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与跨越:校园贷视阈下的大学生消费引领
2017-04-04吴再发
吴再发
(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陷阱与跨越:校园贷视阈下的大学生消费引领
吴再发
(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近期,“裸条借贷”现象引发社会对校园贷的口诛笔伐。校园贷无序发展、疯狂肆虐俨然成为大学校园的一颗毒瘤,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现实的冲击与危害。要跨越校园贷的陷阱,必须从强化监管、规范发展;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媒体责任、营造风气;注重家教、榜样示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方能化解危机,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校园贷; 裸条借贷; 大学生消费观
近日,“裸条借贷”现象引发社会对大学校园贷,尤其是不良校园贷的口诛笔伐,以及对大学生消费问题和道德品质的讨论。那么“裸条借贷”是庞大校园贷规模中的偶发事件?还是校园贷无序发展、疯狂演化的必然结局?在笔者看来,校园贷尤其是不良校园贷是监督规范不够,社会风气不纯,思政教育成效不足,大学生消费观存在偏差等多重因素促成的。为此,要化解危机,必须分析根源,找出症结,并对症下药,多管齐下,方能打造健康规范的校园金融消费市场,促使校园贷回归服务学生学习、生活、创业仍至健康成长的本质。
一、从“裸条借贷”看校园贷乱象
所谓“裸条借贷”,是指借款人(多指在校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贷款时,借贷机构或放贷人要求借款人手持身份证进行裸体拍照作为担保,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或多次违约仍不还款时,贷款人便以公开、变卖其裸照逼迫借款人还款,或以此胁迫借款人父母代为还款。据相关媒体披露,已有一些借款的女大学生遭遇此陷阱。在媒体的介入调查和报道下,“裸条借贷”实际上只是校园贷庞大规模中的冰山一角,是校园贷无序发展、缺乏监管的恶果,也是放贷机构、网贷平台不择手段追求高额利润设置的“罪恶陷阱”,同时也暴露出大学生消费取向、价值观、人格及道德品质的偏差。
(一)校园贷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校园贷主要是指贷款机构、放贷人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培训、创业支持等给予的大学生信用贷款。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党和政府为帮助广大贫困生完成学业实行的政策性助学贷款,主要分为大学生就学地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贷款用途主要用于帮助贫困学生缴纳学费,属于国家助学体系的一部分。二类为银行针对大学生给予的授信贷款,主要为银行发放的各种大学生信用卡,大学生信用卡为除助学贷款之外校园贷的主要模式,其额度相对低。但自2009年起,随着银监会发文要求规范信用卡业务,严格限制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此后,银行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审批基本取消,目前能申请到信用卡的主要是硕士以上学历的在校生,且审核严格、手续繁琐。三类为目前充斥于各大校园、貌似颇受学生欢迎,且也是争议最多的各种校园网贷。
该类校园网贷可细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但这类购物平台的商品价格普遍比市场正常价格高;二是基于P2P贷款平台,标榜用途主要为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但实际上,该类贷款的用途被很多学生用于追求各种时尚性、攀比性的消费;三是主要为京东、淘宝、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消费服务,如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等等。这类信贷消费服务相对规范,利率相对透明。
近期,暴露出来的的校园贷问题主要集中第一种和第二种的信用贷款服务,这两类贷款普遍为实际利率高、收费名目繁多,追债方式五花八门,甚至非法、野蛮、暴力,可谓陷阱重重。本文探讨和研究的主要是针对该类校园贷,裸条借贷的出现就属于P2P贷款平台这一类。
(二)校园贷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加上大学生庞大的群体及巨大的消费需求,各类贷款机构、放贷人纷纷布局涌入校园,抢占市场。不可否认,有部分放贷机构较为规范,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为了抢占市场,各大平台、贷款机构、贷款人纷纷使出各种手段,甚至采取非常规的、非法的、欺骗的手段。因此,也使得校园贷的各种不规范现象越来越多,主要体现为:
1. 监管缺位、审核宽松
由于校园贷本身是一种新鲜事物,与其他社会上类似的贷款业务相比,政府的监管还没有完全跟上、监管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这就存在很多监管漏洞和制度空白,比如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位、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重视不够,在监管不严、缺位的情况下,就导致了校园贷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同时,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为了获取市场,贷款机构和贷款人往往对借款人的审核程序流于形式,再加上各类贷款机构相应的贷款信息没有并入人行的征信系统,信息不能共享,就导致同一个人只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多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借贷平台进行借贷,造成只要学生想贷,就没有限制的问题,同时,也直接或间接鼓励和助长了学生的贷款随意性,而忽视了贷款的风险意识,比如有些学生直到催贷电话、信息不断涌来,才发现原来自己过度借贷,远远超出自己的还贷能力,陷入了借贷陷阱。
2. 虚假宣传、过度诱导
为抢占市场,吸引眼球,各种校园贷广告信息充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不少放贷机构甚至雇佣人手、勤工学生通过小广告进行定时、不定时的片区轰炸、扫楼,还通过朋友圈、QQ群等进行大肆宣传。虚假宣传、过度诱导主要体现为:一是门槛低、放款速度快。只要一张学生证、身份证,无需抵押担保,三分钟到账;二是宣导成本低廉,比如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但把很多隐藏、变相的费用加以掩盖,如逾期利息、违约金、管理费、服务费等等;三是采用极富挑逗性的语言和图片宣传借贷的优点,鼓励、诱导学生借款消费,比如不需父母亦可用于消费资金,贷款助力实现创业梦想,借贷帮你提前实现经济独立等等。
