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评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损伤及预后预测的价值评估
2017-04-04杨兴亮
田 娟, 杨兴亮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影像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CT图像评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损伤及预后预测的价值评估
田 娟, 杨兴亮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影像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CT图像评分; 颅脑损伤; 昏迷; 损伤; 预后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为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且预后大多不理想[3]。存活下来患者有部分处于长期昏迷状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损伤程度及预后效果进行正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分别对GCS评分中-重度昏迷和轻度昏迷、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CT图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图像评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损伤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30例; 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2.24±4.35)岁; GCS评分3~8分,平均(5.87±1.57)分; 交通事故33例,高处坠落17例,跌倒摔伤10例,外物击打7例,其他3例。根据GCS评分分为中-重度昏迷组30例和轻度昏迷组4 0例,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2例(恢复良好)和预后不良组38例(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
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仪器为GE64排螺旋CT, 将层厚设置为5 mm, 以眶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采用CT评分法对所有患者CT图像进行评分[5]: ① 中线结构移位评分: 正常0分; 移位<0.5 cm 1分; 移位0.6~1.0 cm 2分; 移位1.1~1.5 cm 3分; 移位>0.5 cm 4分。② 第三脑室变化评分[6]: 正常为0分,表现为条形; 缩小为1分,表现为线形; 消失2分。③ 中脑、周围池形态变化评分[7]: 中脑、周围池正常0分; 脑干正常,中脑周围池缩小1分; 脑干正常,中脑周围池闭塞为2分; 脑干发生变形,前后径>横径为3分; 脑干密度发生改变,表现为低密度或出血为4分; 同时出现脑干发生变形,前后径>横径,脑干密度发生改变,表现为低密度或出血为5分。④ 侧脑室变化评分[8]: 正常0分; 单侧变形至大部分消失为1分; 双侧变形至大部分消失为2分; 双侧基本消失至完全消失为3分。
根据患者入院时幕下血肿>10 mL、血肿量>30 mL、幕上中线移位等手术指征实施开颅手术治疗,不符合上述手术指征的实施保守治疗。所有接受手术、保守治疗的患者均给予预防并发症、神经营养等对症和支持治疗。比较中-重度昏迷组和轻度昏迷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CT图像评分。
2 结 果
中-重度昏迷组(n=30)CT图像评分(10.75±1.67)分,显著高于轻度昏迷组(n=40)CT图像评分(6.34±1.56)分(P<0.05)。预后良好组(n=32)CT图像评分(6.24±1.72)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n=38)CT图像评分(10.82±1.64)分(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 CT图像评分和GCS呈负相关(r=-0.821,P=0.001)。
3 讨 论
颅脑损伤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跌倒、外物击打等[9]。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损伤、预后效果的评估一直是各大医院研究的重点。正确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效果,对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10-11]。
近年来, CT图像评分被逐渐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损伤程度的评估和预后效果预测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青睐[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昏迷组CT图像评分明显高于轻度昏迷组,预后良好组CT图像评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Spearman相关分析,CT图像评分和GCS呈负相关。与刘扬等[1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采用CT图像评分可有效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损伤程度及预测预后效果。分析原因为当发生颅脑损伤时,颅内因局部水肿、出血而出现占位效应,对各脑池、脑室和中线结构进行挤压,提高颅内压,再加上颅内压力不均匀,导致部分脑组织经一些孔隙由高压区移位至低压区,形成脑疝[14]。脑疝的主要CT表现为脑室、脑池和中线结构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是CT图像评分的基础。由此可见, CT图像评分可间接反映颅内可代偿空间的改变情况。由于颅腔处于封闭状态,当颅内压过高导致脑组织出现移位时,最先移位的是脑中线,故可参考脑中线移位情况对颅内压上升的程度、位置和压力传导方法进行判断[15-16]。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往往合并有颅内压上升,因颅腔容积是固定的,大脑半球移位受大脑镰限制,故弥漫性脑损伤可导致海马回、钩回向下移位,从而造成基底池闭塞或变窄[17]。当环池全部或部分闭塞,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使脑干受压,导致中脑导水管全部或部分梗阻,造成脑积水的形成,进一步提高颅内压[18]。由于脚间池及鞍上池会受到CT检查的多种因素影响,导致CT现象不稳定,故临床大多选择环池CT对基底池情况进行评价。当脑干受损时,其直接征象表现为中脑形态改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原发性脑干损伤主要表现为水肿、出血,使脑干形态发生改变,而脑干肿胀可造成四叠体和环池闭塞或受压。当继发性脑干损伤时,脑干受压移位或环池闭塞、变形是主要表现[19]。CT图像评分可反映脑干损害程度,从而可有效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损伤程度、预后效果。
[1] 孙敬伟, 赵振林, 黄富, 等.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 15(3): 279-283.
[2] 李进京, 罗光东, 曹宴宾, 等. 中重度颅脑损伤后CT影像特点、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3, 18(07): 307-309.
[3] 乔柏林, 韩娜, 刘艳丛, 等. 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GFAP、UCH-L1与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J]. 海南医学, 2016, 27(22): 3663-3665.
[4] 王建莉, 金国良, 俞学斌, 等. 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评分与术后挫伤性脑出血扩大的相关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5): 609-613.
[5] 赵威, 黄杨, 王玉同, 等.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重度创伤病情评估的意义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 临床误诊误治, 20154, 27(1): 7-10.
[6] 周礼金, 徐琴, 张景山, 等. 急性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14, 21(7): 768-769.
[7] 刘伟, 于永强, 王东海, 等. ICU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3): 5711-5713.
[8] 林立超, 叶志其, 杨建雄, 等. 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头部CT图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8): 963-965.
[9] Liesiene R, Kevalas R, Uloziene I, et al. Search for clin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prognostic patterns of brain coma outcomes in children[J]. Medicina (Kaunas), 2014, 44(4): 273-279.
[10] 徐培坤, 吕红娟, 肖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8(2): 65-67.
[11] 杨圣强, 杨文宝, 刘继华, 等. 上腔静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8): 11-14.
[12] Mandel R, Martinot A, Delepoulle F, et al. Prediction of outcome after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 prospective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 [J]. J Pediatr, 2012, 141(1): 45-50.
[13] 刘扬, 刘荔萍, 刘爱东.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CT图像评分与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 B蛋白表达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8): 2124-2126.
[14] 王磊, 黄富, 张清华, 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中脑形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17): 1-4.
[15] 王方勇. CT环池改变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15, 20(057): 876-878.
[16] Maas A I, Hukkelhoven C W, Marshall L F, et al.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ith computed to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classificationand combinations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predictors[J]. Neurosurgery, 2005, 57(6): 1173-1182.
[17] 钱春健, 李金晏, 于丽. 颅脑损伤老年患者CT图像计分与血清中IL-12 和CRP表达关系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1): 128-129.
[18] 李平, 汪丽, 冯习坤, 等. 降钙素原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20): 47-48.
[19] 史春雷.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CT图像计分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18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11): 3169-3170.
2017-06-17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K116-05-11)
杨兴亮
R 651.1
A
1672-2353(2017)21-085-02
10.7619/jcmp.2017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