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7-04-05杨伟华
杨伟华
河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2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杨伟华
河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2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评分(7.2±2.2)较对照组(14.4±2.4)优;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安全性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是现代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局部有血栓出现或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造成供血部分血容量下降,其结果是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对患者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1]。本文以8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常规方法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2—2016-02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52~75(64.8±2.8)岁;观察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54~76(65.6±2.6)岁。2组年龄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巴曲酶静滴,首次药物剂量为10 BU,之后每天剂量为5 BU。观察组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前行常规准备,局部麻醉后,通过DSA系统经股动脉利用Seidinger法穿刺,向颈内动脉送入5F或6F导管,之后行脑血管造影,将闭塞血管及责任血管找出。行全身肝素化,完成后在血栓处置入溶栓微导管,以1万U/min尿激酶经导管持续泵入,在每次注射20万U后对患者进行10~15 min观察,行造影复查,若结果显示阻塞血管再通,则溶栓治疗停止,若阻塞血管未通,则以2.5万U/min利用微导管加到50万U,其最大剂量为100万U。在结束治疗后自然中和肝素,4 h后将动脉鞘拔出,行20~30 min局部压迫止血,之后以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行右下肢制动,8 h卧床休息。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行持续心电监护,术后行CT复查,术后24 h再次复查,以观察颅内是否出血。溶栓后,以尼莫地平行持续静脉泵入,时间为3~5 d,从而防止脑血管痉挛以及避免再次形成血栓,24 h后予以依达拉奉静滴,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口服。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点行密切观察,对其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2-3]。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疗效评价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评分,治疗满意度标准参照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生活状态评定标准进行评分。(1)非常满意: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及以上;(2)一般满意: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3)不满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或增大18%以内。
2 结果
2.1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2.2 2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2组治疗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发病因素主要是栓塞或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脑组织血流量减少,形成脑梗死后缺血脑组织,其病变特征主要呈渐进性进展,且发病后60 min内形成梗死,当血流改善时脑组织可恢复正常[4]。于早期脑血管再通,可迅速恢复梗死面积,对及时恢复血液供应,防止脑组织缺血坏死,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5]。经研究表明,脑梗死严重程度、年龄、高血压、高血糖、脑肿胀和CT检查显示溶栓后低密度区对预后有明显相关性,而在早期进行积极治疗,可减少梗死面积[6]。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时受治疗时间窗限制明显,且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越短,则预后效果越好。
溶栓治疗为溶解血栓或栓子栓塞的最新措施,主要目的在于恢复血运状态,进而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域。由于缺血半暗带区侧支循环治疗中受时间窗限制,在脑缺血6 h内恢复再灌注,可逆转半暗带区受损脑细胞,且越早进行溶栓,可更有效再通闭塞血管,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则越好,所以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溶栓治疗应及早行动脉溶栓。采用股动脉或颈动脉Seldinger技术穿刺,与DSA图像示踪相结合,可为进入脑血管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提供引导作用[7-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具有高度特异性,易形成血栓,动脉溶栓可改善缺血脑组织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不可逆损伤,从而改善脑梗死的预后[9]。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剂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溶栓效果确切,治疗时间短,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小、时间窗长、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血管血栓形成或少量血凝块栓塞、暂时不适合静脉溶栓患者[10]。一旦超出时间窗,则缺血半暗带发生不可逆损伤,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血流恢复到病变部位,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1]。
综上所述,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可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1] 何劲松.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5(11):132-133.
[2] 余晓斐,曹现芳.三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3(8):126-127.
[3] 关玉华,艾克拜尔·加马力,曹莹莹.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8(4):222-224.
[4] 宋叶平,李焰生.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781-783.
[5] 吕宪民,曹亦宾,李欣,等.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34-836.
[6] Várady E,Feher E,Levai A,et al.Estimation of vessel age and early diagnose of atherosclerosis in progeria syndrome by using echo-tracking[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14,44(4):297-301.
[7] Mor IA,Uchida N,Inomo A,et al.Stiffness of systemic arteries in appropriate- and small-for-gestational-age newborn infants[J].Pediatrics,2013,118(3):1 035-1 041.
[8] Araki T,Emoto M,Teramura M,et al.Effect of adiponectin on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J].Metabolism,2014,55(8):996-1 001.
[9] Brodszki J,Lnne T,Marsál K,et al.Impaired vascular growth in late adolescence after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J].Circulation,2014,111(20):2 623-2 628.
[10] Benagiano G,Brosens I.The endometrium in adenomyosis[J].Women’s health,2012,8(3):985-986.
[11] Hoegh A,Lindholt JS.Basic science review.Vascular dis- tensibility as a predictive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small asymptomatic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J].Vasc Endovascular Surg,2013,43(4):333-338.
(收稿2016-08-22)
R743.33
B
1673-5110(2017)06-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