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灰窑地区牦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调查及防治

2017-04-04祁之陶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畜牧兽医站810601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1期
关键词:石灰窑吸虫病肝片

祁之陶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畜牧兽医站 810601)

石灰窑地区牦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调查及防治

祁之陶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畜牧兽医站 810601)

肝片吸虫病是由于吸虫纲的片形吸虫寄生在动物肝脏及胆管内,造成肝脏实质和胆管发生炎症、硬化、变性或肝硬化,甚至死亡的一种寄生虫病。本文主要对石灰窑乡辖区内放牧的牦牛群做肝片吸虫感染的调查,掌握该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为更好的预防本病,提出相应的防治措地,对今后本地区防治牦牛肝片吸虫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石灰窑回族乡位于平安区西南部,地处沟岔浅山和脑山地带,距离平安县城25km,境内阿米吉利山北麓的响河峡、东峡等地为畜牧业养殖带,植被覆盖度在70%以上,主要以蒿草,苔草类为主,部分地区伴有山地柳,金露梅等灌木,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良草场。应地处脑山地带,全乡范围年平均气温在-12.9~7.2℃之间,受高原季风和南部山区地形影响,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年降水量在450~500mm,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全乡辖14个行政村,1873户,8269人,全乡总面积84.4km2,耕地面积3.61万亩,可利用草场3万亩以上。

1 流行病学

(1)肝片吸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危害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为驴、骆驼、狗、猫、兔等哺乳动物,人很少感染。肝片吸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下经一段时间发育成为幼虫,动物感然幼虫后3~4个月才能发育为成虫。虫卵对高温和干燥环境敏感,在干燥、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几乎丧失抵抗力,很容易死亡。(2)潮湿,温暖的多雨季节,经常会使肝片吸虫在家畜中流行。原因是雨水季节的草场有大量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分布,虫卵在中间宿主内孵化发育成尾蚴后逸出,并在水草上迅速形成囊蚴,在家畜采食或饮水时进入体内而感染,并逐渐引发全身症状,破坏家畜的生产性能。(3)据调查(2015年9月~2016年8月),石灰窑乡境内的牦牛除极少部分,其余均放牧于自然牧场,数量接近1200头。基本从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同德县及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牧民家调运到我乡境内,经过2~3年的饲养周期,达到出栏标准时适时出栏。怀孕、哺乳期母牦牛,牦牛犊及种公牦牛继续饲养,每年继续从其它州县调运适量牦牛做补栏。调运来的牦牛年龄在2~3岁间,平均毛重在50~90kg,刚刚达到性成熟,但整个牦牛群的体况较差,必须加强检疫、驱虫,分群等饲养管理。

2 粪便检查

2.1 沉淀法(彻底洗净法) (1)事先准备好检查虫卵所用的玻璃烧杯、玻璃棒、手术剪、镊子、纱布或金属筛、显微镜、吸管、载玻片、一次性手套等简单物品。提前与各牦牛养殖户联系,将分布在全乡范围内的大部分牦牛群驱赶到山脚下围栏内,从中随机采集20份新鲜粪便(直肠采集),并做编号,带回实验室做检查。(2)取5g新鲜粪便与10倍量的水混合搅均,再用纱布过滤(过滤后的粪渣丢弃),将过滤液静置5min,倒去上层液体后继续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和,再静置5min。按照此法反复用水洗沉淀物多次,直到上层液体透明为止。(3)最后倒去上层清澈液体,用吸管吸取沉淀物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显微镜下镜检。其余19份粪便依次按照此法进行检查。检出虫卵者即为阳性,未发现虫卵者可判定为阴性。此次共检出阳性11份,感染率为55%.

2.2 直接涂片法 此法简单,适用于检查蛔虫卵及其他虫卵,但检出率低。

3 虫卵形态

经镜检发现肝片吸虫卵为长椭圆形,土黄色或黄褐色,呈半透明状,卵内有一个胚细胞,卵的前端较尖,后端较钝,虫卵较大,133~157µm×74~91µm。

4 剖检

对一头死亡牦牛进行剖检,可见肝脏发生炎症,肝脏肿大,胆管扩张,管壁增厚,且有钙化病变。用手术剪剪开胆管,流出污秽棕绿色粘稠液体和肝片吸虫。共检出虫体11只。

5 发病症状

经调查发现,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感染强度、动物年龄和膘情,以及日常饲养管理条件。患病牦牛常见精神沉郁、消瘦、水肿,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无光泽,而且易脱毛,体况虚弱容易疲倦,放牧时离群落后。有时出现腹泻,检查口腔黏膜苍白,下颌及胸下部轻度水肿,触诊有波动感。公牦牛生殖能力下降,怀孕母牦牛有时发生流产,产乳量明显下降。若成年牦牛感染少数少量虫体,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对幼龄牦牛,虽寄生少量虫体,也可能呈现严重病症。

6 药物治疗

(1)丙硫米唑(临床最常用):牛20~30mg/kg体重,一次内服。(2)三氯苯唑(肝胵净):牛12mg/kg体重,绵羊10mg/kg体重(供参考)。

7 防治措施

7.1 驱虫 根据此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而制定,每年驱虫2次,一次秋末冬初,一次冬末春初。

7.2 粪便生物热灭虫 在此病流行严重地区,将粪便堆积,利用自身发酵产热杀死粪中虫卵。

7.3 放牧 在本地区实行牦牛轮牧制度,尽量不在低洼,潮湿的地面放牧。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份尽可能将放牧牦牛集中到海拔稍低的网围栏场,采取半舍饲管理,或安排夏秋季节在山地、高坡无螺草场放牧,冬春季节到低湿地带放牧。

7.4 饲养卫生 避免牦牛饮用地表不流动的水,防止水源污染,低洼潮湿牧地收割的牧草,需晒干后存放2~3个月后再饲喂。

7.5 消灭中间宿主 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化学方法:据调查青海省曾使用1:5000硫酸铜溶液大面积灭螺,取得良效。物理方法:如适当排水、改渠、翻耕土壤等进行灭螺。生物学方法:可饲养鸭、鹅及野生水禽等。

7.6 患病器官处理 患病的肝脏器官全部废弃,或经高温处理后再利用。

S858.23

B

1007-1733(2017)01-0052-02

2016–09–11)

猜你喜欢

石灰窑吸虫病肝片
石灰生产工艺创新与应用
石灰窑碎瘤机装置的应用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石灰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石灰窑生产控制条件相关研究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