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护人员为主的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的调查研究
2017-04-03宗雨晴
宗雨晴,彭 飞*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03)
基于医护人员为主的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的调查研究
宗雨晴,彭 飞*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03)
目的 探讨从医护人员角度出发,了解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的严重程度。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编制问卷,专家咨询,形成问卷,利用微信平台对院前急救、急诊人员进行调研,最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急诊共有的护理风险中“错误医嘱”居护理风险严重程度的首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中“交通高峰期或其他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急救车滞留时间长”而延误到达时间居首位;急诊护理风险中“急诊出现异常情况报告不及时”而不能有效的救治居首位。结论 从医护人员角度出发,通过了解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的严重程度,能够促进院前急救、急诊救护危重患者救治的预警预控系统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指导院前急救、急诊的护理工作的开展,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医护人员;院前急救;急诊护理
护理风险[1]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患者因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伤害而可能发生的风险,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护理风险中院前风险和急诊护理风险高发。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和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场所,急诊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年龄不一,且突发事件较多,医院必须具有快速响应处理各种危机事件的能力,承受巨大的压力。本研究旨在从医护人员方面了解院前急救和急诊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及其影响程度,为后期构建护理风险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引起医院急诊和院前急救重视日常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3所医院的院内医护人员及院前急救人员66名。
1.2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在问卷网上发布前期完成的问卷,通过微信平台向调查对象分享链接,完成问卷的填写。调查问卷由笔者参考国内文献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编制而成。问卷包括5个部分:(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专业类别、工作年限、教育学历、技术职称。(2)院前急救及急诊共有的护理风险:该部分有31个条目,包括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医学急救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责任心不强、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其影响程度由轻至重可分5级为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并按照5等级分类法分别赋值0、1、2、3、4,分值越大,影响程度越重(3)院前急救特有护理风险:该部分有7个条目,包括在交通高峰期或其他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急救车滞留时间长、急诊急救电话专线占用导致急救呼叫或“120”调度不能及时接听、对出诊环境不熟悉以致延误急救车到达事故地点、第一目击者的紧急救助等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其影响程度由轻至重可分5级为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并按照5等级分类法分别赋值0、1、2、3、4,分值越大,影响程度越重(4)急诊特有护理风险:该部分包含5个条目,包括由于护士工作量大且繁忙无法顾及所在有患者及家属、因排班不合理造成医护人员上班疲劳、因在急诊出现异常情况报告不及时、由于急诊护士所承担的收费及催缴费用职责与患者或家属发生冲突、由于患者自身体质差、病情重,如在检查时发生跌倒等事故等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其影响程度由轻至重可分5级为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并按照5等级分类法分别赋值0、1、2、3、4,分值越大,影响程度越重(5)开放性问题,旨在了解除问卷中提及的护理风险,医护人员自身认为影响较大的护理风险。
1.3 调查方法
充分利用互联网问卷调查平台,将设计形成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的最终问卷发布到问卷网,并通过微信链接分享到微信平台,问卷的结果通过问卷网网站查看。回收66份,其中53份有效,有效率为80.3%。排除标准:①问卷答题不完整,存在漏填选项;②所有选项均一致,填写的问卷结果无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描述用“”、例数(n)、百分数(%)、范围。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的医护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2~54岁,平均年龄为(29.64±9.71)岁,其中工作年限在小于等于1年14人,1~3年17人,3~5年5人,6~10年5人,10年以上12人;学历在大专36人,本科17人;职称在高级6人,中级5人,初级38人,初初级4人;在调查对象中院内护士45人,院前急救医生2人,院前急救护士5人,院前急救其他人员1人。
