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7-04-04卢健涛
卢健涛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对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卢健涛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工业设计是一种综合性创新活动,需要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跨领域工业设计人才。文章阐述了工业设计协同创新的内涵和关键技术支撑,分析福建省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跨领域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工业设计;协同创新;跨领域;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趋紧迫。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中,对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要求,为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福建省委尤权书记指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产业优”的必经之路;只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1]。工业设计与制造唇齿相依,设计强则创新强,设计创新上不去,制造业也不可能做强。创新型强省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工业设计创新是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我省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也应当适应新常态的新要求。
当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设计创新过程的沟通和交流、模式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设计师、制造商甚至于用户可以依靠无处、无时不在的无线宽带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和智能终端等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高效的设计制造创新环境。工业设计的跨领域深度融合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以创新设计为重要手段,促进引领创新制造、创新服务、创新品牌、创新价值[2]。可见,在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协同创新引领能力的跨领域工业设计人才有特殊意义。
1 跨领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设计师的要求
工业设计是一种跨领域综合性创新活动,目的是为产品、过程、服务以及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工业设计协同的目的是打破各种资源之间的壁垒和边界,通过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过程的整合,加强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联系、沟通、交流、合作,使各方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高效地实现创新的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跨领域工业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工业设计师要不断满足人类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有跨领域的协同引领能力,就可以有效地链接技术和需求,利用技术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将产品引领至满足多样的物质需求和文化审美追求的高度。工业设计创新可以是基于某项新技术应用的产品创新,也可以是多项跨领域新技术应用的集成创新,还可以是基于产品服务的服务创新。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创新不可能仅依靠个人或单一团队,工业设计已发展成为全球网络合作、多领域、多学科协同的创新活动。信息化促进了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使工业设计协同合作变得更及时、更有效率,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具有跨领域的信息处理能力。
2 工业设计协同创新的关键技术支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发展了适应集成、柔性和小批量、多样化的设计要求,而本世纪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设计和制造相融合。工业设计发展了具有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设计和评价指标隐含、设计过程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等特征。为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设计创新只有紧紧依靠跨领域协同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能快速响应、多角色协同、多知识传输无障碍的工业设计网络化协同的设计环境。其中,可分享的知识集聚是工业设计协同的目的和技术支撑。可分享的设计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协同创新的要素,也是对工业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未来,工业设计的跨领域协同还需要共享和攻克以下基础关键技术[3]。
2.1 信息集成和知识共享
协同仿真技术,虚拟人仿真与人机工程评估,并行设计模块技术,未见需求的识别与发现,六西格玛设计与TRIZ的集成技术,基于KANO模型的个性化需求分类技术,基于QFD的个性化需求转换技术等等。
2.2 协同设计体验检测与消解
客户选项与检测技术,可用性工程,远程用户研究,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构型和信息系统,眼动与脑动研究,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等等。
2.3 协同开发与管理
多级协同项目管理,IPPD产品开发管理模式,TRIZ与技术创新管理过程集成,个性化客户需求管理体系等等。
2.4 协同制造与配置
分布式虚拟设计制造集成平台,并行产品工艺过程设计,同化开发系统构建,基于MBD的集成式CAPP系统,交互式虚拟装配评估技术等等。
以上相关协同创新设计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可以为工业设计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我省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由于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工业设计本科专业既可以从理工科考生中招生,也可以从文科加美术的考生中招生。近几年福建省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的招生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我省已有十五所本科院校设置有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专业,加上已经设置有工业设计类似专业的专科院校,单从我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数量上看,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我省院校在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定位仍然存在诸多困惑,院校现有的学科组织架构壁垒比较严重,缺乏交流,影响工业设计学科本身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管理等学科集成和融合。
培养目标对于体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以及人才在工业产品创新过程的引领作用不明确,导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化、片面化和雷同化。一些学校工业设计教育只是侧重艺术设计,实质性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不够深入,忽视综合素质和学科集成能力的培养,使人才视野和综合应用跨领域知识的能力有限。调研表明,我省各校工业设计专业办学条件均有不足,教学实践性环节欠缺,学生跨领域能力较弱。通识性、跨领域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在初级探索阶段,不能适应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当前从我省制造业企业和工业设计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许多工业设计应届毕业生改行从事其它专业的工作的现象,显现我省综合性工业设计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同时,福建省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尚未充分开展。由于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如我省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约80余家,而上海、江苏、浙江都在300家以上,广东更是超过500家。而且,我省工业设计公司通常员工数都是在30人甚至1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且人才流动频繁,跳槽现象比较严重。研发梯队不稳定,致使设计创新的速度慢和周期长。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的开展。
跨领域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的缺乏,也致使我省工业设计公司的服务结构也不合理。体现在服务于消费类轻工产品的工业设计公司居多,缺乏能够服务于装备制造、汽车、船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装备企业的工业设计公司,而恰恰是我省这些行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如果工业设计服务业不能与装备制造企业相融合,就拿不到大单,做不了大事业。因而,综合的跨领域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就成为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省工业设计公司的工业设计人才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学科教育背景有局限,缺乏实践经验积累,缺乏对外交流。充分开展福建省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改革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突破工业设计师职业成长的瓶颈,为我省工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4 对跨领域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在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有跨学科综合素质和跨领域融合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具有的可分享的设计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企业不愿意吸纳一个只会画外观设计图,不了解结构和工艺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为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设计创新必须紧紧依靠跨领域协同合作,工业设计毕业生如果没有跨领域的综合知识和不擅长协同合作,难以担当创新大任。
人才是创新的首要因素,培养具跨领域协同能力的工业设计创新才也需要院校、政府、企业协同发力。
在院校,工业设计既然是一门综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要加强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管理等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和融合。从内容充实,方法更新、条件改善三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企业命题入课堂,让专业实验进企业。
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工业设计创新交流和竞赛活动,推动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改革,政策引导企业与院校加大联合培养设计学工程硕士,鼓励企业和各种社会办学机构开展工业设计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工业设计师职称资格评定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政府补助鼓励工业设计公司为制造企业提供基本的要素服务,以稳定和扩大工业设计公司的专业人才队伍。
企业探索设立首席设计师制度,以引领壮大企业现有工业设计人才队伍,使工业设计创新主体的制造企业和工业设计公司成为工业设计高端人才的摇篮。创新人才培养新动力,推动我省工业设计持续健康发展。
[1] 尤权.着力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N].学习时报,2015-08-03.
[2] 路甬祥.创新中国设计 创造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2-01-04.
[3] 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创新设计战略研究综合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1-54.
10.3969/j.issn.1007-550X.2017.02.004
G642.0
A
1007-550X(2017)02-0052-03
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省制造业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R0048)
2017-01-03
卢健涛(1957-),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的教育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