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沿边城市旅游商品开发研究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
2017-04-05陈玲玲
陈玲玲,陈 能,张 帆
(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418;2.上海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上海 201418)
旅游与酒店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沿边城市旅游商品开发研究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
陈玲玲1,陈 能2,张 帆1
(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418;2.上海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上海 201418)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沿边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贸旅牵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使得牡丹江市具有良好的旅游购物业发展基础。通过对牡丹江市历史分化、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全面调研与分析,在遵循现代旅游购物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牡丹江市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原则、开发方向、产品主题及保障机制,从而促进旅游商品市场的繁荣和旅游商品服务质量的提升。
旅游商品;开发;沿边城市;牡丹江;一带一路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引言
牡丹江作为黑龙江省的副中心城市及第二大旅游城市,地处中、俄、日、韩、朝、蒙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区域,是经海参崴到日、韩、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东南沿海地区陆海联运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黑龙江省“龙江丝路带”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牡丹江市积极发挥沿边开放窗口的区位优势,将“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开放型城市”作为主导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沿边重要通道城市建设。
在我国发展旅游业的30余年里,牡丹江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等荣誉称号。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牡丹江市面向东北亚地区树立了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将“贸旅牵动”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长期指导战略。伴随当前旅游业的升级转型与大旅游产业格局的形成,旅游购物业正逐步发展成为众多旅游城市的收入增长点和强力支撑点。将“小商品”做成“大产业”也日益成为众多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之一。牡丹江市口岸经济发展与边境旅游业发展双牵互动,在发展旅游购物业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此次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为旅游购物业的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支点。
(二)文献综述
围绕“旅游商品”开展研究是旅游购物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基本主题。国外有关旅游商品的专题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中以旅游纪念品的研究居多。闻虹(2016)总结国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旅游纪念品制造商、纪念品的开发理论以及开发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且相关研究多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国内关于旅游商品的研究主要围绕涵义、特征、功能及开发等方面展开。马进甫(2006)曾提出我国旅游商品开发中的主要矛盾是旅游商品开发潜力的深厚性与实际发展的滞后性的矛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各旅游城市对区域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视程度已明显改观,有关区域旅游商品的开发研究领域也诞生了不少成果,且多数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领域。分析显示,区域旅游商品开发与旅游产业的关联与融合理念增强,实证研究成果明显增多,但就具体问题解决的深层次研究成果有限,如结合泛旅游时代旅游者购物特点,挖掘区域特色资源与文化要素,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手段开发旅游商品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各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开发工作的广度与深度研究依然是未来该领域研究与实践的关注重点。
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关于牡丹江市旅游商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寥寥可数,且目前尚没有形成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理论成果,显然,牡丹江市的旅游购物业与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还缺乏理论支撑。
二、牡丹江市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旅游消费群体的泛化,旅游商品在类型上也更加丰富,逐渐发展到与日常购物品趋同的态势[5]。关于旅游商品类型的发展,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研究认为,如今,任何形态、任何产业的商品都可以成为旅游商品。通过实地调研和主题访谈的形式,对牡丹江市的旅游商品供给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一)旅游商品供给现状分析
1.旅游商品种类概况
