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对策研究

2017-04-04吕玉奎杨文英王玲王晓斌蒋成益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麻竹荣昌产业基地

吕玉奎杨文英王 玲王晓斌蒋成益

(1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重庆荣昌 402460;2重庆市荣昌区岚峰林场 重庆荣昌 402460;3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重庆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对策研究

吕玉奎1杨文英1王 玲1王晓斌2蒋成益3

(1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重庆荣昌 402460;2重庆市荣昌区岚峰林场 重庆荣昌 402460;3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重庆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是我国第1个竹类生物产业基地,也是重庆市第1个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麻竹生物产业,对荣昌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系统调研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麻竹产业分类、基地建设的功能以及生物产业发展的目标、措施、技术支撑和动力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荣昌发展麻竹生物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促进“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具体建议,包括: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加快发展麻竹二、三产业,重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等。

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对策;重庆荣昌

林业生物产业是以森林生物资源为基础,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产业的基石,也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1]。林业生物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并将其融为一体。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重庆荣昌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重庆荣昌成为我国第1个竹类生物产业基地,亦是重庆市第1个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因此,大力发展麻竹生物产业,对荣昌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建设荣昌麻竹生物产业基地,找准发展的优势、劣势与风险,以便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抓住机遇,优化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科学发展,对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按问题导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1 基地发展现状

1998年以来,荣昌麻竹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初具规模,先后于2004年和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麻竹笋之乡”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

1.1 麻竹资源培育成效显著

荣昌本没有麻竹,1998年从广东省英德市引进麻竹并在岚峰林场试种0.67 hm2,成功后于2002年开始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建设契机,大力培育和种植优质笋、材、叶3用麻竹。如今,荣昌全区麻竹林种植面积已达1万hm2,是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麻竹林面积最大的区县,也是“重庆市百万亩优质竹产业化工程”的重点实施县,麻竹种植农户达8万余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50%。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麻竹1万hm2。荣昌及周边地区每年可砍伐竹材32万t、割麻竹笋45万t、采摘麻竹叶6万t;每年加工生产竹胶合板10万m3、麻竹成品笋15万t、麻竹成品干粽叶1.8万t。

1.2 麻竹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近年来,荣昌林业坚持“科技兴林、产业强林”的林业发展战略,通过产学研联动、科技转化、项目带动,着力发展麻竹产业。目前,全区拥有规模化竹笋加工企业2家,竹叶加工企业3家,竹材加工企业5家,竹笋加工剩余物再加工利用企业2家,成立麻竹专业合作社12家。开发了竹笋、竹荪、竹叶、竹苗、竹胶合板、竹材削片、竹笋箨发酵饲料等7大系列30余种产品。笋竹产业总产值达2.4亿元。麻竹主产区竹农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940元,初步形成了竹笋、竹荪、竹材、竹叶、竹笋箨植物蛋白饲料、竹林下栽培食用菌等林下种植和竹林资源综合利用的竹林循环经济产业链。

1.3 麻竹循环利用取得突破

1)成功研发“麻竹笋加工废弃物食用菌基料”新产品[2]。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食用菌基料”用于生产优质食用菌,食用菌采收后的下脚料作为有机肥施于麻竹林,有效地解决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易腐污染环境等难题,将麻竹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由之前的35%提高到90%以上,麻竹笋产量提高30%~50%,食用菌基料成本降低20%~30%。同时,采用麻竹林冠代替设施大棚,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实施春、夏、秋3季栽培食用菌,形成林菇间作、立体栽培、集约经营的林下食用菌循环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林下食用菌周年供应。带动全区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的公司1家、专业合作社2家、竹农5 689户,推广种植林下食用菌超过333 hm2,年产值达4 680万元,实现收益1 680万元。其中,2013年以麻竹叶、麻竹屑、谷壳、玉米秆等原料作培养基,利用麻竹的郁闭林冠代替设施大棚,在33 hm2麻竹林下大规模套种竹荪获得成功,与以往用木、草等做原料相比,每667 m2节约成本3 000元,年产鲜竹荪20万kg,加工干竹荪4万kg,年产值700万元,标志着我国首次在丛生竹林下大规模套种竹荪取得了突破。

2)成功研发“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氨化饲料”新产品。该成果可降低饲料成本15%~20%,增加牛奶蛋白质含量0.15个百分点。

