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里县退耕还林成效及成果巩固的对策探讨

2017-04-04王小军罗晓强武紫娟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木里核桃树种

王小军,罗晓强,武紫娟

(1.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四川 凉山 615000;2.凉山州木里县林业局,四川 凉山 615800)

退耕还林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和重大惠民工程,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助推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木里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县域内生态脆弱区的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使得县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地区民族团结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关系到退耕还林建设的成败,在全力贯彻国家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相关要求的同时,加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与后续产业巩固,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发展。

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东侧,境内地域辽阔、地质地貌特殊、水资源丰富、植被种类众多,森林资源以县为单位居全国之首,是我国仅存不多的原始林区,不仅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更是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地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区位。木里县自1999年起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至2014年以来共实施完成国家下达任务11 526.67hm2。其中:退耕还林6 860hm2,1999—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6 666.67hm2,涉及29个乡镇,111个村、586个村民小组[1];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93.33hm2,涉及2个乡镇、4个村、245户、194个小班[2];荒山造林4 466.67hm2,封山育林200.00hm2,退耕还林树种主要以核桃、花椒、冷杉、云杉、云南松为主,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生态脆弱区的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使得县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放劳动力,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以及农田防护林等农业基础建设的加强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2 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建设成效

木里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农牧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乡镇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更好地改善和美化。

木里县属于典型的高山、山原、峡谷地地区,海拔在1 530~5 980m之间,气候恶劣,县域内多坡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不高,因此对投入高产出低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土壤沙化程度和水土流失,同时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把更多的劳动力集中到高产的土地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解放出部分剩余劳动力,使得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速了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增强了当地农民实施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善了县域内的生态环境,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特别是坡耕地造林的逐步深入推进,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木里县根据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耕户的长远生计。目前,一些核桃、花椒已初见成效,经济效益明显且稳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 退耕还林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3.1 树种结构不合理,林木保存率较低、林分质量不高,生态、经济效益较差

木里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海拔较高,县域跨度大且自然条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适生树种较少,造林难度大。退耕还林树种品种多样,有些树种成材所需时间长,加之县域内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影响,造成树木生长缓慢,成效低。部分乡镇,如唐央等乡镇以云杉为主的退耕地在相当长时间内生态效益低下,更没有经济效益。

3.2 工程管理粗放,重退轻管,后期投入不足、管护不周,成效低

目前,通过调查,木里县退耕还林地生态林成林率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县域内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之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使得苗木成活率较低,造林成本高,造林难度大,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其次山区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看重眼前利益,退耕和造林上,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去安排、督促检查及后期的管护。退耕农户只为首次检查验收兑现补助,管理积极性不高。对于营造的生态林由于没有经济效益,而经济林短期内也难见成效,经济生态效益不明显,且缺乏管理经费,因此后期的补植、补造、抚育、管护等必要的管理经营措施缺乏;退耕林地杂草丛生,苗草互争水肥,造林成活率低下,退耕还林效果大打折扣。使退耕地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3.3 缺乏科技支持,产业化基础以及配套设施不健全

木里县大部分乡镇退耕地主要以核桃、花椒、青刺果等经济树种为主,这就需要后期有较完善科学的田间管理才有更好的经济生态效益。而乡镇信息较为闭塞、林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退耕后的管理不善就使得难见效益,加之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木里县地处山区,交通条件较为落后,核桃、花椒等收获以后,由于没有一条完整、科学的退耕还林产销加工运输产业链,收获后的花椒和核桃等只等收购商走村串户来收购,且价格较低,一时难见经济效益,严重挫伤退耕户的积极性,制约了地区产业的发展与建设成果的巩固。

3.4 工程建设等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置换工作缺乏完善

木里县修建公路、水电站等各大项目征占用退耕还林地面积较大,涉及多个乡镇,目前,通过调查和梳理,已经完成了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的主要置换工作,但是对于部分未完成和新增加的征占用退耕还林还未完成异地等量同林种造林工作,部分置换地块缺乏管理,成效却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整个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4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对策探讨

4.1 多渠道加强宣传退耕还林相关政策法规,提高退耕农户认识,进一步增强退耕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

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持久的林业工程,县乡相关领导宣传部门应切合地区实际,拓宽宣传渠道,多形式、多渠道扎实开展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户在享受权益的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还林发挥更好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4.2 建立健全乡镇林业基础工作建设,增加资金与科技投入,提高基层林业工作者及退耕者的科技素养

