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五行学说研究述评*
2017-04-05马淬兰贾春华
马淬兰,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
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五行学说研究述评*
马淬兰,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 100029)
五行学说是一个建构型隐喻系统。目前隐喻视角下的五行学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五行的隐喻认知、隐喻类型、隐喻认知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指出了目前五行学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认知科学背景下,从中医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立场对五行学说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进行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如应用行为学、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方法,论证五行理论中五音五色的配属关系,或发现五音与五色新的对应关系。
五行理论 隐喻 认知 实验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行为学实验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其通过一类容易理解的事物(始源域)理解另一类难以理解的事物(目标域),且始源域、目标域之间存在相似性[1]。《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因此隐喻亦被称为概念隐喻[2]。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为诸多领域的研究者所关注。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概念隐喻亦成为诠释五行学说的重要工具之一。基于此,分别从跨学科视域下的五行隐喻认知研究、五行学说的隐喻类型、五行隐喻认知系统等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阐明隐喻认知视域下的五行学说研究现状,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跨学科视域下的五行隐喻认知研究
贾春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创了从认知科学视角下研究中医学的新领域,其中从隐喻认知角度研究五行学说是主要内容之一。总体上提出以认知科学为背景,研究五行学说理论建构型隐喻模型,并应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逻辑学方法考察木火土金水概念隐喻的形成及相互关系[3]。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时脏相应”以四时为始源域、五脏为目标域,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以经验为基础相似为纽带而构建的概念隐喻[4];五行配属五色是一种基于联想的隐喻认知,其包涵心理、社会等因素,具有较强的主观性[5];从认知逻辑学的角度,运用类比推理对中医相关语料进行分析,认为脾胃治疗原则源于人类对“土”的隐喻认知[6];以认知心理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背景,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从隐喻认知的角度阐明五行学说产生之缘由[7];从体验哲学的角度分析建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理论基础[7];从伦理学的视角研究五行相生关系,认为五行相生关系的始源域为“母子(父子)关系”[8];从特性赋予模型理论的角度解读“五行-五脏”配属的概念隐喻形成机制[9];应用家族相似性理论,分析常见或常用成员分别被归入“水家族”“火家族”“金家族”“木家族”范畴的缘由及特性等相关内容[10-13]。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认知科学领域涵盖的多个学科多种理论,能被恰如其分地应用到中医五行学说研究中,不仅丰富了五行学说的研究视角,且能促使五行学说内容诠释的多维化和饱满度。上述认知科学背景下的多个学科多种理论视角,皆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认知思维方式密切联系,说明了在五行学说及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隐喻认知思维方式居于主导地位。然而以上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五行与五脏、五时、五色、五味等常用或常见成员的相关性、五行生克之缘由等方面,缺乏未常用或未常见成员的相关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从而使认知科学视域下的五行学说研究内容更为系统和全面。
2 五行学说的隐喻类型分析
学者亦从隐喻的类型(典型代表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入手,探讨五行和五脏的关系、五行生克与五脏生克的关系、五行配伍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五行学说是典型的结构隐喻[14]。如从结构隐喻的角度探讨五行配属五脏理论:五行学说中以结构清晰、界定明确的五行概念,通过类比的方式,构建结构模糊、界定混乱甚或缺乏内部结构的五脏概念,进而阐释五脏之间的关系[14];五行学说中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被象征化、结构化,古人将其运用到人体五脏的结构认知中,产生了心火、肺金、脾土、肝木和肾水等结构概念[15];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结构映射模型理论,分析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形成的机制,得出的结论为中医理论中以五行生克关系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16]。
此外,有学者从实体隐喻等角度对五行配伍和生克的思维类型进行相关研究,认为:五行配伍方面,借助实体隐喻思维,以概括性的五种物理和功能性特征为始源域,包容万物,构筑五行系统;五行生克方面,运用过程隐喻将五行生克过程意象图式与其他概念域中的生克关系取象比类(映射),从而所有生克过程纳入同一阐释机制[17]。
综上得知:结构隐喻类型主要侧重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和五脏的配属关系,而与其他成员是否存在结构隐喻的思维方式尚未进行详实探讨;实体隐喻类型虽以宏观视角对五行配伍其他成员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缺乏细化研究;在谈及五行生克的形成过程时,研究者使用“过程隐喻”一词,但认知科学中尚无“过程隐喻”这一术语,所以术语使用规范和严谨度有待加强。
3 五行隐喻认知系统研究
学者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出发,对金木水火土五行进行了系统化探讨。如研究者将自然之水火土金的特性、用途等相关知识通过隐喻或类比,用于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疗等;通过对比和分析自然之“水”“火”“土”“金”与人体之“水”“火”“土”“金”,分别勾勒出“水”“火”“土”“金”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的雏形[18-21]。贾冬梅、蓝纯以《汉语大词典》中相关语料为蓝本,发现古汉语五行金木水火土存在着一系列概念隐喻:具有火特征的现象/物体是火(如夏季、南方是火)、人是火、心脏为火宫/火藏、状态的强度是火的强度、历运更替是五行更替[22];具有水特征的现象/物体是水(如北方、黑色是水)、人体是水体、状态是水[23];具有金(属)特征的事物/现象是金(如西、商音是金)、人是金[24];具有树木特征的存在是木(主要指向人)、具有木行特征的存在是木(指向东方、春季、木星、木德朝代及肝脏等)[25];具有土特征的事物/现象是土、一定地域内的事物/现象/人是土[26]。