3)成功推广了“麻竹笋废弃物深度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形成了“麻竹笋废弃物蛋白饲料→生猪→粪便→沼液→有机肥→麻竹林→麻竹笋→竹笋废弃物”深度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体系[2]。

4)麻竹林禽模式效益初现。示范基地在67.7 hm2麻竹林下,共划出5个养殖区域饲养麻鸡,每个养殖区域每轮饲养麻鸡4 000只左右,年养殖规模达到存栏量2万只,年纯收入40万元以上。

5)麻竹林特模式初见成效。示范基地利用6.7 hm2麻竹林,将麻竹林中闲置的养羊场改建为竹鼠、黑豚饲养池,饲养了1 000多对种竹鼠、黑豚,每天采集麻竹材(叶)饲喂竹鼠(黑豚),当年繁殖仔鼠(黑豚)1.5万多只,除选留价值100万元的良种4 000只作种鼠(黑豚)外,年出售商品竹鼠(黑豚)1.1万只,产值132万元,年总产值232万元,年利润200万元。

6)麻竹林药模式初试成功。示范基地在2 hm2麻竹林地套种黄精、淫羊藿、草珊瑚等耐荫中药材试验成功,带动区内的灵草中药材种植公司、霖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清扬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恩来中药材公司等多家企业种植林下药材266.7 hm2,预计平均年产值3 600元/667 m2,年总产值可达1 440万元。

2 荣昌发展麻竹生物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基于基地发展的现状,荣昌发展麻竹生物产业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2.1 一产资源丰富,二产链条不长,三产没有起步

从产业分类看,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的优势在于第一产业,劣势在于第二、三产业。荣昌竹资源属亚太竹区中国江南混合竹区,是散生竹和丛生竹混合分布的中心区域,现有麻竹、慈竹、黄竹等资源面积2.33万hm2,是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发展麻竹面积最大的区县,也是“重庆市百万亩优质竹产业化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县。但由于荣昌是麻竹种植的新区,麻竹资源的加工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以麻竹笋鲜销为主,占资源利用的50%以上,而鲜笋加工企业仅有1家,麻竹材加工利用率更低。同时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缺乏。对麻竹资源的利用,目前还仅停留在初级的物理利用上,综合的、化学的循环利用以及生态旅游利用尚未起步,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够粗。

2.2 生态优势突显,产业优势不足,文化优势缺失

从功能上来看,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生态,劣势在于产业和文化。麻竹林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其枝叶繁茂、截滞雨水能力强,林下的竹子枝叶深厚,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渗透能力及蓄水能力;麻竹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固土能力强,可减少土壤流失,固土保肥;竹林比同面积树林可多释放氧气35%、多吸收二氧化碳25%,因此可净化大气,减缓温室效应。

目前,虽然荣昌的麻竹生物产业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难题。例如:麻竹资源的加工利用率较低,且以鲜笋销售为主,麻竹材加工利用率更低,且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导致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缺乏,麻竹产业优势不足,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规模效应不明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猛,竹林生态旅游、竹文化旅游必将成为竹产业和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3]。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独特的竹文化,文人雅士和布衣平民都喜爱竹子。在全国“十大竹乡”的竹产地,竹子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竹乡”风貌[4]。例如:浙江安吉竹博园、四川长宁蜀南竹海、四川江安竹公神像、福建永安竹神庙、台湾竹生信仰神话、许逊道法中的植竹为民愈疾镇妖消灾等竹林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在荣昌,竹林生态旅游、竹文化旅游还没有起步,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努力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竹文化旅游。

2.3 资源数量充足,质量有待提高,效益不够明显

从发展目标上来看,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数量,劣势在于质量和效益。目前,荣昌在麻竹资源数量和产品数量上占有相当优势,但作为麻竹发展的新区,其栽培管理经验积累不够,竹农掌握的技术水平有限,管理十分粗放,麻竹笋、材、叶单位面积产量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相差甚远,增产的潜力还很大;同时在笋、竹、叶加工方面,也缺乏综合的、循环利用的精深加工产品,产品质量不高,从而导致整个麻竹生物产业效益低下。

