊榭,甚至大面积栽种园林树种、花卉等,人工景观对湿地自然属性造成建设性破坏,使湿地难以发挥出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生态功能。
3.2 重视休闲娱乐性,忽视自然原真性
湿地公园建设以保护湿地原真性为主,兼顾少量的休闲娱乐活动。目前,有的湿地公园热衷于投巨资修建休闲娱乐设施甚至游乐场等项目,把湿地公园建成了与城市公园几乎别无二致的休闲游乐场所,对湿地生态功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3 重视人的愉悦目的,忽视生物生存环境
人类和自然生物在地球上应该属于共生状态。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巢穴,为地球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目前部分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对湿地保护的认识程度不足,片面地认为只要有水就属于湿地,而忽略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个别公园在公园河道上修建液压坝等拦水设施,一味地追求扩大水面面积,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与湿地公园建设理念相违背的,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方面研究,全面考虑,既要保护好生物生存环境,又要达到使游人愉悦的目的,最终获得双赢的结果。
3.4 重视公园式的建设,忽视保育区修复
湿地公园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是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为主的,而绝非以湿地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有的湿地公园热衷于在公园范围内或者邻近区域,开发楼堂馆所或者住宅商铺等房地产项目,把湿地公园变成了城市社区公园、滨河公园等,违背了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优先的原则。
3.5 重视公园的使用价值,忽视科学研究
科普宣教是湿地公园的灵魂,科普宣教工作的好坏体现湿地公园的建设品质。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辅以科学研究对保护予以科学指导,包括合理地分析公园范围内水文、水质、动植物资源等的变化规律,使湿地公园更能较好地发挥生态功能。目前,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科研监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自身没有相关设施和人员,没有科研监测能力,也没有主动依靠其他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开展相关工作。即使有科研工作,也是仅有形式而无内涵,仅有表象而无实际,无法起到科技支撑的作用。逐步把专家、科研团队请进湿地公园,开展相应的湿地研究,密切关注湿地的动态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需要逐步完善。
4 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的几点对策
4.1 宣传湿地,形成社会爱湿地的氛围
积极开展湿地宣传活动,让社会认识湿地、了解湿地、爱护湿地已成为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湿地公园主管部门,应通过建立宣教场所、购置宣教设备、培训宣教人员、组织宣教活动等,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外各布设宣教标牌,形成一整套丰富的宣教体系,使湿地公园成为宣传湿地的主阵地。目前昌源河、孝义孝河、介休汾河、洪洞汾河等国家湿地公园均利用每年“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组织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编印宣传资料、版面和录像片等形式走社区、进村庄、上学校等途径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每年科普教育人次达100万之多,发放湿地科普宣传单数十万份,逐步形成了社会爱护湿地强大氛围。
4.2 修复湿地,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修复湿地,不是简单地从其他地方“移花接木”、“全盘照搬”,而是应该在认真分析本公园区域内水文、土壤、植被、生物等条件特质的基础上,依据本地条件设计切实可行的修复技术方案。例如,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因受小浪底水库水位季节性大幅度消涨因素的影响,形成大面积的消落带,每年存在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公园管理局采用多带缓冲模式进行修复,即水土保持林带+消落区上部生态护坡带+消落区中部景观基塘带+消落区下部自然植被恢复带。在不同的高程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修复,不仅美化了环境,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起到了固岸护坡的作用。
4.3 管理湿地,优化科学养护理念
管理体系建设是湿地公园赖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湿地公园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管理制度及配套的管理措施,就难以得到持续发展。各湿地公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成立一定级别的管理机构、聘请有技术实力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健全湿地公园的规章制度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强化科学养“肾”理念提供实际支撑。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均是副处级建制单位,机构健全,体系完善,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显著,值得全省其他湿地公园学习借鉴。
4.4 研究湿地,推动持续强化基础
研究湿地,一方面是要做好日常的湿地监测活动,包括动植物调查监测、环境要素监测、威胁因子监测等。通过对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的监测;对公园范围内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的监测;对破坏湿地的违法采沙、围垦等活动的监测,及时了解公园范围的动态变化,有效指导公园管理的不断改进。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较为有效的湿地监测活动,不仅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本地资源调查,还建立了来远、西磨支、九沟、河湾4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做到了对公园情况较为全面的掌握,对科学进行湿地保护起到了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适度开展湿地课题研究,各湿地公园管理单位要积极聘请大专院校的科研团队围绕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并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与管理等实践当中。
4.5 保护湿地,加大依法护“肾”力度《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出台,为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建设,出台《湿地保护条例》已箭在弦上。省级层面,我们首先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符合我省区域特色的地方性保护法规,把湿地保护等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公园层面,各湿地公园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结合自己实际,制定各园管理制度,实现“一园一法”。例如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出台了《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山西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出台了《山西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通过国家、省、公园三级联动体系,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达到依法保护湿地的目的。
5 结语
湿地保护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具有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公众需求的满足、相关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也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我们只有通过宣传湿地、修复湿地、管理湿地、研究湿地、保护湿地,才能真正做到社会爱肾、生态保肾、科学养肾、持续强肾、依法护肾的目的。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今后及一段时期内,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去做,包括出台《山西省湿地修复保护制度方案》、《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发布《山西省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开展多部门协作共管的湿地保护机制、开展湿地生态建设研讨会以及进行湿地保护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将会更好地指导并促进我省湿地公园建设健康发展。
TU986.5+2
C
1005-4707(2017)05-004-03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5.001
张云龙(1963-),男,1984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姬奇武(1989-),男,2015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助理工程师。
2017-09-20;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