牡丹江的农林土特产品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尤其是以黑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为典型。2007年,牡丹江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食用菌之城”荣誉称号,是“中国猴头菇之乡”“中国食用菌优秀基地”,2012年又荣获“世界黑木耳之都”称号。东宁黑木耳、海林黑木耳、海林猴头菇、林口滑子蘑等多个地理标志得到国家认证。此外,牡丹江的旅游商品种类还涉及各类杂粮、水果、干果等农林土特产品及名贵药材、民俗风情类旅游纪念品和部分进口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等邻国的旅游商品(见表1)。
表1 牡丹江市旅游商品种类及代表产品一览表
2.生产组织与销售形式
牡丹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备良好基础,拥有一批如穆棱农副产品基地、林口勃林陶瓷有限公司、黑宝药业有限公司、林口汇通木业有限公司、牡丹江黑森林木业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旅游商品销售网点以土特产批发市场、实体店零售和代理为主,主要分布在市中心的大型商场、各区县及零星景点。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市场。丛名菌业集团牡丹江龙飞商贸实业有限公司、牡丹江德世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三及华龙慈蜂堂蜂产品专营店、牡丹江中俄礼品商展中心是牡丹江市主要的旅游商品供应点。2013年,牡丹江绿色食品电子商务中心投入运营。中心由展销配送和电子商务两大板块组成,采用网络宣传推广与实体展示销售的先进经营模式,是一个集产地监控、产品展示、销售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整合包装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资源、拓宽外销渠道创造了条件。2014年7月,黑龙江省第一个中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达俄通”在牡丹江市东宁县成立。该公司实现了在线交易、快递、第三方支付金融三大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进出口商品线上线下双向销售。目前“达俄通”公司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经营进口俄国的饮料、啤酒、糖果等食品为主,出口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3.供给现状总结
经以上分析,牡丹江目前的旅游商品种类有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旅游商品内涵和外延扩大的发展趋势不相匹配,旅游商品对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难以释放。但是牡丹江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牡丹江市拥有一批具有成熟工艺基础和一定生产技术力量的生产企业,为深度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供了生产保障。正在快速发展的物流体系和初具雏形的电子商务行业为旅游商品的销售提供了现代化渠道,但还需要进一步扶持与开发,使其真正发挥双向贸易流通作用,助力旅游商品的销售流通。
(二)旅游商品需求现状分析
1.旅游商品消费市场定位
近年来,牡丹江市旅游消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基本形成以国内客源为主、入境客源为辅、近程散客客源上升较快的局面。2016年,牡丹江市旅游总收入实现121.8亿元,同比增长30.7%;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 860.4万人次,同比增长25.4%,[6]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数分别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稳步增长,客源主要来自东北三省、京津冀鲁、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客源市场随着旅游专列的开设,正处于开拓之中。根据百度指数关于“牡丹江旅游”搜索量的区域与城市排名情况详见表2。牡丹江市的入境旅游市场分布集中程度较高。俄罗斯、韩国、日本是其三大主要的客源国。其中,牡丹江的俄罗斯旅游市场份额占全国该市场份额的近30%,占黑龙江省该市场份额近50%,是全国对俄旅游第一大城市。
表2 2013-2016年“牡丹江旅游”百度搜索量国内区域与城市分布情况
目前泛旅游和广义游客成为发展趋势。基于以上客源市场构成,依据对旅游商品的不同消费动机和购买目的,将牡丹江旅游商品消费市场划分为三大主体:(1)游客消费主体。主要包括入境游客(俄罗斯、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游客)和国内游客(东北三省、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地区游客等),购买动机主要表现为馈赠亲友、个人留念、收藏以及家庭使用等;(2)企事业单位消费主体。其购买动机主要用于外事、礼仪交往、会议或节事活动纪念等;(3)本地居民。主要用于馈赠亲友、家庭使用和旅游装备等。此外,不同年龄结构的消费群体需求偏好也有差异,根据图1数据显示,近几年关注牡丹江旅游的消费群体涵盖了中青年消费群体和老年消费群体等。
图1 2013-2016年“牡丹江旅游”百度搜索群体年龄分布情况
2.游客购物行为分析
健康、自然、方便、舒适、安全、简单、保健、滋补、高档和生态是当前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意识。但同时,不同区域和类型的消费群体又表现出差异性的消费特征和购物行为。
(1)入境游客旅游购物行为分析
根据旅游抽样调查资料(表3)显示,俄、日、韩三国旅华游客共同感兴趣的旅游商品是食品、茶叶、服装和丝绸。从近年入境外国游客对黑龙江省感兴趣的旅游商品抽样调查资料(表4)来看,除服装、丝绸、食品、茶叶之外,外国游客对纪念品和工艺品购买兴趣也较高。俄罗斯游客对酒类和香烟比较偏爱。日本、韩国游客对纪念品、工艺品、传统文化艺术品兴趣较高,其次为各类中成药及保健品。俄罗斯游客喜欢到一些物美价廉的购物场所购物,小家电、工艺品、流行服装、各种饰品等也是其主要购买目标。日、韩国游客则比较注重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色、设计工艺、加工和包装。日本游客中年轻的女游客和家庭主妇购物比例较高,喜欢购买一些女性饰品和家居类用品。
表3 2007—2009年俄罗斯、日本、韩国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单位:%
服装/丝绸中成药/保健品食品/茶叶酒类/香烟纪念品/工艺品200720082009200720082009200720082009200720082009200720082009俄罗斯76.371.868.925.219.719.570.766.259.050.444.645.419.832.915.0日本29.529.632.823.921.021.651.651.655.717.918.217.528.326.027.4韩国37.342.532.933.429.619.645.545.455.219.421.228.528.523.619.9