3. 费用奇高、催收野蛮
为吸引学生借贷,放款者提出各种貌似优厚,实则苛刻、陷阱重重的条件,例如无需抵押、无需担保,零利率,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一天即可放款等等,但实际的贷款利息、条件远远超过正常的贷款利率,甚至高出十几倍,形成了变相的高利贷。比如近期曝出“裸条”借贷事件的借贷宝,其周利息达30%,折算年利率竟然可高达1560%。但因其很多的费用通过形形色色、变相的名目包装收取,刻意隐瞒和躲开监管线,也就形成学生借贷前感觉优惠、便捷,借贷后才发现被骗的现象。
因为还款费用高,加上学生尚处于无收入状态,当学生不能按期还贷时,不少学生只能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无疑是饮鸩止渴,越陷越深。同时,对于不能按时还贷和违约的学生,贷款机构和平台的催收方式花样百出,各种不文明、甚至野蛮、暴力的方式均有出现,比如电话、短信轰炸;跟踪盯梢,人身威胁;告知父母,恐吓家人;公布、贩卖裸照;裹挟逼迫做非法事情抵债等各种野蛮、丧失道德底线的手段都出现了。
二、校园贷带来的冲击和危害
在华丽的包装、疯狂的信息轰炸下,卷入分期贷、PSP平台贷等各种校园网贷陷阱的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不少学生深陷其中、深受其害,影响学业,乃至违法犯罪。
(一)破坏校园风气,滋生享乐主义
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接纳、认同并事实上把消费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对于金钱、物质的追求进一步带来享乐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体现为在学生群体中的各种晒名牌、晒高档电子产品、晒高档消费等攀比之风。为迎合消费需要,并在校园贷的推波助澜下,部分学生群体不顾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采取借、贷等各种方法,加入超前消费的洪流,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潮流、品味,还有个别学生被无止境的追求引向歧途,明知校园贷是高利贷,仍义无反顾地借贷,甚至冒用他人信息骗贷,个人深陷的同时也波及其他同学、朋友。校园贷的无序发展,造就了一批事实上的大学生“负翁”“破产者”,他们还没有完成学业就已经被各种高利贷压迫得精疲力尽,甚至只能以结束年轻的生命来解脱无尽的压力。
同时,“贷款便捷”也在学生群体中造成“来钱容易”假象,诱使部分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物质追求、物质享受上,在学业中投入少,急功近利、走捷径、找关系等各种不正之风也逐步蔓延。比如在学生中就有“学得好不如有好老爸、好老妈”的拼爹拼妈观点,在女生群体中也流行过“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甚至通过身体换取金钱、财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对校园纯净的风气造成污染,影响和危害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扭曲消费观念,淡化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崇尚节俭,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传统消费价值观的核心。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短时间创造了巨额财富,富裕起来的部分群体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刮起了奢侈消费、攀比消费、高档消费、无度消费等奢靡之风。社会上整体的消费观念也大为转变,认为节俭、朴素等已是过去时了,“有钱不花,过期作废”“得过且过,今天花明天钱”“月光族”“负翁”等各种与节俭消费理念相背离的观点、名词也层出不穷。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加之校园网贷的虚假宣传,过度诱导,导致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扭曲,淡化甚至丢弃了传统美德。体现在学生群体中就是各种时尚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反之节俭、朴素、勤劳则被视为不合群、不入流、落伍、做作,受到同学的嘲讽,甚至影响同学、朋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发生贫困生因经济困难无法融入消费群体导致的悲剧性事件。于是经济条件好的、不好的都可能被卷入校园不良网贷,不断助推校园网贷的无序、疯狂。在此背景下,传统美德被淡化,社会诚信体系也遭受破坏。
(三)累积各种风险,危害学生成长
校园网贷的无序发展、疯狂肆虐,将带来各种潜在风险。一是冲击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比如各种校园网贷多数为不规范或打法律插边球的事实上高利贷,其利率很多高于国家规定的上限,它们躲避监管,挑战国家法律尊严、破坏正常金融秩序。二是放贷机构的贷款风险乱象。多数校园网贷不规范的审核程序、随着放贷量的不断增高,由于学生尚处于无收入、或微小收入状态,且校园网贷多数为事实的高利贷,这就可能形成累积越来越大的各种风险,比如对于放贷机构、借贷人,可能面临学生逾期、违约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他们就会不择手段采取各种非法、野蛮方式追债,包括“裸条”公布、转让,人身威胁、恐吓等等。三是学生当事人及其家庭的风险。当学生因卷入校园网贷无法及时还款或逾期违约时,其贷款的风险大多转嫁到家人、父母,给家庭带来麻烦、痛苦和经济压力,家人和父母为了孩子,不得不承受孩子“任性和不懂事”带来的苦果;与此同时,也对学生本人健康成长造成危害,不少学生为了还债、躲债精疲力尽,无心学业,乃至只能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甚至以结束生命为代价。
三、校园网贷的走向及大学生消费引领
校园网贷本应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的功效,但目前看来,其弊远大于利。为此,如何规范校园网贷,使其回归本质,必须从强化政府监管、加强学生消费引领、注重舆论导向、发挥家庭作用等方面入手。
(一)强化政府监管,规范网贷行为
随着校园网贷更多的内幕被曝出,校园网贷问题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通知的出台虽然有利于促使校园网贷向规范化发展,但由于校园网贷的全面规范化经营尚需时日,各种监管的法律法规、监管惩戒举措相关细则的出台和落地也仍需时间,加上网贷具有特殊的性质,涉及的放贷机构、放贷人众多,其监管难度也较大。笔者认为,在相关网贷监管细则没有出台和落地,监管的职责、力度没有落实之前,不妨可暂时叫停校园网贷产品。对于暂停期仍在继续进行放贷行为的机构、个人予以严厉打击、惩戒,在校园网贷和学生之间构建起暂时的防火墙。同时,可鼓励正规金融机构、高校尝试设立“校园银行”等方式,通过正规渠道为确实有消费需求的学生提供正常利率、甚至低于银行利率的大学生校园贷款产品,并严格审核、跟踪贷款去向、用途。
