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海派气质创一流标杆大学

2017-04-05应琛

新民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上海大学

应琛

上海大学、上海中心,同样都以“上海”这座城市来命名。有人说,上海中心代表了上海的高度,上海大学则代表了上海的气度。这不仅是对上大毕业生的一种鼓舞和激励,更是一座城市关注和重视教育的一种表态。

“共祝前程似锦”,2016年6月25日,经校友出资,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的上海中心大厦为上海大学的毕业生亮灯——从19:22到20:16,寓意着上海大学从1922年到2016年的发展历史。这份来自云端的祝福,让全校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朋友圈各种沸腾。

上海大学、上海中心,同样都以“上海”这座城市来命名。有人说,上海中心代表了上海的高度,上海大學则代表了上海的气度。这不仅是对上大毕业生的一种鼓舞和激励,更是一座城市关注和重视教育的一种表态。

放眼全球,许多以城市命名的大学都在世界高校前沿,而以中国的情况来看,也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进入世界著名高校之列,而居于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上海大学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正如上海大学党委书记罗宏杰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表示,上海大学正通过内部的改革变化,努力成为一所与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相匹配的学校。

其实,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上海大学的“名校战略”轨迹明显——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社会影响,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育质量,都跻身全国高校前列。种种迹象表明,成为以城市命名的世界著名高校,上海大学正在路上。

继承辉煌,新上海大学发展迅速

1922年10月,由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联合创办了上海大学,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常说的“老上海大学”。时任校长于右任,总务长邓中夏,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在大革命期间,青年群众中流行一句俗语:“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就这样经历了短暂而辉煌的五年,“四一二”事变爆发,老上海大学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

筚路蓝缕历坎坷,风雨兼程薪火传。

1983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上海大学——这一时期的上海大学,人们习惯称作“原上海大学”。

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三钱”之一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出任新上海大学校长。

钱伟长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彼时的他就在心中许下宏愿——当今世界的大城市中,以城市的名字命名的大学有不少,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我们上海大学的奋斗目标就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达到这些优秀大学的水平,与它们并驾齐驱!”

一年又一年,朝着这个目标,上海大学的梦想在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实现着。

2015年,国际著名教育机构QS最新公布了校龄低于50年全球高校50强(QS TOP 50 under 50)排名,并首次公布了该排名前百强名单,名单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其中上海大学位列前60,是百强名单中唯一上榜的中国内地年轻高校,距TOP50仅一步之遥。

如今,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院校。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也使得上海大学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薪火相传,上大学子需要海派气质

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

回顾上海大学历史上的知名校友,如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党的先期重要领导人博古、王稼祥;革命烈士李硕勋、许继慎;中国科技界“三钱”中的钱伟长;中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国民党将领张治中等,这些人无论在政治界、科技界、军事界,还是文艺界,均体现出巨大的影响力。

虽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当问及新上大如何传承老上大的精神时,罗宏杰认为,新上大与老上大在气质上有相似的地方,“现在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上大虽然没有这样提,但在毕业生身上完全可以看出这种让自己的民族强大、不受欺负的精神。此外,新老两代都肩负着这个城市的名字,要做出能够与这个城市相匹配的一番事业,要对得起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名字。”

作为“新上海人”的罗宏杰亲身体验过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感受过其文化所带来的优势。在他看来,上海大学毕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海派文化大环境下培养出的特有气质,就像海纳百川的上海一样,上大的毕业生,首先要见过世面、能够跨文化交流;其次,要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上海的文化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上海的洋为中用在解放前后都走在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前列,上海产品就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上海总是把西方的东西引进来,然后再进行本土化的改良。”

海派文化气质还有许多具体的表现,“例如:上海人特别讲契约精神,这也是我对上海很尊重的地方,上海人在谈协议时谈得很细,有利于后面干实事;凡是承诺的都会尽力做到。”罗宏杰举例道。