资料来源:入境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8),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9,2010)
注: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1-2015)未涉及“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项。
表4 2007—2009年黑龙江省入境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单位:%
服装/丝绸食品/茶叶纪念品/工艺品酒类/香烟中成药/保健品200720082009200720082009200720082009200720082009200720082009外国人41.139.672.235.842.239.140.026.519.925.727.716.124.327.517.9
资料来源:入境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8),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9,2010)
注: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1-2015)未涉及“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项。
(2)国内游客旅游购物行为分析
近年国内城镇居民散客出游的人均花费构成显示,国内游客在出游过程中,旅游购物花费与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游览、娱乐等要素花费相比,比例较高。虽较国际40%~50%的消费比例还有较大差距,但是作为牡丹江主要客源城市的哈尔滨、北京、天津、广州、济南、上海、南京、杭州等散客旅游购物花费所占的比例均占到20%~30%多,有些城市如济南则高达40%多。由此可见,牡丹江国内旅游购物市场需求潜力较大。
根据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国内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留作纪念和赠送亲友。影响旅游者购物的因素较多,国内较多游客认为旅游商品的价格、质量、民族性、纪念性要素很重要。中低价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是我国旅游购物市场的主体产品。而且,国内游客最喜欢在旅游景区购物,其次为大商场或商业街以及旅行社指定的旅游定点商店[7]。
根据牡丹江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地理细分,不同地区游客的购物行为存在差异。
由于地缘上与牡丹江比较接近,在民俗工艺、土特物产方面具有同质性,所以东北三省尤其是黑龙江省是牡丹江市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也必须具有独到之处,一方面开发真正具有牡丹江本土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如开发渤海国文化、威虎山题材等本土系列的旅游商品;另一方面,对民俗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或者工艺改良,如对朝鲜族、满族文化符号进行开发创新,引起此部分旅游市场的情感共鸣。
京津冀鲁地区的非团体游客和商务型旅游者占有较大比例。该地区的游客消费水平较高,注重自身形象,尤其注重消费品的质量和格调品质。功能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旅游商品是其首选,且倾向于选择有地方特色产品的购物场所。
以广东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游客讲面子、重派头,喜欢购买纪念品,但比较挑剔,金钱观念强,喜欢购买真正有特色的东西,如相对高档、价格不菲的工艺品和艺术品、土特产品、保健食品及名贵药材。
以浙江和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地区游客消费水平较高,追求品质、注重细节,且这一区域本身手工业比较发达。因此在旅游购物中比较倾向于时尚新颖且地域特性鲜明的旅游商品。此外,针对该区域有不少知青故地重游,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怀旧情怀的旅游商品比较适合这类市场。
三、牡丹江市旅游商品开发的理论依据
“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实施为沿边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沿边城市的现代旅游服务质量提出了崭新的要求。立足牡丹江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目标,遵循当前旅游购物业发展的新规律,在开发旅游商品过程中以下列原则作为指导。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俄罗斯、韩国、日本等牡丹江的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求异、求美及求实用等购物需求与心理,以及国内东北三省、长三角、珠三角、山东、京津冀等客源地区不同类型消费群体表现出的求新、求实、求名、求廉、求趣的购物需求和购物心理,在分析当前牡丹江旅游商品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档次的旅游商品。
(二)以地域文化为基础
充分发挥和挖掘牡丹江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特色,将“湖、林、雪”等自然生态景观、“满、汉、朝鲜”等民俗文化景观、“流人、佛教、渤海古国”历史文化符号、“八女投江、智取威虎山”等红色文化故事作为旅游商品创造题材和素材,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融入到产品开发与设计中,保证旅游商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以生态理念为指导
遵从本地化、节约化、自然化等原则,充分将太阳能、桦树皮、麻布、林木废弃资源运用到牡丹江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同时注重发挥本地森工企业、陶瓷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的生产工艺与力量,在强调减量化、低成本、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的基础上,使得开发的旅游商品最大程度符合客源市场的购物需求。
(四)以现代工艺设计为手段
借助微数码技术、电子技术和激光纳米等新技术对牡丹江民间传统旅游商品进行工艺改良,提高商品质量,增强产品功能,减少体积和重量;在现代创意旅游商品开发中凸显科技文化和个性化设计,使旅游商品具有鲜明地域标识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现代旅游购物市场的动态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五)兼具审美性与功能性特征
