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的兴起与趋势
——30年营销模式演变的思考
2017-04-04刘伟斌
刘伟斌
社交电商的兴起与趋势
——30年营销模式演变的思考
Rise and Trends of Social Commerce
刘伟斌
进入2017年,移动互联网营销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主管部门表态支持微商模式,很多企业纷纷进军微商,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可以说,中国商业企业演变,正逐步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贸易型公司,千禧年开始的营销型公司,十年前的电子商务公司,转变到现在的社交型公司。
社交电商的发展如火如荼,虽然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也面临争议。在小黑裙、环球捕手、云集微店接连被微信封号后,采用多级分销机制的社交电商被扣上了传销的帽子。
社交电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哪些因素促使其发展?熟人卖货的逻辑是否真的成立?经过野蛮生长期,社交电商会如何发展?如何在保证高成长性的同时不触及政策红线?
本文梳理了三十年来营销模式的演变,并对社交电商模式的区别与共性加以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掌握未来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
八九十年代的贸易公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贸易型公司,依靠资源和关系,从事某一产品的贸易和批发。因为对关系资源过于依赖,通常这些公司只做某一个地域的生意,比如拿到某品牌洗衣粉在某个城市的独家代理权,然后依靠代理权做好所在区域的服务。
传统的贸易公司都是很精致的,第一是产品不多,第二是人员规模不大,第三是高度依赖于人脉资源。生意大小决定于资本、人脉和代理权限的大小。可以说,传统贸易公司是卖方市场的产物。
1990—2005年的营销公司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短缺经济走向饱和经济。此时,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营销理论悄然兴起,业务员在这个时间段显得十分重要,扫楼、发传单、陌生拜访,成为主要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简单、粗暴,却很有杀伤力,直接导致传统贸易公司面临生存危机。
推销模式走过了十个年头,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对品牌要求的逐渐提高,营销模式进入以产品为核心导向的黄金营销十年,产品拉动、品牌驱动、深度分销、通路精耕等各种营销模式逐渐迭代,竞争逐渐完成。各大品类逐渐形成了以消费者为导向,以产品为导向的主流品牌。
2005—2015年的电商崛起
2001年百度创办,2003年淘宝平台开通,2005年后各大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一直到2015年,电子商务呼风唤雨,一次次颠覆了中国人对互联网新经济的认识。
但平台电商,最终依靠的还是中心化的规模效应,平台模式太过烧钱,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实现去中心化、去平台化,互联网经济的实体发展就会受到约束。2015年,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一次演讲中说到:“阿里巴巴的财报,一家做平台的企业,去年净利润是44%,在上面卖商品的几百万家淘宝,80%是不赚钱的。”当流量高度集中在少数平台手里,最终的赢家只有平台本身。
2015年,微商模式兴起
天无绝人之路,2011年微信诞生。代表移动互联网的新趋势和新玩法,一下子破了PC互联网的电商僵局。大家突然发现,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做生意不用烧钱了!只要加到足够多的粉丝,就能够在朋友圈进行产品的销售。
再后来,更聪明的人发现,一个人的朋友圈毕竟有限,如果能够创造一种共赢的模式,把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调动起来,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威力。于是微商规模化运作的雏形诞生。
这种模式很快得到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的积极响应。代理产品,刷朋友圈,创业变得如此简单。很多人依靠一片面膜,通过层层代理的模式,很快做到过亿元的业绩。人人分销的模式,加上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创造了以往任何模式都无法比拟的成长速度!
“劣币驱逐良币”的平台与产品价值先行的社交电商
2015年10月,云南白药推出眼罩试水微商,不到一年时间,迅速发展了将近10万人的微商团队,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市场业绩。2016年8月,立白集团宣布进军微商,很快就创造到账2亿元的佳绩。
在电商时代屡屡受制于大平台的传统品牌,在微商时代频频发力,战绩骄人。电商时代是中心化的,是开放的,所以,平台电商通常竞争到最后竞争的就是成本和价格,平台下的价格竞争不择手段,品牌附加值难以体现。大品牌常常会被三、四线品牌以价格的方式“围剿”。和流通领域一样,平台电商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易观发布的《2017中国社交电商大数据白皮书》把社交电商定义为: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借助社交媒介(微博、微信等)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同时将关注、分享、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交易过程之中,是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
而社交电商的模式,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模式,目前,行业里有两种典型的策略:一是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团模式,二是以环球捕手、云集微店为代表的分销模式。社交电商强调的是产品第一,“你有需求,刚好我懂”是微商的核心诉求,在“杀熟”成为微商的历史之后,优秀的产品和复购率将会很好地在社交电商平台体现。因此,社交电商时代,更加考验生产厂商的实力。
2017年,专业服务机构助力社交电商大发展
新的历史红利期,将社交电商推上了风口浪尖,但社交电商,尤其是微商企业,是在杂草丛生的草根环境里成长起来的,现在大部分的微商企业赶上了“微商渠道”的红利期,用构建渠道的方式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相对于品牌和产品,渠道的操作难度相对较低,过去传统市场营销的策略,很多在微商领域还是有用的。
但在“产品”和“品牌”的红利期,对微商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很多的微商企业拿着2分的产品,做出了10分的渠道,获得了5分的市场。但未来,2分的产品不行了,需要8分的产品,甚至10分的产品的时候,微商企业还能不能跟得上,这是年轻的微商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微商企业现在对品牌、产品以及营销规范化的诉求,已经远远多于2016年。专业服务机构微商运营的产品策划、渠道服务、团队培训、沟通监管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对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机构要在微商企业不断地快速发展过程中紧跟节奏,不断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否则,也注定会被迅速发展的行业所淘汰。
总结来说,关于社交电商,有两个判断:一是社交电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获取流量的新方式将成为主流;二是社交电商平台最后会回归到零售的本质,强调卖货思维。只有好产品才能在社交关系链上流动,而这会是社交电商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本刊综合整理自《销售与市场》、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