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7-04-04白建丽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251100
白建丽(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 251100)
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白建丽(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 2511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相应畜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提高,随之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如2011年3月河南瘦肉精事件;2011年4月南京、合肥等地牛肉膏事件;2011年10月北京美容猪蹄事件;2012年6月礼仪奶粉汞超标问题等等。这不仅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者敲响了警钟。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1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1.1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所有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的基本要求。避免了因部分人享受高端有机畜产品,多数人却吃着不安全畜产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如果我国一直以家庭饲养的分散模式为主,那么因分散饲养防疫水平较低,疫病较多,从而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影响畜禽产量和农民增收。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迫切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质量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兼顾同步的原则,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2 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1 产地环境 养殖企业不按照养殖要求选址,养殖场选址在交通要道或化工企业附近,畜禽长期生活在水、空气等受到污染的环境中,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蓄积,成为被污染的畜产品。
2.2 药物残留 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饲养过程。有的养殖者及养殖场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达到防病治病减少动物死亡的目的,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有的甚至直接给牲畜添加大剂量的兽药以增加产量;二是来源于饲料加工企业。有的生产企业为增加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满足养殖户降低疫病发病率,增加养殖效益的心理,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成分;三是加工过程的残留。畜产品加工经营者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为使动物性食品鲜亮好看,非法过量使用一些色素、香精等,从而降低了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影响了消费者身体健康。
2.3 动物疫病 目前我国仅对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与猪瘟这四种动物疾病给予了强制性的免疫,但对于猪丹毒、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疾病的未进行强制免疫,因此无法全面开展抗体检测,其免疫效果不能确定;有些养殖户没有达到畜产品所规定的免疫间隔期就进行出售,大量疫苗还存在动物体内;私屠滥宰现象依然存在;畜禽市场的检疫工作不到位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
2.4 加工过程中造成污染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存在于畜禽养殖过程中,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达标、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较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虽然政府在畜产品屠宰、加工、从业资格和卫生防疫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限制,但由于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分散广,监管困难,为部分畜产品污染留下漏洞。
2.5 流通环节的污染 流通环节缺乏相关硬件设备,如未配备专用冷藏运输车等,造成储运过程中大量畜产品被污染、变质。同时,运输车辆不消毒或消毒不及时,造成畜产品连环污染。
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各级畜产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检验检疫工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人民群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增长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各项保障措施。
3.1 发展标准化养殖 标准化养殖可有效避免或控制产地环境污染、养殖源头污染和动物疫病。积极推广畜禽生产技术、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等安全标准,从设施、环境、投入品生产使用及品种等方面,提高畜牧业标准化水平。重点是加强无公害畜产品示范基地、优质畜产品示范基地、绿色及有机畜产品示范基地等的建设,从技术、资金、品种等方面给予示范基地大力扶持,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调动起周围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3.2 建立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系统 (1)养殖环节的质量控制: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养殖小区等集约养殖模式,并指导养殖企业科学选址,远离一切污染源。二是确保投入品安全。严格执行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兽药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从源头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严格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规范养殖档案,合理调节饲养管理措施。四是加强疫病控制。畜禽生产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兽医保健体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强化防疫消毒设施,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实施全方位防疫。五是废物无害化处理。养殖场要设有对粪尿、污水、病死畜禽等进行 无害化处理的设施,切断疫病传染源。(2)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一是屠宰企业应选址远离居民区、城市水源和畜牧场,避开污染源。厂区布局和工艺流程设计合理。二是严格宰前检疫和管理,实行充分的宰前淋浴或冲洗,保证畜禽宰前卫生。严格刀器具和用具的清洗与消毒,确保屠宰过程中避免微生物污染。三是严格执行加工资质认证制度。逐步规范加工企业的从业资格,推广和完善定点屠宰制度,逐步形成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畜产品流通体系。(3)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动物运输检验检疫制度,对异地销售的畜产品要严格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加大市场环节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同时,严格执行QS市场准入许可证制度,要求畜产品加工企业未取得许可证不得生产;未经检验合格、未加印(贴)QS标识的畜产品不得销售。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从源头上铲除私屠滥宰,严禁病死畜禽、注水肉等流通,更大程度的保障人民消费安全。
4 建立畜产品信息可追溯机制
建立健全畜产品从“繁殖-饲养-屠宰-加工-冷冻-配送-零售-餐桌”等全过程的可追溯体系,确保消费者可通过交易凭证标签上的追溯码查询到产品产地、检疫证号码、零售终端等信息,追查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质量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建立诚信档案,及时公开畜禽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不良行为并记入诚信档案。
综上所述,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势在必行。我国原来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质量安全水平低,一些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不到国际标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才能保障人民食品消费安全,增强畜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S859.83
C
1007-1733(2017)02-0042-02
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