充分考虑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开发审美和功能兼备的适应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旅游商品。牡丹江市旅游商品的开发一方面将以特有的文化符号向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和对生活意义的感悟。另一方面将功能性的设计理念反映在产品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使用性能上,有利于增强产品附加值,扩大销售市场。
四、牡丹江市旅游商品开发具体思路
基于以上对旅游购物市场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牡丹江旅游商品市场供需具备一定基础,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品和传统工艺品,但相对缺乏符合现代审美的旅游商品,如现代工业产品、艺术设计产品、大众旅游纪念品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需求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明确了方向;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元的文化类型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源泉。
(一)立足国内外客源市场需求,确保旅游商品的开发方向
牡丹江的农林土特产旅游商品因绿色、无公害、有机化等特征在旅游客源市场中具有较好知名度和广泛的认可度,在加快旅游商品发展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精品为龙头,突出地方特色,通过深加工及包装设计等提升旅游商品形象,推进旅游农林特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系列化、礼品化和便携化。
木制、陶制、石制等传统旅游工艺品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需要通过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市场流通领域进行沟通与衔接,在保留其传统文化要素和审美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生产要素,进行新型生产模式的探索,提升其功能性、人性化等特点,更进一步契合现代消费需求。
现代工业设计产品是符合现代消费市场审美需求和追求品质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5年,魏小安就从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将旅游购物品的类型归纳为:能够体现目的地文化的工业产品、农副土特产品、城市和景区纪念品、档次较高的工艺品、新兴的收藏品以及中高端礼品等[5]。在牡丹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中,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创意产品应作为重点开发部分,如数码像框、移动U盘、儿童乐高、工仔玩具、办公组合等。
将市场需求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面向主要客源市场开发旅游商品(见表5)。
(二)挖掘区域资源和文化要素,树立旅游商品的品牌形象
牡丹江市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质较高,文化类型多元、渊源深厚,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创意源泉。多元的城市文化体系可以概括为本土文化,主要以渤海古国文化、满族文化为代表;流人文化,主要以宁古塔、闯关东等为代表;边境文化,主要以与日、韩、朝、俄等相交融的文化为代表,红色文化,以抗联和剿匪文化为代表。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七大类:即“湖、边、俗、林、雪、红、特”,即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湖泊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和冰雪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边境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以及特有旅游资源[8]。
基于自然、人文和特有旅游资源,紧紧围绕“湖、边、俗、林、雪、特、红”七大主题类型,以牡丹江本土文化、流人文化、边境文化和红色文化为内涵支撑,提炼资源元素和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商品设计开发中,如围绕“湖”主题,以镜泊湖、小北湖、紫菱湖等水域形象以及水生动植物要素设计简单实用的家居产品、卡通玩具产品和饰品等,如茶具、丝巾、玩偶、标本册、首饰等。围绕“俗”主题,以渤海国、宁古塔历史文化符号、汲取满族、朝鲜族以及民族融合等文化元素,设计开发满族噶哈啦升级版、乐高拼装玩具、杯具、灯具等家居用品和益智产品等,其他主题元素及开发内容详见下表6。
表5 牡丹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定位
表6 牡丹江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主题
(三)促进研、产、管、销一体化,完善旅游商品开发保障机制
旅游商品开发是提升地区旅游层次、优化地区旅游产业链条、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应当作为政府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理念上,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的思想,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现有的旅游商品协调机制,使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这三大环节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并且灵活运转起来,才能促进旅游商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
1.整合旅游商品研发与生产力量
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整合研发与生产力量,使得旅游商品实现一体化的开发。发动和整合社会资源,集中民智,善于借助外力,如采取跨学科的专业团队长期合作或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担负牡丹江市旅游商品市场的调研与市场预测、产品体系构建和具体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指导等,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设计提供技术保障和专业支持。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依据产品的特征采取本土化规模生产或异地定制生产的模式。
2.加强旅游商品市场建设与管理