以上研究成果分别来自两个研究团队:其一为贾春华以中医经典、传统文化古籍原文为语料,论述了从自然之“火”“土”“金”“水”映射到人体之“火”“土”“金”“水”的具体过程;其二为蓝纯以《汉语大词典》中相关内容为语料,以五行“木”“火”“土”“金”“水”为始源域,映射到五方、五色、五脏、人体、五音、五德、五星等具有五行相同性质的其他事物或状态等目标域。总体而言,两个团队以隐喻认知的研究视角对五行学说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但对五行学说的其他内容(如五声、五化等成员)未进行相应地诠释,所以五行学说系统的研究不够完善,有待补充。此外,五行学说的构建过程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所以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原文语料进行诠释才有意义,而蓝纯仅以《汉语大词典》中相关内容为语料,未全面涉及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易使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4 隐喻认知视角下五行学说研究路径的拓展
通过以上梳理得知,隐喻认知视角下研究五行学说,拓展了五行学说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维度,有助于五行学说本质的诠释和解读。就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五行的隐喻认知研究,而以隐喻认知为视角的中医五行实证研究略显不足。
单纯的理论探讨和分析难免掺杂人的主观性,得出的研究结论易被质疑。因此,除理论研究方法外,引入实证研究方法是必要的。以实证研究方法补充理论研究方法,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不仅研究方法更为多样化,且五行学说研究内容更具系统性、客观性、多维性和全面性。
五行学说是中国原创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方法论、理论建构型隐喻,在中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研究五行学说、以怎样的方式研究五行学说,使其更为恰当、合理、客观、全面,是值得深思的。从现代学科划分的角度而言,中医学理论本身即是跨学科的融合,其由文、史、哲、医等多个学科汇集而成,其中五行学说即为典型代表。所以,从学科之间的关联度来说,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五行学说的研究。而在认知科学蓬勃发展的今日,各学科的主线皆为认知,同时结合五行学说自身的特性,本文提出在隐喻认知的背景下,从中医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立场对五行学说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进行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如以下几点思考或可拓宽隐喻认知视角下的五行学说研究路径:
4.1 五行结构隐喻及特征赋予模型
关于木火土金水五行最初的含义,目前学术界仍然持有争议。如果依据人类认知事物过程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已知到未知、具体到抽象而言,五行最初的含义应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在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宜的过程中,古人渐次发现五种物质各自的属性。随着时间的累积,五行的属性亦逐渐递增。当人类应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属性说明其他事物及属性时,这些过程已演化为一系列隐喻概念。那么需要思考的是,五行隐喻系统中,哪些是始源域中的内容,哪些又属于目标域?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思维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如果说五行学说的隐喻类型是结构隐喻,那么结构隐喻是如何构建的?此外,五行各成员的特性是本身具备的还是被赋予得来的?如果一些特性是被赋予的,是怎样被赋予的?特性赋予思维模式对五行系统的构建和中医理论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其和五行结构隐喻的关系又是什么?
4.2 “五行”概念隐喻的范畴化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以便更好地认识客体,通常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事物进行分类。而汉语中的“范畴”主要指分类[27]。所以其中被归为同一类的成员,即属于同一范畴。通过分析一些范畴可以得知,某成员被归入某一范畴,要么具备该范畴所有成员的共同特性,要么与该范畴中某一或者某些成员之间具有共性,即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28]。五行学说中的全体成员即符合家族相似性理论。
范畴化即概括相似事物的过程。五行学说将事物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继而其他五行成员渐次被归入的过程即为范畴化的过程。通过某些相似性,五行成员被联系起来,这些成员当中某些属于始源域,某些属于目标域。所以,在木、火、土、金、水五大类统领下,五行系统中成员范畴化的过程即五行隐喻思维构建的过程。那么,木、火、土、金、水五大类统领下的各类别子系统的范畴化、概念化的过程是什么,各成员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目前国内学者对五行学说中常见或常用成员的范畴化、概念化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一些不常用的成员尚未得到研究,如五音、五声、五化等。为了使五行学说成员的范畴化、概念化研究更为系统和广泛,所以研究者需要拓宽五行成员的研究范围。需要指出的是,其研究难度较大,如史料不全或史料寻找难度较大,或专业壁垒的存在(如五音的辨识)或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4.3 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应用概念隐喻进行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其手段包括在线研究和非在线研究。在线研究方法包括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功能性磁共振脑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眼动(Eye Tracking)等;非在线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问卷调查等[29]。在以上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方法中,如调查问卷、行为学实验、ERP(特定刺激下作用于脑或者感觉系统的某部位,在给予或撤销刺激,或某心理因素出现时,脑区产生的电位变化[30])等研究方法可应用于五行学说研究。如从认知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立场着手,从行为学研究、ERP实验的角度论证中医五行理论中五音与五色是否存在一一配伍的关系,意在以实证的方法揭示五行同一行中成员与成员之间存在着“相干性”。
4.4 中医五行隐喻认知系统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建构过程中起着提供认知框架、建构概念基底的作用。中医学以五行及特性为基点,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联系自然环境,建立天人合一的整体。五行学说中五行的特性是如何映射到人体的?这种映射对五行学说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对中医学理论及临床有何指导意义?这种用于说明简单物理或化学变化的思维模型如何具有了阐释复杂人类生命现象的活力?
