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野生动物的饲料安全及有效防范
2017-04-04张永宾车俊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管理处050200
伊 霞 张永宾 车俊国 李 轩 陈 斌 (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管理处 050200)
圈养野生动物的饲料安全及有效防范
伊 霞 张永宾 车俊国 李 轩 陈 斌 (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管理处 050200)
野生动物的饲料安全是保护野生动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本保证。本文综述了圈养野生动物饲料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饲料安全问题以及有效防范措施。
野生动物是宝贵资源,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圈养条件下,动物不能像在自然生境中自主地选择食物,只能由动物园的相关工作人员人为地进行提供,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安全的饲料是野生动物在圈养条件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 国内动物园野生动物饲料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国内许多兄弟动物园负责饲料的工作人员的交流,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的饲料营养供给非常粗放,多数动物园里的做法是参照一些大园子对动物的饲料进行配给,主要是依据多年的食谱经验以及参照动物野外栖息地的食物进行饲料供给,每种野生动物缺乏完善的营养需求的研究和测算,没有相应的营养标准,达不到动物需要多少营养就供给多少营养的精确程度,更缺乏详细的饮食评价。所以说动物园野生动物的饲料营养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
2 动物园野生动物饲料的分类
根据野生动物的食性,可以将野生动物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性动物以及走禽、涉禽、游禽、攀禽、鸣禽、雉鸡类等各种禽类。根据动物园对动物饲料的供给情况,动物园野生动物所用的饲料主要有肉类(牛肉、羊肉、兔肉、鸡肉等)、蛋类、青干草类、颗粒饲料、水果蔬菜类、鱼虾类以及子实干果类。
3 影响圈养野生动物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
3.1 饲料本身存在的问题
3.1.1 饲料本身含有毒素 有些饲料中本身含有一些毒素[1],是饲料中的天然成分。如氢氰酸、游离棉酚、可可碱等[2]。高粱幼苗和玉米幼苗,特别是收割后或遭受灾害的再生幼苗,富含氰苷,牛羊采食这类幼苗后,氰苷在酶、细菌和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毒的氢氰酸。氢氰酸的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后,细胞失去传递氧的能力,使细胞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氧,特别是脑组织缺氧会影响生命中枢活动,便会导致机体组织缺氧而窒息死亡。牧草和蔬菜类饲料如甘蓝、白菜、甜菜中,特别是施用氮肥充足时,硝酸盐的含量会很高,在反刍动物胃内硝酸盐可以还原为亚硝酸盐,若采食过多就会发生中毒。苜蓿草本身是营养丰富的优质牧草,但是在饲喂新鲜苜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臌胀病的发生,原因是苜蓿青草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皂素,是引起反刍动物发生臌胀病的泡沫剂,能在反刍食草动物的瘤胃中发酵产生气泡,从而形成大量的持久性的泡沫。这种泡沫产生后妨碍了瘤胃中气体的排出。
3.1.2 抗营养因子 有些饲料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才能将饲料的营养成分充分利用。如在高粱子实、豆类子实、油菜子实中都含有抗营养物质单宁,容易造成饲料口味苦涩、适口性差,经过高温蒸煮、脱壳等处理可以有效地克服单宁的抗营养作用。
3.1.3 饲料中所含营养不均衡 有些饲料作物本身所含营养不均衡,长期单一饲喂会造成动物营养元素的缺乏,严重的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如玉米营养丰富,是重要的饲料作物,但是玉米籽实中钙、铁、维生素B1稍有不足,缺乏维持动物体发育的某些氨基酸,所以在饲喂时应掺和其他富含这些营养元素的豆科饲料,以发挥蛋白质间的互补作用。
3.2 环境因素造成的饲料安全问题
由于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的扩大与发展,工业污水的排放、废渣与废弃的迅速增长,使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得饲料原料的生产条件逐渐恶化,饲料原料受到污染。
3.3 人为因素造成的饲料安全问题