2.4 发展初具规模,利用水平较低,保护措施缺乏

从发展环节上来看,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发展,劣势在于利用和保护。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竹笋、竹荪、竹材、竹叶、竹笋箨植物蛋白饲料、竹林下栽培食用菌等林下种植和竹林资源综合利用的竹林循环经济产业链,但所有这些都是物理的初级利用,而深层次的利用尚未起步。同时,由于麻竹综合利用水平较低,造成原料生产过剩,原料收购价偏低,影响竹农生产高质量原料的积极性。

2.5 麻竹资源基础具备,经营水平不高

从发展措施上来看,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新建和保护,劣势在于经营。荣昌自然条件优越,又有适宜麻竹种植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有1万hm2麻竹成林,完全具备新建和保护麻竹资源的基础。但荣昌麻竹目前管理还十分粗放,经营水平不高,麻竹笋材叶单位面积产量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相差甚远,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2.6 改革已有基础,开放程度很低,创新驱动不够

从发展抓手来看,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改革,劣势在于开放和创新。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荣昌麻竹资源配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破解了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瓶颈,调整了生产关系,释放了生产力。但荣昌麻竹生物产业开放程度还很低,没有真正融入世界,还不能够整合全世界资源为我所用;在创新驱动上,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果产业化应用率较低,麻竹生物产业还没有成为荣昌经济新的增长点。

2.7 投资保障有利,消费基础较好,出口支撑不力

从发展动力来看,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投资和消费,劣势在于出口。而总的来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协调拉动作用还较弱。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是国家林业局批复建立的,每年都有一定的中央资金支持,地方财政每年也都有一定的配套资金扶持。因此,投资在荣昌麻竹生物产业发展动力中占有一定优势。同时竹产业作为中国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之一,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被誉为“天然食品”、“健康食品”的竹笋及其笋制品,以其无毒、无污染的绿色本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以竹代木、以竹代钢”进一步提升了竹材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荣昌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多是初级产品,出口创汇少,出口支撑力度不够,出口在发展动力中仍处于劣势。

3 对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发展的建议

根据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提出如下有针对性的建议。

3.1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科学制定发展思路

在麻竹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没有科学思维为前提,没有良种良法打基础,没有适地适树作保障,没有科学技术做支撑,盲目、无序、大规模发展麻竹,必然适得其反,不但导致效益低下,而且还将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甚至严重挫伤竹农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科学制定发展思路,从全局利益出发,充分发挥荣昌麻竹一产资源较丰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具有一定科技力量等优势,抓住目前较好的扶持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等机遇,努力克服产业发展中的劣势,积极化解麻竹生物产业投资回收期较长、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风险,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生物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推动荣昌麻竹生物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具体建议包括:重视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特别是政绩观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踏铁留痕;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市场化、特色化、标准化和高效化的要求定位荣昌麻竹生物产业,统筹兼顾,科学推进;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求所有,不求规模,不求速度,以质为先,只求所为;要进一步选育良种,保证良种化、园区化、集约化,引导健康有序、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3.2 切实抓好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大规模发展麻竹生物产业的基础是资源培育,这也是衡量麻竹生物产业成功的关键标准。培育麻竹资源首先要进行麻竹种质资源创新,进一步选育成熟度高、适应荣昌各地生长、丰产高效的麻竹良种,保护好本土选育的优良种源,严防资源损失或流失,确保上山造林使用的一定是良种壮苗。其次在良种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良法,要高标准地抓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麻竹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将麻竹良种及其配套丰产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培育集育种、育苗、造林、经营、利用于一体的麻竹重点产业示范基地,彰显科技示范的高效效果,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荣昌大面积的麻竹第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麻竹第二产业上,要加快竹结构材技术、高性能竹纤维技术、竹材密实技术、竹木优化重组技术、柔性大幅面竹材装饰单板制造技术等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积极引进生产以竹车厢板和重组竹为主的新材料,提高竹材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竹材增值利用产业化步伐,延伸竹材产业加工链条;加强活性物质现代化提取分离技术工厂化开发,利用现代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以竹叶黄酮为主的高附加值植物提取物等特色生物医药产品;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发展林业生物质的气化、液化、成型固化及气热电联产技术,开发以竹炭和竹能源颗粒棒为主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基酒精等能源产品;加强竹笋无硫保鲜技术研究,生产以竹笋及竹饮料为主的森林食品;继续抓好竹粽叶等荣昌特色麻竹加工产业[1]。

