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助推我省精准脱贫

2017-04-04景晓卫陈春燕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农产品

景晓卫,何 鹏,陈春燕,李 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助推我省精准脱贫

景晓卫,何 鹏,陈春燕,李 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正进入冲刺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省精准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贫困地区资源利用率、提高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提高贫困地区抵御农业生产风险能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能力、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等信息服务能力五大农业科技示范活动,助推我省精准脱贫。

农业科技;示范;精准脱贫

贫困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自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完善扶贫理论与工作实践,使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1 精准扶贫现状

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四川坚持靶向施策,“六个精准”要求有效落实,同时坚持分类指导,确保“五个一批”计划有效实施。始终瞄准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2016年四川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全面达标。

2 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需要精准帮扶的380余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偏远的“角落里”,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脱困的难度比以往都大。在实施产业脱贫工程项目的进程中,有的参与对口帮扶的干部对当地如何选择产业有无从下手的困惑;有的缺乏在基层发展特色脱贫产业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有的对口单位扶贫资金投入不少,但带动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不佳;不少地方贫困村产业雷同、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实施精准脱贫、发展特色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帮扶地的实际、贫困户的期盼及市场需求,依靠科技,精准发力。

3 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助推精准脱贫的建议

3.1 加强提高贫困地区资源利用率的科技示范

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具有明显的光温水气自然条件优势、生态优势和丰富的土特优农畜产品资源。建议在产业扶贫专项中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科技助推脱贫”项目,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牵头,对接重点贫困县与重点帮扶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发掘一批地方优质品种资源,引进一批适合不同贫困山区种植的特色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蔬果、粮油、食用菌、中药材、茶叶、花卉苗木、木本油料和草食牲畜等特色产业,解决贫困地区不知如何选择发展产业的“老大难”问题。提高我省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茶叶、黑山羊和肉兔等优质品牌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品牌,并通过帮助贫困乡村打好特色牌、生态牌、绿色牌和有机牌,带动当地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快速致富。

3.2 加强提高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科技示范

针对我省贫困山区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向城镇转移以及普遍存在的肩挑背扛、人拉驴驮、手工劳动的落后生产方式,建议组织实施一批“轻简化栽培技术”、“小型耕作机械”研发与示范项目。重点示范推广“规模化设施育秧育苗技术”、“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缓释专用复合肥”等新技术。建议进一步扩大农用新机具的示范应用,加大对重点贫困县农机专业户与合作社的财政资金补贴力度,鼓励贫困户应用更多小型农业机械代替人畜力进行土地整理、播种、中耕植保、节水灌溉、收获加工与畜牧适度规模养殖等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带动能力。

3.3 加强提高贫困地区抵御农业生产风险能力的科技示范

农业安全生产是精准脱贫和发展产业的重要基础,贫困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气象灾害、病虫害和动物疫病往往会造成严重损失。建议针对盆周山区易发的低温、冻雨、暴雨、冰雹、干旱、霜冻等气象灾害开展“气象预防预警与减灾新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针对盆周山区时常发生与威胁较大的病虫害和动物疫病开展重要病虫鼠害预报与绿色防控技术以及重大动物疾病防疫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提高贫困地区安全生产能力。

3.4 加强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能力的科技示范

针对贫困山区农产品就地处理加工难的问题,建议组织实施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产品就地

加工产业化项目,扶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成一批气调库和小型农产品商品化处理与储藏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对在重点贫困县建设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财政补贴、政策性贷款、地方税收、技术设备改造和重大关键技术引进政策等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给予更多优惠,推动贫困地区形成集约化、品质化、品牌化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5 加强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等信息服务能力的科技示范

针对我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及人才相对缺乏而处于“信息洼地”的实际,建议整合全省农业、林业、科技、扶贫、统计等部门的数据信息,构建省级农业科技扶贫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的“双通道”和市场的空间限制,降低农产品的电商准入门槛,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带动创业创新[1-3]。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4.

[2]赵纪河.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应对——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J].开发研究,2016(01): 113-118.

[3]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151-156.

2017-03-11

景晓卫(1984-),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经研究及科研管理。E-mail:182385558@163.com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