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结核病的流行、临床诊断和防控
2017-04-04陈淑艳
陈淑艳
(辽宁省绥中县畜禽屠宰稽查大队,辽宁绥中 125200)
畜禽结核病的流行、临床诊断和防控
陈淑艳
(辽宁省绥中县畜禽屠宰稽查大队,辽宁绥中 125200)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猪结核病的主要特征是渐进性消瘦,组织器官中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继之结核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1 病原
该病病原体为放线菌科,分枝杆菌属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3种分枝杆菌除可引起人、牛和禽的结核病外,均能引起猪只发生此病。
结核分枝杆菌是直或微弯的细长杆菌,长约1.5~ 4.0 μm,宽0.2~0.6 μm,两端钝圆。在陈旧培养基上或在干酪变性病变组织内,菌体可见分枝现象。病灶组织触印片或涂片上,形态比较一致,呈单在、成双或V、Y、人字形排列,间或成丛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内有2~3个或更多个浓染的圆形小颗粒。本菌为专性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最适pH 6.5~6.8,最适生长温度为37~37.5℃。初次分离在含鸡蛋、血清、牛乳、马铃薯和甘油的培养基中易于生长。本菌生长缓慢,尤其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分离培养时,在37℃条件下,3~4周才能看到菌落。菌落开始呈细小的暗晦薄片,渐渐增大,形成干燥而不规则的团块,突出于培养基表面。豚鼠对本菌敏感,皮下注射,2周后局部淋巴结肿大、变硬,逐渐形成溃疡,有脓性排出物,始终不愈合,数周后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肝、脾、肺等有弥漫性结核结节。牛分枝杆菌为细长、直或微弯曲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比结核分枝杆菌稍短、粗,长约1.0~ 3.0 μm,直径约0.4~0.7 μm。最适pH为5.9~6.9,最适生长温度37~37.5℃。本菌为微好氧菌,散布在液体、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而不在表面生长,与高度好氧的结核分枝杆菌不同。禽分枝杆菌具有多型性,有的呈杆状,有的则呈球菌状或链球菌状等,不发生分枝。长为1.0~3.0 μm。在病灶组织涂片上,菌体形态比较一致,常单个或成对存在,偶见成丝状。最适pH为7.2,最适生长温度39~40℃,本菌为好氧菌。
3 种分枝杆菌均不产生芽胞和荚膜,亦无运动性。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用一般染色法较难着色,菌体常呈颗粒状。若用石炭酸复红加热染色时,则着色良好;用盐酸酒精亦不能使之脱色,因此具有抗酸性。用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结核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呈蓝色。分枝杆菌生长都比较缓慢,尤其是初次分离时发育更慢。常用劳文斯坦-钱森二氏培养基作分离培养,经10~14 d长出菌落。
2 流行病学
该病可发生于人和多种动物。在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乳牛,依此为黄牛、耗牛、水牛;猪和家禽亦可患病,羊极少发病,单蹄兽罕见。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均可感染猪,而使之发病。猪场养鸡、养牛均可增加猪感染结核病的机会。结核病患畜(禽)是该病的传染源,特别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排菌的开放性结核病患畜(禽)。该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亦可经消化道和交配而感染。猪结核病一般呈散发,无季节性。猪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但在被结核杆菌污染的猪场感染率可高达35%以上。
3 症状
猪常发生的是淋巴结核,表现为下颌、咽、颈及肠膜淋巴结肿大如拇指状,不热不痛,表面凸凹不平,有的破溃排出脓汁或干酪样物,不易愈合,常形成瘘管。其他器官如肺、肝、胃、肠等也可发生结核。肺部有结核时,表现干咳、呼吸困难和气喘,伴有呕吐,日渐消瘦;胃肠道有结核时,表现消化不良,顽固性下痢,迅速消瘦;乳房结核时,乳房肿大,坚硬,腹股淋巴结肿大。
4 病理变化
猪全身性结核不常见,在某些器官如肝、肺、肾,颌下、咽、肠系膜淋巴结出现一些病灶。原发性结核病灶常呈灰白色,小的仅针尖大小,大的可似鸡蛋大;肺脏的结核结节常为豆粒大至胡桃大。切开结节,切面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干酪样;有钙化时,切开时有砂砾感。
5 临床诊断要点
结核病猪生前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常难确诊。当猪群中发生原因不明显的渐进性消瘦、咳嗽,淋巴结慢性肿大,无热无痛,顽固性下痢的病猪时,可怀疑有该病存在,若剖检病猪见有特征性结核病灶,即可作初步诊断,要作出确切诊断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6 防控措施
对结核病猪一般不进行治疗,常作淘汰处理。如要治疗时,可使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加强饲养管理,猪场内不得养鸡和养牛,未经处理的鸡粪不得直接喂猪。发现可疑病例的猪群,可用结核菌素试验进行检疫。彻底淘汰病猪;对污染的场所、用具等需进行彻底消毒。给猪接种卡介苗,猪不能获得免疫保护,因此在生产中不给猪只接种疫苗,市场也无预防该病的菌苗。
S858.3
B
1001-0084(2017)05-0062-01
2017-04-11
陈淑艳(1971-),女,辽宁绥中人,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屠宰稽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