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宁县均口镇发展烟后稻的成效与经验
2017-04-04聂秋兰
聂秋兰
(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354504)
浅谈建宁县均口镇发展烟后稻的成效与经验
聂秋兰
(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354504)
均口镇大面积推广“烤烟-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效益明显。该文分析烟后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烟后稻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促进烟后稻发展的建议措施。
均口镇;烟后稻;成效;经验
均口镇位于福建省建宁县域南部,东邻泰宁、明溪两县,南接宁化县,西北方向分别与建宁县的伊家乡、濉溪镇接壤,距县城25 km。镇域面积306 km2,耕地面积1833.3 hm2,土壤肥沃、排灌设施良好,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于发展粮、种、莲、菌、烟等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经多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已成为全县粮食(种子)、莲子、烤烟、食用菌的主产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00 hm2、莲子面积330 hm2、烤烟面积530 hm2、食用菌面积超过13 hm2。
1 发展烟后稻成效显著
1974年建宁县首次引种烤烟,受当时烟叶收购价格低和生产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影响,1982年停止种植烤烟。1988年建宁县再次在均口镇修竹村试种烤烟,同时在均口组建全县第1个乡镇烟草工作站,当年引种翠碧一号,并获得成功。烟叶采收后种植汕优64、威优64,烟后稻长势良好、产量高,农户认可度高。由于均口镇自然条件和农田生态条件非常优越,20世纪90年代,镇政府在多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大面积发展“烤烟-水稻”生产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烤烟-水稻”生态效益型发展之路。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间全镇累计推广烟后稻7000多hm2,生产稻谷5250万kg以上,带动农户增收5800万元以上。
2 均口镇发展烟后稻主要做法
2.1 探索合理的模式
由于均口镇烟叶种植分布区域较广,从海拔320 m的黄岭村至海拔600 m的官常村均有种植烟叶,为提高烤烟生产效益,全镇逐步实施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低丘陵区和高丘陵区以“烟—稻”为主,河谷平原区以“烟—种”为主。
2.2 选择适宜的组合
1990-2005年全镇烟区以“烤烟—水稻”模式为主,烟后稻面积稳定在330~470 hm2,在低丘陵区烟后稻主推威优64、汕优64、威优77、汕优77、汕优82等早熟品种,在河谷平原区的烟后稻搭配种植汕优10号、金优207、中优207、II优838等中熟组合,在官常村、半寮村、芰坑村等高丘陵区烟后稻前期以四云二号等生育期较短的常规稻为主,后期以金优402、中优402等早杂优组合为主。2006-2016年,烟后稻面积有所回落,稳定在250~280 hm2,品种以金优463、T优2155、T78优2155、天优华占、泰丰优656、两优287等一批优质丰产组合为主,近年来株两优系列、陵两优系列优质早熟品种面积有所增加。
2.3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早在1995年,县、镇农技部门就在均口镇修竹村建立汕优10号烟后稻高产示范片,示范片中分好、中、差3个类型田进行实割测产,折每667 m2干谷产量分别为638.3 kg、692.3 kg、571.8 kg,加权平均产量594.5 kg,较普通烟后稻增产58.0 kg,增幅达10.8%。随后每年在平原区、低丘陵区和高丘陵区分别建立2片以上烟后稻高产示范片。2014-2016年在焦坑村建立“省级烟后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根据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按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示范区3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随机抽取好、中、差田各1块,共9块田进行实割测产:2014年、2015年、2016年平均每667 m2干谷产量分别为608 kg、613 kg、617 kg。通过示范片的辐射带动,全镇烟后稻生产得以稳步发展。
3 存在问题
烟后稻种植仍以小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土地流转多免费托付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邻居经营,流转的耕地多为远离村庄、交通不便、肥水不足的耕地,且流转多以1、2年的短期方式,导致烟后稻种植规模小。再加上种植烟后稻的田块多落差大且不规则,路网功能不配套,插秧、收割等机械作业难度高、覆盖面窄,因此机械化水平不高。
据2015年、2016年全镇烟后稻生产效益抽样调查:烟后稻平均每667 m2产量480 kg、产值1200元,扣除生产成本、田租和劳务工资等,纯收入300元左右,经济效益低下。此外,还面临台风、洪涝、干旱,以及暴发性的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农民种植烟后稻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4 发展烟后稻的建议
4.1 成立项目工作机构,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一是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领导负责制,全县统一安排,每年将生产任务分解到13个行政村,将种植任务落实到户,确保全镇2400 hm2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二是抓重点粮食作物,稳定水稻播种面积2200 hm2左右,其中双早73 hm2、中稻1794 hm2、烟后稻260 hm2、双晚73 hm2。
4.2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中低产田改造、机耕道等建设,特别要加快完善偏远村庄的坑、垄农田的路、沟、渠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基础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耕地土壤退化。三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控,抓好地力与墒情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等,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障体系。
4.3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抓好优惠扶持政策落实