与此同时,还要凭借荣昌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努力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竹文化旅游,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3 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进成果创新应用

科技是麻竹生物产业成功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在麻竹生物产业发展中,首先要进一步选育麻竹良种;其次要强化配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优化,突出标准化栽培、林下种养殖及低效竹林改造等丰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形成系统性、操作性都很强的技术规程、规范,同时高标准地抓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麻竹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荣昌麻竹资源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加强麻竹高精深产品开发研究,着力推进科技创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快事业单位成果收益权的落实,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3.4 着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利用好人才是发展麻竹生物产业的核心。要加紧培养和引进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生产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一方面,积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麻竹生物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麻竹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市内外和系统内外科技专家的作用,重点培养出更多的能经营、懂业务、会协调的三专人才和基层骨干型干部、技术能手;鼓励企业将人才送到国外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稳定重庆市荣昌区已有人才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一流生物技术人才[5]。最后,建议恢复镇街林业工作站,积极解决镇街无林业机构、无人员承担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突出问题。

3.5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优化政府扶持政策

首先要按照市场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建设,并兼顾整合施用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水保、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切实抓好麻竹资源培育基地特别是高产示范林建设。其次要按照市场机制,用好贴息或补贴等杠杆政策,努力调动市场主体在产品加工、特色研发、市场开拓、产品营销等市场中龙头带动的积极作用,使麻竹生物产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检验、提升并强化为支柱产业。第三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政府对产业的政策引导,进一步减轻麻竹生产、经营者负担,扩大林业信贷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各类森林融资、担保和保险体系[1]。第四要专项支持麻竹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优化、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示范、产品研发与开拓、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宣传引导、质量监控等关键技术环节,使财政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3.6 完善风险投资介入机制,形成多元投资体系

一是政府先通过前期的科技投入,降低投资风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然后再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流入麻竹生物产业风险投资领域。同时,政府应加强对风险投资项目的及时跟踪,不断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技术与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此外,还应加强科研资金的监管,逐步实行问责制,要用法制手段维护诚信行为,保障科技合作的顺利进行。二是不断完善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形成既有政府拨款,又有非政府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资本投入;既有无偿使用经费,又有有偿使用资金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融资体系。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麻竹生物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资金问题[5-6]。

[1] 江泽慧.我国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战略[J].林业经济,2011(7):3-5.

[2]吕玉奎,王玲,吕玉素,等.麻竹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5,13(1):1-5.

[3]董文渊.21世纪中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1):42-45.

[4]王富德,张义丰,李群伟.中国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50-1753.

[5]林园,蒋璘.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0(4):57-58.

[6]徐小钦,杨红艳.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108 -110.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National Biological Industry Base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in Rongchang,Chongqing

Lv Yukui1Yang Wenying1Wang Ling1Wang Xiaobin2Jiang Chengyi3
(1 Rongchang District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Rongchang 402460,Chongqing,China;2 Rongchang District Lanfeng Forest Farm,Rongchang 402460,Chongqing,China;3 School of Tourism,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Dujianyan 611830,Sichuan,China)

National Biological Industry Base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established in Rongchang,Chongqi,is the first biological industry base for bamboo,and also the first national forestry biological industry base in Chongqing. The facilitation of D.latiflorus biological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ity competitiveness improvement of Rongchang.The paper analyzed in detai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ongchang to develop D.latiflorus biological industry in terms of industry classification,the function of base establishment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s,measures,technical supports and momentum of biolog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a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D.latiflorus biological industry base.Specific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e,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velopment thoughts in science-based way,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with the plant,more attention to sci-tech innovation and results transformation,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more policy supports and establishment of diversified investment schemes.

DendrocalamuslatiflorusMunro,biologicalindustrybas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Rongchang,Chongqing

10.13640/j.cnki.wbr.2017.01.011

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人才引进及科研成果鉴定应用项目(编号:荣委组[2016]50-1)。

吕玉奎(1965-),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竹林培育与林下经济研究工作。E-mail:444127784@qq.com。

猜你喜欢

麻竹荣昌产业基地
清远市麻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吕继成:给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全国首个荣昌猪数据标准体系发布
确保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荣昌大地上开创“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新篇章——专访中共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人类学视角中的荣昌陶艺——关于荣昌陶艺的田野调查
分析麻竹的引种栽培及管理经验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