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链球菌引起猪脑膜脑炎和淋巴结脓肿的诊治
2017-04-04韩洪波
韩洪波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伊春 153031)
由链球菌引起猪脑膜脑炎和淋巴结脓肿的诊治
韩洪波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伊春 153031)
1 链球菌
链球菌具有一种特异性的多糖类抗原,又称为“C”抗原。应用C抗原,根据兰氏(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可将链球菌分成A~U等20个血清群(无I、J群)。A群:主要对人类致病,如扁桃体炎、猩红热以及各种炎症和败血症。对动物的致病性不强。B群:致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对人无致病性。C群:共有30多个类型,多为致病性链球菌,可使人及动物发生链球菌病。如兽疫链球菌,可致马、牛、羊、猪等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和败血症。D群:寄生于人、畜和禽类的肠道,亦称肠道链球菌,一般不致病,偶可使羔羊发生传染性心内膜炎及肺炎。E群:寄生于牛、猪阴道,对组织的侵入能力不强,又称猪链球菌。可致猪淋巴结化脓、化脓性支气管炎、脑膜炎、关节炎及一些牛的乳房炎。其他如G、L、M、P、R、S及T群对猪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引起猪只发生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关节炎及脓肿等病理过程;其中某些群体对其他动物也有致病作用。
2 链球菌性脑膜脑炎
该病为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脑膜脑炎为特征,病原为C、D、E群中的非化脓性链球菌。
2.1 流行病学及症状
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的仔猪,偶见于较大的猪。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该病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包括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在冬季和春季较为常发。病初表现体温升高,常达40~42.5℃,不食或少食,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病猪很快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共济运动失调,行走时前肢高踏,转圈、抽搐、空嚼,磨牙,后肢麻痹,以前肢爬行,常经30~36 h死亡。病程长的,可见兴奋症状,常无目的地乱转,如倒地,则起立困难,四肢乱摆,状似游泳,最后衰竭而死。转为慢性者,则生长不良,兼有关节肿胀。有部分病猪在头、颈、背等部位出现水肿。
2.2 病理变化及诊断与治疗
脑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溢血,少数脑膜下充满积液;切开脑部,可见灰质和白质有明显的小出血点。脊髓也有类似变化。心包膜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炎,心包增厚;胸、腹腔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胸、腹膜炎;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或出血;其他内脏病变不规则;部分病例有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囊内有黄色胶样液体,但不见脓性渗出物。一些病猪在头、颈、背及肠系膜有胶样水肿。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一般不易作出诊断。应采取病猪的脑膜、病变脑组织和脑脊液进行细菌学检查,可得出确实诊断。对病猪的治疗,可采用磺胺类药物配合碳酸氢钠和乌洛托品静脉注射,坚持治疗一般效果较满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卡那霉素配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较单独使用青霉素更有效。
3 猪淋巴结脓肿
该病主要由E群链球菌所引起,患猪表现颌下淋巴结、咽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
3.1 流行病学及症状
病原体为E群中的链球菌。该病仅发生于猪,其他家畜无易感性,一般多发生于青年猪。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在采食和饮水时可污染饲料和饮水,均可被易感猪摄入而感染发病。病愈猪其本身获得免疫,但扁桃体带菌可长达6个月以上,这在该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本菌主要通过咽部黏膜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伤口的传染可能性较小。该病有明显的传染性,但传染比较慢,发病率比较低,一群小猪一般只有少数陆续发病,病愈猪不再次发病,表明已获得免疫性。历来未发生该病的猪场如不引入病猪或带菌猪,也可长期不发生该病。以下颌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为最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有时也受侵害。试验感染的猪一般在感染后48 h发生短期的体温升高,食欲减少;至第7天感染的淋巴结出现直径约l mm散在的小脓肿,并逐渐增大,至20 d可达1~5 cm。受害的淋巴结发炎肿胀,触诊坚硬,有热痛,病猪表现全身不适,由于局部的压迫和疼痛,可发生采食、咀嚼、吞咽,甚至呼吸困难。化脓成熟后,自行溃破流出脓汁,全身症状显著好转,整个病程约为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
3.2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作出诊断。外伤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仅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很少引起淋巴结化脓,且可查到感染的伤口,可以区别。采取脓汁作镜检,可以得到确诊,但一般没有必要。本菌群对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青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均很敏感。临床上应用这些药物,对初发病的猪,可使炎症消退,有一定疗效。如已形成脓肿,则治疗意义不大,此时只要对脓肿进行一般性外科处理,即可很快治愈。
S828
B
1001-0084(2017)04-0056-01
2017-03-18
韩洪波(1972-),男,黑龙江青岗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