总之,未来认知科学视域下研究五行学说的主要方向为:系统揭示五行隐喻认知系统的语言学、心理学基础,特别是可能存在的认知神经机制;系统论述五行学说中所有成员之间的相关性;系统阐明五行隐喻认知系统在中医学领域如何得以应用与发展。
1 Lakoff G,Johnson M,The Metaphoric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on⁃ceptual System.Cognitive Sci,1980,4(2):195-208.
2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作者),乌克•约翰逊(Mark Johnson)(作者),何文忠(译者).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6.
3 贾春华.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方案.世界中医药,2013,8(1):91-95.
4 谷浩荣,贾春华,马子密,等.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时脏相应”理论研究.世界中医药,2014,9(4):435-438.
5 朴恩希,谢菁,贾春华.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初探中医五色理论.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707-2709.
6 杨晓媛,贾春华.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脾胃治则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5):2096-2099.
7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8 陈晨,贾春华.伦理视域下的五行生克观.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92-94.
9 林佑益,谢菁,贾春华.基于隐喻特征赋予模型的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研究.中医药学报,2014,42(1):1-4.
10郭瑨,庄梅云,贾春华.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的“水家族”分析.世界中医药,2014,9(11):1454-1458.
11庄梅云,郭瑨,贾春华.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的五行“火家族”范畴分析.吉林中医药,2015,35(5):436-441.
12马淬兰,郭瑨,贾春华.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的“金家族”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5):934-938.
13董晓娜,董大伟,贾春华.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的木家族研究分析.河北中医,2016,38(2):268-271.
14贾春华.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12.
15屠金莉,苏立昌.中医概念隐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语文学刊,2009,29(15):46-47+53.
16林佑益,谢菁,贾春华.基于隐喻特征赋予模型的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研究.中医药学报,2014,42(1):1-4.
17石勇,刘宇红.基于五行理论的多元化隐喻系统研究——以《黄帝内经》为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61-67.
18贾春华.一个以水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164-168.
19杨晓媛.一个以“土”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0刘惠金,贾春华.一个以“火”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158-3161.
21权五赫,贾春华.一个以“金”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世界中医药,2014,9(11):1443-1446.
22贾冬梅,蓝纯.五行之“火”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6(5):36-42.
23贾冬梅,蓝纯.五行之水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外语教学,2012,33(6):19-23.
24贾冬梅,蓝纯.五行之金行背后的概念隐喻和借代.山东外语教学,2013,34(6):26-32.
25贾冬梅,蓝纯.五行之木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外语与翻译,2015,16(1):36-41.
26贾冬梅,蓝纯.五行之土行背后的概念隐喻和借代.当代外语究,2013,34(1):20-25+33+76.
27文旭,江晓红.范畴化:语言中的认知.外语教学,2001,22(4):15-18.28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7-38.
29刘振前,石磊.认知隐喻在线研究述评:问题及启示.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79-85.
30魏景汉,罗跃嘉.事件相关电位原理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0.
A Review of Studying on the Five Elements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Metaphorical Cognition
Ma Cuilan,Jia Chunhua
(College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Five elements theory is a constructive metaphorical system.Now,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studying on the five elements theory mainly focuses on the metaphorical cognitive thinking,metaphor cognitive type,metaphor cognitive system and so on,which has obtained certain research results.After systematicall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above content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is basis:in the context of metaphorical cognition,we should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five elements theor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CM,cognitive linguistics,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especially the empirical study of relevant theories.Such as using the behavioral studies,Event-related potential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tone and five-color,or exploringthenew relationship.
Five elementstheory,metaphor,cognition,empirical research,event-related potential,behavioral experiment
10.11842/wst.2017.09.016
R33
A
2017-07-11
修回日期:2017-08-2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464):“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与动态认知逻辑刻画,负责人:贾春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770):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负责人:贾春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16-ZXFZJJ-008):认知神经语言学视阈下的基于中医语言的中医思维研究——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负责人:贾春华。
** 通讯作者:贾春华,本刊编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科学视域下的中医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张娜娜,责任译审: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