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芳:为59个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
2017-04-05邢大军
陈玉芳:为59个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
春节刚过,山西省临猗县妇女手工艺协会会长陈玉芳就开始张罗今年的刺绣培训班,培训班对妇女和残疾人免费。“没办法,为了这几个孩子,还得干!”在临猗县,担任临晋镇代村妇联主席的陈玉芳是十足的名人。陈玉芳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家,她所说的孩子是自己27年来陆续收养的59个娃。“现在只有9个需要照顾,其他的都已经能自食其力了。”由于长年的劳碌,年届花甲的陈玉芳满身的病痛。2015年年底,由县市妇联极力促成,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再次担起了妇女手工艺协会会长的重担。随着59个孤残儿陆续成家立业,陈玉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帮助妇女和残疾人创业就业上。
陈玉芳从小由养父母抚养大。养母心灵手巧,乐于助人。1979年,从小跟随养母学裁缝的陈玉芳被吸纳到大队缝纫组。土地承包后缝纫组随之解散,陈玉芳开始在自家办起了缝纫培训班。1990年,陈玉芳创办了华禹制衣厂,38名员工中16人是残疾人。一年十多万元的收入也让陈玉芳成了当时村里少有的富裕户。一次偶然的进京学习,陈玉芳创业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了专题片,也正是这个报道开启了陈玉芳收养孤残的艰辛路。“片子播出时我已从北京回到了山西,没想到辽宁14岁孤残少年艾厚庭看了电视后千里迢迢赶到运城临猗,希望我收他做学徒。”陈玉芳心一软,不仅收留下这个拄着双拐的孩子,还送他到医院看病。之后,她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小艾收为养子。这一举动改变了陈玉芳的整个人生。之后,不断有孤儿向陈玉芳求助,有爷爷奶奶领着来的,有民政、妇联送来的。很快,陈玉芳收养的孩子超过了20个。由于收养的孩子很多有残疾,上学成了一个大问题。在给孩子们联系学校数次碰壁后,陈玉芳想到了自己投资办学。1993年,陈玉芳办起了民办寄宿制学校——博达学校。除收养的孤儿外,也面向家境贫寒的学生开放,孤残儿全部免费。2003年,陈玉芳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集小学、初中、职业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封闭式学校。
“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山西省优秀女企业家”“山西省十大公益事业功臣”“感动山西人物”“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荣誉也接踵而至。从1990年收养第一个孩子以来,陈玉芳一家27年共收养59名孤残儿,资助了530多名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除9名孤残孩子现在还上学阶段,其余的50名已经就业或自主创业,其中27名已成家立业。2008年以后,陈玉芳的制衣厂效益一落千丈,学校也陷入困境。几年下来,欠下200多万元的外债。2012年,在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帮助及社会捐赠下,陈玉芳的博达学校最终走出了困境。2012年,陈玉芳创办的博达学校向临猗县政府整体移交。
学校移交后,陈玉芳决定开办一家绣艺公司。她将绣艺坊设在临猗县文化馆旁,给绣艺坊取名“爱润信”,寓意用爱滋润诚信。陈玉芳说:“创办绣艺坊,也是因为早年跟随母亲学过扎花绣,而且自己又搞过服装,干绣艺正好合适。不仅可以传承扎花绣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还可以帮扶周边妇女和残疾人士就业。”“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既然收养了这些孩子,就要尽到父母的责任,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人,教给他们谋生的手段,是我应该担起的责任。”目前,陈玉芳9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中,两个上大学,两个上高中,两个上职中,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还有一个在特教学校。在陈玉芳的多方奔走下,当地政府给孩子们都上了低保,平时也会有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在爱润信绣艺坊,除了已装裱好的绣品外,还有一些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扎花绣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临猗县残疾人实训基地等。“现在产品知名度还不够大,仅限于当地客户和一些熟人订单,产品的销路不是很好!”陈玉芳说,公司现在的收入,除了维持经营外,大部分都用在9个孩子身上。
邢大军据《中国妇女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