特色旅游商品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顾客购买后应享有相应的售后服务与质量保证。因此在商品开发中应依托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以及合理的管理条例与政策法规,对于树立牡丹江旅游商品市场新面貌显得尤为重要。如制定品质保证的相关制度,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保护正规旅游商品企业的信誉度和消费者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能为牡丹江旅游商品作隐形宣传。建立通畅便捷的物流和邮购系统,解决游客购买特色旅游商品是否便于携带的问题,为区域旅游收入的增长打通道路。
3.重视旅游商品形象传播与市场营销
旅游商品营销是继旅游商品设计、生产过程之后,实现商品价值的重要环节,是旅游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树立旅游商品品牌形象、规划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将传统营销手段与现代营销方式紧密结合,借助多种广告宣传和活动形式进行推广营销,促进旅游购物市场繁荣,同时传播牡丹江的城市文明和文化魅力。
五、结语
沿边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服务质量关系着国家的整体旅游形象。借助“一带一路”发展的大机遇,深度开发沿边城市的旅游商品,拓展对外经贸渠道,提升旅游商品服务质量,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树立区域旅游形象,弘扬国家整体文化品牌。
[1]李升波.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推动牡丹江市旅游产业发展[J].黑龙江金融, 2015,(10):22-23.
[2]闻 虹,李 俊,李 阳.国外旅游纪念品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研究.2016,(8):28-34.
[3]马进甫.国内旅游购物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9):9-14.
[4]陈 昕.国内旅游商品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3,(5):19-23.
[5]陈玲玲.泛旅游时代的旅游购物开发[N].中国旅游报,2013-03-15.
[6]2016年12月牡丹江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EB/OL].http://www.mudanjiang.gov.cn/,2017-02-04.
[7]石美玉.旅游购物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06-213.
[8]张欣阳.牡丹江市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36):162-163.
[9]李宏图,等.“贸旅牵动”战略中牡丹江市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3,(4):142,146.
[10]高力群,杨 波,刘小龙.对河北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商品转化方式上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0,(8):95-97.
[11]闫 静,李树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潜力、挑战与实现路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4):94-98.
[责任编辑:邹学慧]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Commodities in Border City under “The Belt and The Road” strategy——A case study of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CHEN Ling-ling1,CHEN Neng1,ZHANG Fan2
(1.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Shanghai 201418,China;2.Tourism Aca demy,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1418,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The Road” has brought hitherto unknown opportunities for the border city tourism. Good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the guidance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ade and travel” make Mudanjiang city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hopping.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ifferentiation,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t market in Mudanjiang and followed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shopp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product theme and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udanjiang's tourism commod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the tourism commodity marke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ourism commodities.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border city; Mudanjiang;“The Belt and The Road”
2017-02-05
陈玲玲(1984-),女,山西临汾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信息服务方面研究;陈 能(1961-),女,黑龙江大庆人,教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旅游信息化方面研究;张 帆(1964-),女,甘肃兰州人,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基础理论、旅游策划方面研究。
F590.8
A
1671-7112(2017)02-00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