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2017-04-05陈丽娜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观众演员欣赏

陈丽娜

【摘 要】中国戏曲毕竟发展了上千年,而且在广阔的空间有着无以数计的演出,而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环境,更不可能完全按照同一种欣赏模式,面对剧目的水平与演员表演的水平都必定存在巨大差异。可以想见,除了重于鉴赏的观演关系之外,中国戏曲观众对于国剧表演,也自然会有心醉神迷的欣赏。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用传统的审美方法,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就有它自己的方法,这种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本文着重谈谈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戏曲;演员;观众;欣赏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37-02

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并且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决不是因为它能够给某些“内行”提供表现他们智力上与艺术鉴赏力上高人一等的机会,更是因为它确实有可能给众多入迷的观众,提供情感上的满足。这就是说,观众们欣赏国剧,除了在许多场合习惯于用非常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演唱时的缺点以外,也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是以投入的情感,倾注于戏曲欣赏活动中的。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用传统的审美方法,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就有它自己的方法,这种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戏曲表演丰富多彩,这里,应该特别谈谈戏曲表演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一、演员与观众的复杂关系

正像卓换所说的那样,在京剧诞生以来的近两百年,有关京剧爱好者十分痴迷地钟情于这一剧种的记录,不胜枚举;而对国剧的衷心爱好,当然远远不止于北方乃至各地的京剧戏迷。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戏曲欣赏者也拥有像其他民族戏曲活动中同样的欣赏模式,同时也可以并应该特别关注这些国剧特有的欣赏角度。不用说,对于国剧表演的这种欣赏狂热,未必能够和对于国剧整体的欣赏与爱好相提并论,这种欣赏方法比较适合于人们对于国剧中的音乐性成分的欣赏,而实际上并不适合于对国剧中应该占有更重要地位的戏曲的欣赏。包括声乐在内的音乐元素,过深地介入到国剧表演里,使观众在欣赏演出时,经常表现出对国剧音乐旋律的欣赏远远超过了对国剧其他戏曲成分的欣赏的现象。音乐是重要的,国剧里的音乐更是重要的,偏重于对国剧声乐的欣赏,大约还不至于该受买椟还珠之讥,但多少会令人联想起《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面对春色如许时的慨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而即使在观众们如此痴迷地沉溺于国剧之中的这种特殊场合,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在这种场合,观众对于某些他们钟爱的国剧演员虽然有近乎崇拜的感情投入,这种崇拜却又夹杂了某些狎昵的成分,而我们从诸多戏迷关于某演员“色艺双绝”的称贊中就可以看出其端倪,也就是说,在对于著名国剧演员的崇拜中,同样夹杂了从古代社会就开始的对于国剧演员的歧视,那种将“优”与“娼”视为同属的歧视。因而,当我们研究中国戏曲欣赏问题时,如果不注意到中国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不注意到建立在戏曲演员低微地位之基础上的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特殊情感关系,就会对许多现象感到大惑不解,以致会漠视许多重要的现象。甚至就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大变革以后,原有的对表演艺术行业极度轻视的习惯,也并没有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是在此后几十年时间里悄悄变化的。这样的变化同时也必然从戏曲界获得应有的反馈,演剧事业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提高,直接影响到戏曲界从业人士的心态,也就间接影响着戏曲行业整体上的精神追求。在从事舞台表演艺术以及为这种演出提供剧本的戏曲家们心目中,戏曲的功能既然已经超出了纯粹的感官娱乐层面,它更多的是对情感领域的渗透,和对社会心理方面的进一步探讨,这就决定了戏曲艺术的创作需要从一个积极向上的创作态度出发,使作品以积极的影响态度从内容的体裁与审美方面进行深入表达。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观赏者与表演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必然会对戏曲表演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只有在演员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的背景下,重建观众演员之间的艺术对话与交流,才有可能。

二、表现手法造成了观众与表演之间的“间离效果”

布莱希特曾经说中国戏曲特殊的表现手法造成了观众与表演之间的“间离效果”,在布莱希特看来,这种“间离效果”会促使观众更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国剧的内容,而避免陷入情感的迷惑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欣赏者与演员关系的考察,我们可以从某种特殊的角度理解布莱希特的上述理论。当观众将在舞台上表演戏曲,视为与娼妓相似的低人一等的贱业时,当人们习惯于用睥睨和歧视的眼光看待戏曲表演时,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与国剧舞台上所体现的戏曲情境保持适度的距离,这种距离也会使他们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冷静的心态,持旁观者的批评态度来欣赏作品。在这种时候,戏曲观众就会从审美的角度对戏曲艺术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与戏曲情境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呈现另一种“间离效果”。

当然,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由于不平等的观演关系等复杂原因,导致欣赏者与表演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距离,并不是说中国戏曲不可能令观众以全身心投入的方式,如痴如醉地潜心于舞台表演的情感层面。实际上,就像所有艺术门类的发展一样,情感和娱乐的因素,始终是两个最主要的动力源。娱乐的因素推动着艺术走向普及与绵延,情感的因素推动着艺术走向提高与深邃。因此,每个时代总是会有一些娱乐性特别强的剧目,引致当时人最大程度上的拥戴,同样也总是会有一些情感表现方面特别摄人心魄的作品,能经历艺术整个发展进程而不衰,赢得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喜爱。我们只想说,除了娱乐和情感以外,中国戏曲观众的欣赏模式,还存在第三个维度,而这个维度对整体欣赏是有影响的,在某些场合,它的影响还可能大得出乎人们意料。

国剧历史形成的不平等的观演关系应该如何评价,以及它对于国剧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从欣赏的角度看,它无疑妨碍了一般意义上的国剧欣赏向着情感层面也即审美层面深入,即使布莱希特所说的“间离效果”确实有助于客观与冷静的艺术欣赏,毕竟由于它会使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隔开一道心理屏障,最终仍然无助于观演双方共同进入艺术情境的营造。如果我们立足于自律的艺术观,也不难看到它对于国剧的发展成熟,对于国剧观众欣赏能力的成熟必定存在的某种负面的影响。只是国剧已经生存了上千年,观众的这种欣赏模式也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重要的只是指出传统的国剧观众与演员、表演之间的这种关系的存在,以深化对国剧本身的认识,尤其是深化我们对中国戏曲观众欣赏特征的认知。

参考文献:

[1][俄罗斯]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论文艺[M].金城出版社,2011.

[2]陈多.中国戏曲美学[M].百家出版社,2010.

[3][奥]弗洛伊德.论美[M].金城出版社,2010.

[4]谢柏梁.国际化语境下的中国戏曲[J].艺术百家,2010(01).

[5]费春放.戏曲演绎西方经典的意义[J].上海戏剧,2010(09).

[6]赵群.善用程式重塑程式京剧《朱丽小姐》创作心得[J].上海戏剧,2010(09).

[7]李怡瑾.现代戏曲“实验”中的“传统”表现——以台湾“当代传奇剧场”为探讨依据[J].文艺研究,2010(03).

[8]李小林.野心/天意——从《麦克白》到《血手记》和《欲望城国》[J].外国文学评论,2010(01).

猜你喜欢

观众演员欣赏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琅琊榜》浅评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