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7-04-05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人口

报 告

OECD发布《通往2030年的高等教育》

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研究报告《通往2030年的高等教育》。报告指出,高等教育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国家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国家在知识本位经济中的竞争力。报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OECD、中国和印度的高等教育供给、经费资助和治理进行了系统回顾,提出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面:一是以学生、师资和机构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跨界高等教育将持续增长;二是学术研究将日益走向国际化;三是尽管北美的高等教育在学术研究上仍具有明显优势,但亚洲和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影响将持续增强;四是私立高等教育供给和融资将日益全球化,特别是OECD范围外的高等教育机构;五是市场机制将在高等教育治理方面发挥更显著的作用,这主要通过运用绩效本位和竞争性的拨款制度来实施;六是更加关注质量保障,积极应对私立和跨国高等教育、大学排名和责任机制的要求。

OECD发布全球人力资本预测报告

日前,OECD发布2030年教育发展预测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05-2013年,OECD和G20国接受高等教育青年人口(25~34岁)增长了近45%,预计到2030年将保持持续增长。平均来看,2005年,OECD和G20国中平均仅有14%的人口具有高等教育资格,但到2030年,具有高等教育资格的人口预计达到45%。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在内的不属于OECD的G20国在过去10年中是全球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2005年,在940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中,OECD国家占60%,到2030年,这一情况预计将发生彻底改变:70%具有高等教育资格的青年人将来自非OECD的G20国,见图1。报告还指出,如果当前的增长趋势持续,OECD国家对全球人力资本的贡献到2030年将持续减少,而中国和印度预计将提供G20国中60%具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资格劳动力。2005年,大约1/6具有高等教育资格的25~34岁青年人来自美国,其次是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分别占10%;而到2013年,中国已成为具有高等教育青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比达到了17%,其次是美国的14%和印度的14%,中国和印度作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目前已经占据G20和OECD约30%的人力资本,而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如果这一趋势在未来15年持续,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的25~34岁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青年人口将达到世界的比例,而欧盟、美国等加在一起将组成另一半。然而,报告也指出,到2030年这一格局是否能够成为现实,还要看各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如美国提出到2020年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人口最多的国家,欧盟也提出到2020年实现30~34岁人口高等教育占比至少达到40%的目标,同时,中国和印度也确立了提高高等教育完成率的目标。如中国提出到2020年,使20%的人口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而印度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0%。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世界就业趋势展望2016》

日前,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世界就业趋势展望2016》。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青年人口就业状况也出现了明显好转,人们的教育成就也出现了显著进步,但是既没有就业,也没有接受教育或培训的青年人口数量仍然很多。全球青年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呈现一个长期的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53.6%下降到2016年的45.8%。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都有了明显增加,全球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75%,这成为15~19岁人口劳动力市场参与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很大比例的青年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人,还不能进入教育体系学习,这阻碍了他们获得更好工作的机会。这造成的结果是,全球青年失业率持续增长,到2016年已经达到13.1%,这已经接近2013年13.2%的峰值,而且这种增长趋势在2017年还会持续。基于这些结果,报告认为,通过提高青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改善青年人的就业状况对于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观 点

面向2030的教育新特征

教育部杜占元在《教育研究》发表《面向2030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认为,面向2030的教育,在全球化加速推进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面向2030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应该是更加适合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潜能和禀赋。面向2030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幸福,应该是更加人本的教育。面向 2030 的教育,应该更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成长奠基。面向2030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是更加平等的教育。教育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所有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肤色、民族、语言、宗教信仰、财产或个人出身如何,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这应是面向2030的教育优先关注的议题。面向2030的教育,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是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在人类社会迈向 2030 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权既是发展权,也是生存权。教育是实现人人享受尊严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工匠精神”的三重视界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张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工匠精神”生成的三重视界》认为,“工匠精神”是依附于工匠而存在的一种精神现象或特有品質,是伴随着工匠成长逐步培育起来的,该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手磨合和精神孕育阶段。这时的工匠都是技能学习初始阶段的人,跟着师傅打下手,熟悉基本流程,遵循师傅的指令进行一些简单操作。这时的工匠还基本处在感性认知的低级阶段,技能和精神还没有成型,对精神的培育是发端性的。第二个阶段是成为能手和精神形成阶段。徒弟通过观摩和动手制作,发现自己和师傅的差距,逐渐明确差距的成因和努力方向,从而产生意志和决心。这种意志和决心就是做事的执著精神和职业态度,也就是工匠精神开始形成的标志。此时,他们对技能的学习更加勤奋、刻苦,对技术的钻研更加投入和执著。逐渐脱离师傅独立操作,成为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胜任者和完成技术任务的能手。第三个阶段是成为专家和精神定型阶段。达到这一境界的劳动,是一种自由劳动的状态,技艺成为一种终身的追求、灵魂的归依、精神的栖居,成为一种追求、信仰和生活方式。这时,“工匠精神”的发展和建构已经成熟、定型。

基于服务外包的高职校企合作新模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唐金花、王瑞敏在《教育发展研究》发表《产业柔性集聚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要适应产业发展的形态与变化,产业柔性集聚是当前我国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对高职校企合作的资源集聚、供需对接、运作机制等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服务外包业务为纽带、资源集聚为手段、技术服务为动力,高职院校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优势和企业需求,选择灵活多元的合作方式。基于服务外包的校企合作模式可采取灵活多元的合作方式建立平台与载体,以“学校是否持有外包业务合同”为依据,将之归纳为间接、直接、混合三种合作方式。间接方式是指高职院校通过与专业化服务外包机构合作参与外包业务活动,学校与发包企业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在合作中不持有外包合同,只有与接包商之间的合作协议。直接方式是指高职院校参与市场竞争,直接承接企业的外包业务,校企之间通过外包合同建立契约关系。其优势是学校掌握主动权,角色定位明确,但学校要承受市场竞争等压力,所以采取此模式的前提条件是高职院校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化人才、设备设施、社会认可度等自身优势。混合方式是指高职院校在自身实力和声誉还未得到区域内企业认可的前期,先采取间接模式与专业化服务外包机构合作,积累资源提升实力,待软硬件条件磨练得相对成熟了,再独立承接外包业务,采用直接模式开展校企合作。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人口
90后大工匠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光影视界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神形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