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千金与崔莺莺形象之不同
2017-04-05郭梁锦
郭梁锦
【摘 要】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中有两部描写爱情的佳作,即王實甫的《西厢记》和白朴的《墙头马上》,也是我国喜剧艺术长廊中的两朵奇葩,其生动曲折的爱情故事牵动着许多读者的心。戏剧中塑造的李千金和崔莺莺是形象鲜明、与众不同的大家闺秀,她们都是爱情的捍卫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李千金;崔莺莺;生活环境;性格;比较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26-03
一、李千金与崔莺莺生活环境的比较
白朴最出色的杂剧《墙头马上》题材来源于唐朝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源于唐人元稹的小说《会真记》,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极其相似,都被封建思想所包围。
(一)与男主人公相遇之前
李千金是皇帝宗室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世杰夫妇都是恪守礼教的人,成天让女儿谨守闺门。崔莺莺出生高贵,从小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封建礼教。崔相国逝世后,老夫人时时刻刻不忘用封建礼教对女儿严加管教。
当冰肌玉骨的李千金与青春俊美的裴少俊在墙头四目相视之时,她顺嘴就说裴少俊是一个好后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对爱情的热切追求和大胆表白,体现了她的生活环境相对于崔莺莺更宽松。千金在房间看围屏时,丫鬟梅香故意逗她,说她没有心上人,然而千金却感到十分委屈,万般感伤下一首《混江龙》奔涌而出:“我若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功夫学画远目眉。宁可教银缸高照,棉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阴凤双栖。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棉褥枉呼做鸳鸯……流落的男游别郡,耽搁的女怨深闺。”①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她勇敢而且大胆地追求爱情,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美好的男女之爱充满着幻想。
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双重束缚下,男女青年不能自由恋爱。为了维护门第尊严,莺莺的父母早就把她许配给了老夫人的侄子郑恒,莺莺却对这门婚事感到不满,但是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只能独自怨天尤人。崔莺莺整天在深闺中百无聊赖、思绪不宁,想到青春流逝,心中不免十分惆怅,忍不住对景长叹:“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头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②眼见这片残春的景象,她由伤春而伤己,对自己的前途和生活充满无尽的伤感。在佛殿上恰巧遇到风流潇洒的俊俏人物张生,这时红娘催促莺莺赶快往回走,莺莺临走时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了一眼这个英俊的男青年,由于自小受封建礼教的熏陶,也只能是秋波一转,与李千金的“四目相对”相比,莺莺显得更加拘谨,不敢正视张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莺莺受封建礼教的禁锢和束缚更大,生活的环境更加严谨;李千金的生活环境则相对宽松。
(二)与男主人公传简之时
当千金念完少俊表达爱慕之情的诗简后,立即回复了一首诗,诗的内容主旨是要和裴少俊约会,并且大胆落款“千金作”。
莺莺看到张生托红娘带来的书简后心里十分欢喜,而且还借口是训斥张生,让红娘送去了《明月三五夜》一诗,约定张生十五日晚上相会西厢。当心仪的张生来了之后,她又像六月里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张口就说:“你凭什么在我烧香的时候来这里,如果让我的母亲知道了,有你好受的。”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莺莺是多么胆小,多么害怕母亲,于是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顺嘴说出“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万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后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③从莺莺的这番话中能体会到她是封建残余势力的化身,可以看出她从小受封建社会视自由爱情为最恶的思想熏陶。
(三)与男主人公相爱之后
当裴少俊的父亲偶然间在后花园闲逛时发现了两个小孩在玩耍,于是追根问底,当他知道了儿子的事情后,千般阻挠,百般干涉。然而千金孤身一人,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裴少俊的父亲,好在她没有哀伤哭泣,面对自己的不幸,她没有被痛苦压得抬不起头来,很有《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回家时的坚强与刚毅。
当老夫人发现崔莺莺已与张生私自结合并且情投意合,不得不默认时,老奸巨猾的她不甘心失败,马上逼张生进京应试,“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④莺莺识破了老夫人想借此拆散她和张生婚姻的阴谋,然而她并没有反对让张生赶考应试,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还是不敢大胆反对母亲。被老夫人逼迫上京应试的张生无力回天,只得向封建势力妥协。
在与男主人公相遇之时,李千金是“四目相视”,而崔莺莺却只敢“回顾一觑”;在与男主人公传简之时,李千金是立即回复,并大胆落款“千金作”,而崔莺莺在发现诗简后却故作羞怒状;在与男主人公相爱之后,李千金与裴尚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无奈被迫离开回到娘家,而崔莺莺被老夫人发现她与张生私自结合之后,虽然不情愿与张生分离,却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通过以上这些情节的对比,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李千金的生活环境相对宽松,而崔莺莺的生活环境则相对严谨。
二、崔莺莺与李千金性格的比较
(一)崔莺莺:含蓄矜持
1.离经叛道。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是王实甫真正花心血来精雕细刻的一个人物,对莺莺的描写可谓是仔细琢磨。她是出身高贵的小姐,不会对任何人或事低头,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她可以违背封建礼教的行为规范,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同张生私下结合了。
作为大家闺秀,莺莺十分喜欢学习封建礼教,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这么长时间的一个漂亮姑娘,必然会遵守原则礼教。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英俊潇洒的男子闯进了她的生活,让这个大家闺秀的内心起了涟漪,从此,这位秉礼佳人走上了离经叛道的道路。