一是落实水稻种植保险政策,水稻生产受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烟后稻受台风、秋寒影响比较明显。为此建宁县2009年就制定了水稻保险实施方案,重点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合理分担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提高保险的运行效率,切实保护粮农的合法权益,为全县水稻种植的平稳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实粮食直补政策, 2004年全县开始制定落实惠农政策,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补贴,确保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4.4 培育典型辐射带动,示范推广农业“五新”
以全县开展超级稻“万千百高产竞赛”活动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深化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每村建立1个以上的百亩以上烟后稻高产示范片,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好的“五新”成果,主攻粮食单产,发挥科技增粮作用。一是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增产措施的推广。二是近年烟后稻主推谷优3301、天优华占、中优402、金优402、株两优02等优质丰产性好的品种。三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机农艺结合,引导耕地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带动烟后稻大面积持续增产。
4.5 示范展示优质品种,大力发展优质高端稻米
一是全力配合县农业局在均口镇焦坑村等地建立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天优华占等烟后稻示范片8片,面积70 hm2。2010年以来先后建立烟后稻泰丰优656等新品种核心展示点5个,示范面积40 hm2,辐射带动全镇推广面积达320 hm2,为种粮农民平均每667 m2增收95元。二是依托均口镇地处闽江正源头,拥有林地面积2.59万hm2,是全县首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首批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绿色乡镇,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优越,种植高端大米,通过与粮食购销企业对接,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创建品牌,从而提高种粮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4.6 配套落实高产技术,提升种粮农户经济效益
4.6.1 因地制宜安排播种期 参考均口镇多年气候资料,月平均气温23℃终止日:河谷平原区为9月15日、高丘陵区为9月10日, “烟—稻”模式分布区域为海拔320~600 m之间,气候条件非常复杂,高丘陵山区小气候十分特殊,应做好烟叶采摘结束期的预测。根据不同烟区自然气候特点选择最适宜的品种和最佳播种期。一是在黄岭村、修竹村、均口村等低海拔的河谷平原区(海拔320~350 m),选择生育期130 d左右的水稻品种,如汕优10号、金优207、天优华占,宜在6月上旬播种,秧龄22~30 d;二是在垅源村、隆下村、龙头村等低丘陵区(海拔350~400 m),选用生育期120~125 d的水稻品种,宜在6月中旬播种,秧龄25 d左右;三是在焦坑村、台田村、洋坑村、官常村、半寮村等高丘陵山区(海拔400~600 m),选择生育期100~110 d的品种作为烟后稻栽培。及时做好烤烟采摘结束期预测,适期早播早插,秧龄应控制在20~25 d,确保9月上旬之前水稻能安全齐穗。
4.6.2 培育多蘖矮壮秧 严把浸种消毒关,有效杀灭种子所带病菌:先晒种、选种,用清水预浸后再用85%强氯精300~500倍液浸种消毒,也可选用咪鲜胺、多菌灵等进行浸种消毒,捞出种子用清水洗净后催芽。在秧苗1叶1心期用300 mg/L的多效唑溶液喷施,培育多蘖矮壮秧。
4.6.3 强化本田管理 插足基本苗,合理密植。烟后稻的插秧规格一般以17 cm×20 cm为宜,每丛插2粒谷秧,带2~3个分蘖,每667 m2插足7万~9万基本苗。烟后稻施肥应采用前重、中稳、后补的平衡施肥策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化肥为主、增施有机肥。一般每667 m2施N 10~12 kg,加施过磷酸钙45~50 kg、氯化钾8~10 kg。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秧苗移栽1周后施分蘖肥,可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幼穗发育Ⅳ期时施穗肥,可增加颖花数;灌浆乳熟期根外追肥,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管水原则上做到浅水栽插,寸水活苗,薄水分蘖,适时烤田。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应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阶段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收割前1周断水为宜。
4.6.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烟后稻应注意及时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尤其是两系组合稻瘟病和稻曲病较易发生。因此,水稻破口、抽穗、齐穗是化学防治关键时期,防治药剂选用30%爱苗乳油和15%粉锈宁或45%的使百克乳油,确保丰产丰收。
(责任编辑:刘新永)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 and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rice cultivation after tobacco in Junkou Town of Jianning County
NIE Qiu-lan
(JunkouTown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StationofJianningCounty,FujianProvince354504)
The Paddy-upland rotation model of flue-cured tobacco and rice has been extended in a large area and achieved obvious economic effect in Junkou Town.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tobacco rice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practices of extending post-tobacco rice were summed up, an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cultivation after tobacco were put forward.
Junkou Town; post-tobacco rice; effect; experience
2017-02-14
聂秋兰,女,1974年生,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7.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