(二)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消费引领
校园贷的疯狂肆虐,也反映出大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偏差,对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强化思想教育,采取有效举措,注重学生消费引领。
首先,将消费观教育列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站在理论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坚持生态环保、均衡协调、冷静理智、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科学合理地编写大学生消费观、理财观、网络安全观方面的教材,把科学、合理、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网络安全观内容列入思政课程教学,并成为学生必选的科目。同时通过开设相关理财、消费理论、网络安全知识等类别的选修课、在线学习、专题讲座等普及宣传和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其次,创新方式、方法,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消费观教育引导中,应注重转变传统宣教灌输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手段,增强消费观、理财观教育的生动性、可接受性,切实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提升学生对生态环保、均衡协调、冷静理智、勤俭节约消费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同时,挖掘树立典型、注重实践体验,宣扬正确消费观,批驳腐朽消费观,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袭,并在实践中感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魅力,完善人格。
再次,创设良好校园人文氛围。积极、健康、丰富的校园人文氛围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将创设健康、高尚、文明的校园人文育人环境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打造诸如文化艺术节、生活品味节、宿舍文化节、专业文化节等学生喜闻乐见、高雅正面的校园文化品牌,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媒体责任,营造良好风气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等均属于社会公器,必须承担社会主流价值观、正能量引导的社会责任。校园贷的罪与恶也与部分媒体推波助澜相关。为此,必须强化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大大众传媒传播行为的规范力度。媒体不应一味追求吸引眼球,唯收视率、关注度、经济效益等为主要目的,而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舆论宣传、积极营造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导向。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媒体的管理与监督,在政策、法规上予以规范,对于具有明显消费主义倾向、带有欺诈行为、宣扬享乐、拜金、攀比倾向等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广告、电视、电影、娱乐节目等予以坚决取缔、严惩、规范、整顿,督促新闻媒介不断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氛围。
(四)注重家庭教育、培育榜样引领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为关键而且是伴随一生成长的“老师”,作为家长,应充分认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体责任,注重孩子的理财教育,消费引导。同时家长应注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品质,不应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自立自强、责任担当等品格、情感、精神方面的培育。要在各个阶段,注重观察孩子在人格、消费等方面的变化,遇有偏差,注重分析,采取措施,做好规导、教育,使他们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能健康成长。
总之,校园网贷是一项新兴事物,在现实操作中难免出现暂时的乱象丛生的情况,因此需要全社会联手综合应对,这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笔者认为,当各项监管条件成熟时,校园网贷仍可适时开放、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务必强化法规层面的监管、规范,使校园网贷回归既能服务、帮助学生学习、成长的目的,又能通过校园网贷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风险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 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16年4月15日。
[2] 司马童:《“裸条”借贷透出怎样的危情》,《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5日,第2版。
[3] 李洪兴:《“校园贷”离不开风险教育》,《人民日报》2016年3月23日,第5版。
[4] 汪 青:《借贷宝“裸条门”背面:高利贷横行》,《中国经营报》2016年6月20日,第B7版
[5] 石庆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消费观探讨》,《教育探索》2014年第6期。
[责任编辑:余 言]
2016-08-23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5年立项课题(JAS151442); 福建工程学院2015年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GY-S15094)。
吴再发, 男, 福建泉州人, 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 讲师。
G646
A
1002-3321(2017)02-0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