老夫人很是感激英俊潇洒的张生,专门摆了酒席感谢他,莹莹觉得张生人品出众,自己也是红颜少女,两人正相配,从今开始,正是幸福的起点。当莺莺进入房中,现实却把她的美梦击得粉碎:老夫人完全否认了婚事。其设席招待是假,赖婚才是真。
莺莺根本没想到自己的母亲会这般心狠,于是唱了这样一首哀怨的曲子,“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着莺莺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袄庙火。碧澄澄清波,扑刺刺将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疙搭地把双眉锁衲合。”⑤
莺莺从内心憎恨母亲的行为。后来,她主动与张生相会西厢,私下成亲,进而做出违反常规礼教的事情。虽然在这期间有些波澜曲折,但是她毕竟完成了从内心到行动上的反叛。
2.假意儿多。
莺莺是个胆小的人,在与自己的心上人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作假的环节,通过对这些作假的细节描写,使莺莺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更为感人和富有生命力。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对莺莺作假的细节描写,反反复复达七次之多,当然,这种反复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而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刻画了莺莺的性格特征,表现她复杂的心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赖婚”一折中,莺莺第一次作假。当张生请兵解围,兵退身安之后,老夫人摆好酒宴,派红娘去书院请来张生,又命令红娘去叫莺莺来陪客,当红娘对她说:“小姐,老妇人说后堂有客人来了,想让你过去陪陪客人。”莺莺回答:“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去不了了。”但一听说是张生时,莺莺马上改口说:“如果是张生来了,就算是病了也得过去陪陪。”这里所有的“身体不舒服”都是借口,“就算是生病也要去”才是真情。
在“闹简”一折中,连续写了莺莺的两次作假。其实,莺莺作假最突出的地方是在“赖简”一折中,当然也是表现莺莺个性最鲜明的地方。莺莺这次似乎真的生气了,她的这一次作假,不但瞒住了“傻角”张生,就连精明的红娘也被蒙在鼓里了。“先生虽有话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乃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绝无干休。”⑥明明是自己约他出来,却又说出这样的话来训斥他,而且这话活脱脱像是老夫人的语气,似乎她约张生相会西厢是为了让他来接受封建礼教的训诫,从而真以兄妹相称。在“赖婚”一折中,莺莺已经表示不愿意以兄妹相称,在这里只是故意说“既然我们是兄妹,你怎么可以这样”。莺莺的这一次作假主要是因为,她作为一个相国小姐,从小就学习封建礼教而且对封建礼教十分清楚,自然而然她也就不会有多么大胆、直率和勇敢,所以对于张生的那种鲁莽和狂热,她必须表现出大家闺秀的含蓄与矜持,遇事能夠冷静分析,控制感情。
莺莺的作假反复了多次,每次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她的性格特征,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中,表现出莺莺矜持、孤寂多疑、易恼等性格特征。
(二)李千金:大胆泼辣
1.勇敢率真。
李千金的出身也是十分高贵,但她的性格却和崔莺莺相反,她大胆、泼辣,在四折戏剧矛盾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其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她的大胆泼辣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表白上。第一折开头的《混江龙》,寥寥数语,毫无吞吐扭捏之意,而且直言爽快,干净利落。
当李嬷嬷撞破二人幽会时,李千金为了爱情先是不惜自己千金小姐的身份跪在嬷嬷面前,恳求放他们逃走,在遭到拒绝后,又夸赞少俊“比画眉郎多全概”。李嬷嬷斥责丫鬟在其中穿针引线,千金却勇于承担责任,敢作敢当,坦白直率。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她勇敢地准备殉情。这与崔莺莺不顾功名利禄的爱情观是一样的,但李千金更为果断坚决。
2.敢爱敢恨。
裴少俊考中状元后,做了洛阳县君,于是他特意前往李府寻找他休弃的妻子。这突然的变化打乱了千金的思绪。千金也曾希望裴少俊能出人头地,好夫贵妻荣。可是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的李千金不再是当年天真末凿的少女了,想到裴尚书粗暴地干涉他们的婚姻,残酷的现实让她惊醒,使她认清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礼教的严酷,她更加理性地认识到,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女性的尊严在这个社会是难以实现的。她积累多年的怨恨如喷泉般倾泻出来,她怨恨少俊“你那三昧手能修能摸,读五年是会写休书”;她鄙斥公公“怎肯相怜顾”;她痛恨婆婆“无那母子情”,其言语犀利,不依不挠,借题发挥,反唇相讥,痛斥裴家夫妇的种种不是,真是妙语连珠,痛快淋漓。她对少俊提出的要求毫不犹豫地严辞拒绝,从而证明了她坚强的、独立的个性,维护了女性的尊严。
当裴尚书亲自牵羊担酒,做小伏低地恳求她“认亲”时,她更是毫不妥协,断然不允,并用嘲讽的口气奚落尚书夫妇,还反复强调自己和裴少俊相爱的正当行为,举出了历史上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综上所述,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性格是塑造其形象特点的基础,也是两者形成差异的最深层因素。李千金的人物形象是理想化的,而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则比较现实,可以说她的性格塑造更为成功,在人们心目的印象更为深刻,更能被常人所接受,因此《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长盛不衰,永放光芒。
注释:
①-⑥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实甫.西厢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4]王实甫,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7.
[5]关汉卿.元杂剧爱情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史亚维.从女主人公的塑造看《墙头马上》和《西厢记》的主题之差异[J].古典文学,2013(7).
[7]王晨.《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的悲剧色彩浅析[J].文学评论,2011(6).
[8]余霞.试论两个典型的叛逆女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2).
[9]岳上铧.论崔莺莺之美[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0]钱华.秉礼佳人离经叛道的心路历程[J].江汉论坛,2007(5).
[11]武沛荣.试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J].文教资料,2007(8中).
[12]邓珍珍.《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形象分析[J].金田文学评论,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