为了培养出睿智而又谦和的人才,上海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坚持“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积极推行以本科大类招生和培养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通识教育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建构了基础课、通识课、研讨课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罗宏杰介绍道,在本科大类培养中,根据高考成绩、大一成绩和平时表现等综合而成的分流方案,属于国内首创,“我们还成立了社区学院、钱伟长学院和人才学院,这些都是上海大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上海大学还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了各级各类校内外实习基地近400个,基本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实践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方面,上海大学形成了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打造了人才培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行《上海大学院系教学质量状况年度白皮书》,在国内同类高校中第一次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是国内第一个发布质量报告的地方“211”高校。

“学校会传达给学生一些想法,学校的精神灵魂,我们希望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多少能够体现一些海派文化的精神。”罗宏杰说。

“在上海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上,记者看到有人对此提问,总共收到了73条回答。

网友“押韵的火车”表示,首先说一个最直观的感想:自由。毕业生中,考研、出国、拿了名企offer的、创业的、进银行的、考公务员的、当老师的……几乎全都占了。而关于学制体系,“我真心觉得上大的先大类后分专业是非常棒的做法。虽然大一刚进来的时候觉得纯粹是浪费一年时间因而深恶痛绝,但有些事情真心是要等四年后才会体会到。上大在信息透明这一点上做得很棒。大一进来不仅让你接触到不同学院的课程,甚至连各学科的就业率、师资、毕业生去向、专业对口度,都有详细的数据”。

另一位网友“莫失”则认为在上大学习,学生需要具备:Independence(独立)、Diligence(勤奋),以及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人际关系)。

“Independence,从新生进校就会发现这一点的重要性,入学选课没有限制,只有一些必要的新生指导。所有课程均需要自己综合利弊进行考虑选择。”“莫失”解释道,“Diligence自然不必多说,若成绩优良,能力具备,上大毕业生都不愁找工作,同时上大的资源多,无论是奖学金、出国交换机会还是各类社团学生组织都能给人带来成长。”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选择上大。近年来,在新浪中国高考院校关注度排行榜上,上海大学全国排名前3,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此外,在上海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已超过4000人,可以说其对国外学子相当具有吸引力。上海大学对外开放与留学生的增加,在全国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已成为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

与此同时,上海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队伍,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每一个上大人都在与上大一起成长,而每一位毕业生都是铸就上大新历史的希望。

建一流大学,成为地方高校的标杆

近年来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很快,高校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很大,其中地方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上海地方高校的整体水平与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存在不小差距。地方高校发展不在于数量和规模,而在于质量和水平,上海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地方高校水平的提高。

2016年3月23日,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大学调研时指出,地方高校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解决地方高校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关键要靠改革创新。上海大学作为上海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当成为地方高校建设中的标杆。

韩正指出,一所好的大学,其科研能力代表着办学水平、培养人才的水平,也应当体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地方高校的科研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提高科研论文、研究成果从“纸”变“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对此,罗宏杰也表示,上海大学作为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大学,除了对于人才的培养,还要考虑对这座城市的贡献。

“上海大学是靠着上海全体纳税人支持的学校,作为一流大学建设时,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地方,应该包括解决就业、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推动这个区域人文环境的变化和改善。”罗宏杰告诉记者,上海大学对于上海市的贡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转型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知识支撑方面,“我们鼓励教师与当地公司共同研发项目,与企业、社会找结合点,主动去变革自身存在的脱节的问题。我们目前五大学科的建设也是紧紧结合上海四大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建设。”

近年来,上海大学坚持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例如,上海大学承担和完成了世博会重大项目设计,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承担并完成了 50% 的上海地铁站的整体设计方案;完成了 82% 的上海地铁站大型壁画;承担了国防大学校史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等重大项目的总设计。

上海目标要在2040年建成全球卓越城市,上海大学近年来也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奋进,发展成果有目共睹。

学校正以“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服务国家、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为使命,以“铸就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高效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快乐成长。聚焦一流本科教育、通过不断完善全人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按照国际一流标准,从而实现大学的核心价值”为愿景,最终实现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

世界上以城市命名的大学均处于金融中心或发达城市,比如日本的东京大学,中国的香港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等。“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如北大这样有名,但是几十年乃至更长一点时间后,上大可能就会成为与之齐名的国际一流大学,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决心、目标,然后才能更好地为之奋斗。”罗宏杰颇具信心地表示。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上海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大学》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