乡镇林业基础建设、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科技素养是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以及成果巩固的主要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县域内各乡镇林业基础建设尚不完善,装备落后,林业工作者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中,树种的选择上经济树种占了较大的比例,但经济效益却不是很明显,一个主要原因是,乡镇林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指导能力不够,不能适时对广大退耕户进行专业的修枝、锄草、施肥等专业技术指导;虽然政府部门印发了核桃等经济树种病虫害等技术管理年报发到退耕户手中张贴、学习,但当地农民文化水平普遍相对较低,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不懂或不重视,使得缺少较专业的田间管护知识,且疏于管理,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没有一个健全的基础林业机构体系和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退耕还林成果就很难被巩固,同时也得不到技术上的支持,最终导致工程成效差[3]。因此,为保证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以及成果的有效巩固,应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基层林业基础工程建设,加强对基层林业工作站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3],定期组织村组退耕户学习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做好退耕地的后期管护工作,使退耕地发挥更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调动退耕户的积极性。

4.3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更换部分区域适应性与抗性较差的树种,在保证退耕还林生态目标实现的同时,大力培植后续产业

木里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十多年以来,由于部分乡镇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加之退耕还林工作刚开始时,工作人员对当地气候条件、降雨量、土壤以及适生植物等调查研究力度不够,未能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和造林方式,导致树种生长不良,成活率较低[4],生态、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科学合理地更换造林树种、组织工程建设与后续管理,提高退耕还林工程质量。为保障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资源,创新农林复合发展模式,同时设立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低效林改造项目,增加林地生产效益,以经济效益为突破口,坚持生态、经济双赢

木里县全县自然条件普遍较差,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加之山区整地难度大,相关水利等配套设施不健全,造成造林成活率低、成效差。通过调查发现,在原有退耕地之间的农户自发进行退耕造林的核桃地里,核桃长势良好,成效较好,有些甚至比退耕地造林晚却已经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而退耕还林地则荒草丛生,甚至见不到苗木。主要原因是在这些生态经济效益好的造林地里,农民间作一些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除草、犁地、施肥等田间管理为各种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空间。因此,在不影响退耕地林木生长、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将农林复合经营与退耕还林有机结合,进行合理种植、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如核桃间作黄豆、花椒间作大豆、蔬菜、红薯等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使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成为退耕还林中的主要技术手段,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多资源开发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5,6];同时建议在项目到期后针对已实施的经济林和生态林项目中产生的低质低效林,设立成果巩固低效林改造项目,以解决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部分面积保存率较低、成效差等问题,使退耕农户真正能够增收致富[7]。

4.5 合理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林下经济,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在已经见成效的退耕地里,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规划,采取积极合理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种植、养殖和采集等多种经营模式,如林菌模式、林草模式、林畜模式等充分利用退耕地资源,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地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综合利用,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在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情况下,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促进林种和树种结构调整为农民开辟一条新的增收渠道[8,9]。

4.6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完整产销运加工产业链,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保障退耕户退耕还林种植成果取得经济效益,调动退耕户积极性,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近年来,凉山州坚持把林业产业扶贫和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强力推进“1+X”生态产业发展,积极拓宽农民致富路,高度重视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发展,把核桃产业发展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凉山、山区群众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特色支柱产业来抓,鼓励退耕还林、现代林业产业、林业石漠化防治、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护等工程项目重点用于营造高产核桃产业基地、示范基地建设[10]。通过调查,木里县退耕还林等林业项目中核桃占主要产业,目前县域内几乎没有一个较完善的龙头加工企业,而木里县交通条件又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销路,而随着退耕后的经济林逐渐进入盛产期以后,林果产品也会逐年增加。因此,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建立完整产业链[11],完善林产品加工配套设施建设与加工企业的引进速度,积极与周边区域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为林产品销售加工打开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转化增值,为农产品建立稳定的市场渠道,同时解决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增加林农收益[12],调动退耕户积极性,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5 结语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只有做好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工作,才能够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也是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现实需要[13]。保障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对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地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周支贵.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J].绿色科技,2013(8):123-125

[2] 木里县完成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省级检查[EB/OL].http://www.ml.lsz.gov.cn/2016-03011

[3] 刘菊香.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几点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7):96

[4] 赵容平.凉山州退耕还林现状探讨及建议[J].绿色科技,2016(19):94-95

[5] 杨忠兴.农林复合经营在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8(4):120-124

[6] 卢双珍.论退耕还林与农林复合经营[J].林业调查规划,2005(4):69-72

[7] 刘强.山西退耕还林成效及后续政策研究[J].山西林业,2016(5):6-7

[8] 张洁,张月红,赵占丰,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5):108-110

[9] 白莉莉,张伟,汪宁.子长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84

[10] 凉山彝族自治州“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R].凉山彝族自治州林业局:2016,08

[11] 毛秀梅.论创新管理模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农技服务,2017,34(6):185,121

[12] 侯艳.浅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相关保障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221

[13] 张洪明.四川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实践与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16(3):8-13

猜你喜欢

木里核桃树种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以沙为墨指尖画梦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生态木里 绿色未来
防火保安全我们在行动木里县第一国有林场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黄龙核桃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