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太行林区灌木林改造

2017-04-04武玉斌

山西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灌木林林区造林

武玉斌

·问题讨论·

浅析太行林区灌木林改造

武玉斌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和顺 032700)

太行林区灌木林地较多,森林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实施的以割除小部分灌木进行造林为基本形式的灌木林改造工程,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功能。笔者介绍了太行林区的概况,分析了低效灌木林形成的原因,及灌木林改造的必要性和作用,提出了实施灌木林改造的措施,以期为今后其它地区的灌木林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太行林区;灌木林改造;措施

太行林区是山西省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太行林区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林区灌木林地所占比例较大,导致森林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灌木林改造项目是国家林业局正在推广,经过实践证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相关部门在太行林区实施了以割灌造林为基本形式的灌木林改造工程,通过人为干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功能。

1 太行林区概况

太行林区地处太行山脉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113°55′,北纬36°52′~37°32′.跨涉2市6县,总经营面积88 692.2 hm2.其中,有林地88 154.6 hm2,灌木林地17 901.5 hm2,宜林地10 312.0 hm2,未成林地4 171.8 hm2,疏林地2 402.0 hm2,苗圃14.4 hm2,辅助生产用地17.6 hm2.境内地高、山多、坡广、川少,属中起伏侵蚀中山和中起伏喀斯特地貌,为典型的土石山区。境内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10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5 ℃;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 ℃.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 500 h.7月降水最多,为132.3 mm;12月最少,为4.4 mm.区内自然植被属暖温带针叶阔叶林区,主要乔木树种以油松、落叶松、桦树、栎类为主,灌木以沙棘、刺玫、榛子、绣线菊为主,草本以白草、莎草、蒿类为主。灌木林是林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太行林区各林场均有分布,面积大小不一,立地条件参差不齐,灌木盖度差别很大,亟待人工促进修复。

2 灌木林形成的原因

低效灌木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放牧、反复烧垦、乱砍滥伐、大量岩石裸露等。表现为人为活动频繁或岩石裸露较多,导致土壤板结,乔木树种稀少;优势树种不明显,建群种或伴生种较多;经济效益差,生态效益一般;林分内的残留乔木树种,反复砍伐薪炭材,伐桩较高、树径粗大、萌枝较多、树高较矮;天然更新困难,补植补造困难。

3 灌木林改造的必要性及作用

3.1灌木林改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灌木林是森林遭到破坏后残存的植物资源,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初级发展时期,具有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优势。但生态功能差,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对生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 单位面积生物量小。太行林区灌木林年生长量平均为0.15 m3/hm2左右,远远低于山区乔木树种1.8 m3/hm2的生长水平,对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甚微。

2) 森林生态结构不合理。灌木林地内树种结构简单,不能发挥林地的空间优势,不能构成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3) 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较小。浅山丘陵区分布的榛子整体低矮,分枝少,冠幅小,难以形成枯枝落叶层,蓄水能力差,减少地表径流量的能力只有乔木林的20%~30%.

4) 物种不丰富。灌木林地内主要分布有沙棘、绣线菊,生物多样性差。

5) 降低了森林覆盖率。根据国家规定,灌木林面积不计入森林覆盖率。不对灌木林地进行改造将影响森林覆盖率的增长。

3.2实施灌木林改造的作用

灌木林改造最大的作用在于通过人为干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功能。

1) 太行林区可改造的灌木林地和疏林地面积近17 901.5 hm2,改造后可使森林覆盖率增加近5%,还可增加单位面积生长量,提高森林蓄积量。

2) 加速森林系统植物的演替,增加植物之间的联系和竞争,逐步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3) 强化森林的抗逆性。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层逐渐积累,可以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

4) 研究表明,适度的时间间隔(3 a以上1次)和科学的(片状、条状)割灌方式能促进灌木生长,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 被列入改造的灌木林地主要是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有效提升生态功能的灌木林。因此,实施灌木林改造是完善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确保实现“五增目标”的重要举措。

4 实施灌木林改造的措施

针对目前不同灌木林地的特点,通过以近自然的人工植苗造林方式进行灌木林改造,形成乔灌搭配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

4.1严格落实“四制”

成立营造林工程领导组,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法人制、议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定制度、抓规范、提质量、促成效,确保灌木林改造工程有效推进。

4.2细化责任清单

细化林场场长、副场长、技术员、施工员的工作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坚持跟班作业,对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4.3选用大规格苗木进行造林

采用带状鱼鳞坑整地,规格为90 cm×70 cm×30 cm.株行距3 m×3 m或1.5 m×6.0 m,造林密度1 110株/hm2,混交比例4∶3∶3.油松全部采用1 m以上的大规格营养杯苗。阔叶树采用2年生以上,苗高60 cm以上营养杯苗,进行脱杯栽植,并将杯体平铺于苗木根部,以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

4.4确保造林效果

采取“专职护林员+兼职护林员”的办法,确保造林成效。把新造林地纳入公益林管护范围,由辖区专职护林员挂牌管护,并在新造林地附近的村庄聘请兼职护林员协助管护,确保造林成果。

4.5因地制宜

海拔500 m以下的丘陵区,历史上森林资源植被稀疏,主要由少数几种耐瘠薄的灌木,如,野皂角和黄荆构成,生态功能低,景观效果差。林区的中心任务是加大实施灌木林改造力度,形成与城市环境及休闲旅游建设相匹配的森林资源。

在海拔800 m以上的深山区,有栎类、油松、落叶松构成的有林地,有杨树、白桦、沙棘等构成的灌木林地,生态群落布局合理,森林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林区的中心任务是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1] 刘龙聚,石兰生,郭德龙.低价灌木林改造落叶松高产林分初探[J].现代化农业,2006(5):40-41.

[2] 王华南,黄敏怡,张苏峻,等.林分改造与森林环境优化[J].广东林业科技,2007(6):82-87.

[3] 程彩芳,李正才,周君刚,等.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为人工阔叶林后土壤活性碳库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5(1):101-108.

[4] 奥小平,吕 皎,常建国.太行山阴坡灌木群落对土壤结构及肥力的影响.山西林业科技,1997(1):5-8;23.

[5] 陈遐林,马饮彦,康峰峰,等.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2(3):304-309.

S756

C

1007-726X(2017)03-0065-02

2017-04-17

武玉斌(1966— ),男,山西文水人,2001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师。

猜你喜欢

灌木林林区造林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青海高原高山灌木林植被特点及主要类型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兰州南北两山雨养灌木林地植物群落稳定性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