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黑狐李氏杆菌的诊断与治疗
2017-04-04秦绪伟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黄 娟 秦绪伟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
王晓宁 (山东省威海文登区侯家镇兽医站)
银黑狐李氏杆菌的诊断与治疗
黄 娟 秦绪伟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
王晓宁 (山东省威海文登区侯家镇兽医站)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在人兽共患传染病预防上有一定的意义,单蹄兽主要引起败血症,反刍兽和人呈现脑膜脑炎和流产,禽类和啮齿类动物主要呈现肝炎和心肌炎,同时伴随单核细胞增多性神经症状。病原体呈现两端钝圆、平直的小杆菌,不能形成荚膜和芽孢,显微镜下单独存在,有的呈现V形,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本菌耐碱、耐盐,环境中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长期存活。
李氏杆菌病一般在羊、牛猪群中常见,一般散发,未见有大量传染发病,在毛皮动物临床诊断中水貂、狐狸也常有发生。2016年7月文登一狐狸养殖场发生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病例,经实验室化验诊断为李氏杆菌病,现将诊断、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银黑狐1800只,大群吃食、精神、粪便正常,一月内零星死亡,发病都为断奶后的仔狐,死亡40只。
2 临床情况
一般开始时正常,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俗称“抽风”,抽搐、口吐白沫,流涎,食欲减退或者不吃,兴奋时表现为共济失调,后躯摇摆,严重时表现瘫痪,四肢抽搐,少数呕吐,死亡之前咬笼、尖叫。
3 解剖症状
血液凝固不良,肝脏发黄坏死,肺脏肉变,脾脏肿大,脑膜和实质充血、发炎和水肿,脑脊液增多。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检测
4.1.1 涂片镜检 无菌取肝、脾、脑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有的呈现V形。
4.1.2 细菌分离 无菌取肝、脾、脑组织在血清平板培养基培养,37℃温箱培养24h可见中等大小不透明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多数单个存在,有的呈现V形,麦康凯、SS培养基也生长,鲜血平板明显的溶血环。
4.1.3 生化试验 取血清平板上单个菌落接种生化小管,结果判定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果糖、触酶、七叶苷、马尿酸钠、甲基红阳性,硝酸、硫化氢、明胶液化、甘露醇阴性。
4.2 病毒检测
无菌采取脑、肝、脾、淋巴结进行PCR基因扩增检测,狐狸脑炎、伪狂犬、狂犬病毒全部为阴性。
4.3 药敏试验
使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李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判定敏感度,经检测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阿奇霉素高敏, 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粘杆菌素低敏,环丙沙星、青霉素、林可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不敏感。
4.4 动物试验
分离菌接种马丁肉汤培养基,培养37℃温箱18h,将细菌悬液滴入家兔结膜囊内,24~38h明显的脓性结膜炎,实验组5只7d内全部死亡,对照两只观察14d健活。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病料组织镜检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有的呈现V形,可以确诊,进一步验证可以进行分离菌的生化试验。
6 治疗
全群场地、笼具使用聚维酮碘消毒,鸡肠停止使用,可疑的鸡肝全部熟制后使用,饲料中使用大观霉素拌料,个别发病的使用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曲松钠注射,3d后没有新发病例,死亡减少,7d回访整个群体正常。
7 小结
(1)李氏杆菌是多种动物和人的共患传染病,在食品安全上尤为重要,加强人类的饮食卫生,防止疾病传染,动物饲料加强管理,防止土壤中细菌的滋生,在阴雨连绵的季节加强管理。(2)多种野生动物容易发生李氏杆菌病,在狐狸感染上主要多发现于仔狐,主要神经症状,要鉴别诊断。缺钙引起瘫痪,缺钙后的瘫痪主要表现在生长良好的狐狸,几乎没有死亡,补充钙制剂效果良好;外伤瘫痪,外伤发病率比较低,继发感染引起死亡,一般经过检查容易发现;链球菌瘫痪,一般都是急性死亡,或者换脓性关节炎,与李氏杆菌症状相似,需要细菌分离确诊;神经炎瘫痪,主要是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神经炎,一般注射维生素B1有明显的效果。(3)李氏杆菌存在于多种饲料,包括肉类和植物性饲料,环境中也会大量存在,土壤和空气中都会存在,因此预防控制需要多方面入手,发病后加强管理,首先要查找不新鲜的饲料,全面消毒,根据细菌分离及时诊断,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S858.92
B
1007-1733(2017)01-0055-01
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