3.3.1 加工贮藏不当、对饲料质量监管不严 由于饲料加工人员对饲料原料本身的生物特性缺乏认识,尤其是一些粮食类和油类子实类,由于贮藏不当或疏于管理[3],一些饲料原料长期堆放,周转不及时,极易产生有害霉菌和黄曲霉毒素[4],对动物健康造成伤害。另外一些配合饲料加工人员不严格按照颗粒料加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配方管理不严或者对微量元素的使用剂量控制不严或在混匀方面存在问题,极易造成生产出来的颗粒料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3.3.2 人为添加违规药物 在饲料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商家唯利是图,为了使利益最大化,有的在饲料中或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一些激素、色素、“瘦肉精”等,尤其是动物园食肉动物所用牛肉较多,为了追求利润,商家法律意识淡薄,从而产生了注水牛肉以及添加了“瘦肉精”的牛肉。另外农药等违规物质残留超标严重,尤其是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乱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去除虫害、提高产量,有的农户大量使用高剧毒农药,盲目使用违规催熟剂,致使饲料原料发生严重的污染。如牧草和蔬菜类饲料如甘蓝、白菜、甜菜中,特别是施用氮肥充足时,硝酸盐的含量会很高,在反刍动物胃内硝酸盐可以还原为亚硝酸盐,若采食过多就会发生中毒。
3.3.3 检验技术不够先进,检测费用投入较大 当前,关于野生动物饲料安全检验的机构还比较少,而且检验设备相对落后,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问题的存在,在基层表现尤为突出,当前,许多检验项目无法开展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高,尤其是对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规化学材料的检验设备和技术落后,不能在市县一级快速而准确的作出检测与判断。另外,由于这些检测费用一般较高,多数动物园都不愿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
4 野生动物饲料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
4.1 制定野生动物相应的营养标准,进行科学饲喂
野生动物所用的一些饲料有的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家畜和人类所使用的,其饲料的营养成分的分析数据也很难得到,并且多数野生动物没有相应的营养标准,饲料营养的利用缺乏准确的依据。应该借助协会等组织的力量,充分考虑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营养素与非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圈养野生动物进行相应的饲养试验来确定每种动物相应的营养标准,从而达到野生动物的科学饲喂。
4.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野生动物从业者的知识水平
圈养条件下野生动物饲料都是由各个动物园的饲料室统一配发,由饲养员进行饲喂,而这些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多数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仅限于饲料室根据多年的经验进行配发,饲养员根据所发饲料进行饲喂,至于所喂的饲料是不是符合动物的需求,没有科学的依据。尤其是对一些本身存在问题的饲料,缺乏基本的认识,不能进行有效的脱毒、营养均衡搭配等操作。应该对这些从业者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的工作有科学的理论做依托,而不仅仅是限于机械劳动。
4.3 加强对饲料采购、验收、加工、贮藏工作的管理
野生动物的饲料种类、品种众多,在采购饲料过程中,必须由饲料主管、技术员、采购员、保管员联合把关,在饲料验收入库的时候,要严格控制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配合饲料的原料必须是饲用级的,必须是有利于健康生长而无毒害作用的[5]。不同种类的饲料都应该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对霉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坚决杜绝;对肉类产品,除了通过感官对饲料的颜色、气味、形状、弹性等多方面进行质量检测,还应该要求供货方提供质量合格证、卫生许可证、检疫证;饲草采购时,要了解饲草产地的农药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有疫情流行的情况,从而保证野生动物饲料的相对安全。饲料室应该具备存放饲料的相应库房,根据饲料种类确定存放时间,并经常检查存放的饲料是否腐败变质,同时做好饲料室的卫生和消毒工作。有条件的动物园应该购置一些饲料质量检验的设备进行日常饲料的检测或在饲料质量检测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
野生动物的饲料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必须尽快认识到目前野生动物饲料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依靠科技,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的饲料安全理论,从而确保野生动物的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 娜日娜, 刘迎春, 王盛楠等. 我国饲料安全现状与解决对策[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 7: 44-46.
[2] 何健, 施庆和, 冯民等. 国外饲料安全的研究进展[J]. 检验检疫学刊, 2012, 1: 67-73.
[3] 霍永明. 对饲料监管的几点思考[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 33(8): 45.
[4] 赵楠. 近3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的解读[J]. 中国畜牧杂志, 2012, 48(6): 6-9.
[5] 刘翠. 配合饲料的质量标准及其影响因素[J]. 养殖技术顾问. 2012, 10: 63.
S829.9+4
B
1007-1733(2017)01-0021-02
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