2.2 院前急救及急诊共有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在院前急救及急诊共有护理风险中,影响程度较重的前6项因素为错误的医嘱(2.94±1.23),急救药品、物品等准备不充分、故障或使用不当(2.81±1.18),患者存在醉酒、打架、斗殴、吸毒等行为(2.75±0.96),急救配套设施(包括人员和设备)不足(2.68±1.07),家属不了解抢救方法进行干涉(2.64±1.11),患者因病重等未能陈述或隐瞒既往史(2.64±1.06)。
2.3 院前急救特有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院前急救特有护理风险中,影响程度较重的前3项因素为交通高峰期或其他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急救车滞留时间长(2.70±1.05),出诊环境不熟悉以致延误急救车到达事故地点(2.70±1.15),第一目击者慌张等致使报告地点不准确延误急救车到达(2.74±1.11)。
2.4 急诊特有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急诊特有护理风险中,影响程度较重的前3项因素为在急诊出现异常情况报告不及时(2.58±1.01),排班不合理造成医护人员上班疲劳(2.53±1.03),急诊护士所承担的收费及催缴费用职责与患者或家属发生冲突(2.53±0.97)。
3 讨 论
3.1 从医护人员角度出发,院前急救及急诊共有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在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错误的医嘱”是护理风险中居首位的,在院前急救、急诊救护过程中主要体现一个“急”字,尤其是医生医嘱的正确性是实施所有治疗措施的源泉,如果医生开启的医嘱是错误的,等于隐藏着一个陷阱,如果护士发现了则堵住漏洞,如果没发现则如同“奶酪效应”,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就算护士发现医嘱错误,面对急诊的特殊环境,护士再去和医生沟通,耽误患者就诊时间,也会造成患者的不满,而与护理人员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在我院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系统中,急诊不良事件90%为医嘱开启错误,尤其是急诊医生的季度更换第一周错误医嘱发生率更高。因此,在院前急救、急诊医生的培训以及正确医嘱的顺畅开启流程能够有效的降低错误医嘱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强院前急救、急诊护理人员识别医嘱正确与否的能力,确保正确的医嘱用在正确的病人。“急救药品、物品或仪器准备不充分、故障或使用不当”居第二位,目前在各大医院急诊均出现严重的拥挤现象,院前急救、急诊已备有的仪器设备很难应对拥挤的急诊现状,因此,急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调配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急诊医护人员最担心的。“患者的醉酒、打架、斗殴、吸毒等行为”居第三位,这样的特殊人群,在院前急救、急诊是医护人员都是恐惧的,他们的意识状态往往不能被自己控制,这样造成了院前急救、急诊救护的难度,同时,处理这样的患者耗费医护人员大量的沟通协调时间,还要担心的人身安全,所以成为医护人员担心的焦点,因此,各大医院均要对此类人员做好救治的应急预案,必要时与区域内110取得援助,既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又要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3.2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院前急救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最大限度地延缓或制止院外死亡的发生,力争把活的患者送到医院[2],因此院前急救最需要把握的就是时间,为患者尽可能争取时间,提高生存率。从本调查研究可以看出,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中最主要的是交通高峰期或其他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急救车滞留时间长,出诊环境不熟悉以致延误急救车到达事故地点,第一目击者慌张等致使报告地点不准确延误急救车到达这三方面均为延误急救车到达的时间,这也是院前急救最担心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三项问题,要进行急救车司机、居民有关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如急救车司机的培训及考核,居民遇到突发事件的汇报要点以及自救措施,成为患者突发意外伤害救治成功的关键。院前急救不仅仅只是院前急救人员的任务,第一目击者发挥着极大的作用[3]。第一目击者及时提供的正确地址信息使急救车能够尽快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即时的救助;准确的病情描述使院前救护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携带适合病人的药物及仪器设备,避免在救治现场出现因缺少药品物品而对病人的病情束手无策的状况;同时第一目击者对病人的紧急救助,能适当延缓患者危险病情的发展,如面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延长医护人员的救助时间。
3.3 院内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作为急诊的护理人员不仅仅是配合医生救治患者,还要有良好的沟通,热情的服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关键时候的请示汇报。本调查研究显示,在急诊出现异常情况报告不及时居护理风险的首位。在急诊突发事件是病房普通护士永远遇不到的,尤其是成批伤员的到达请示汇报更为重要,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指出团队救护是抢救患者的关键,因此,请示汇报才能调动团队的力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得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其次排班不合理造成医护人员上班疲劳和急诊护士所承担的收费及催缴费用职责与患者或家属发生冲突这些也都是困扰急诊护理人员最关键的问题,急诊护理就是团队护理,抢救患者就是团队救护,所以一旦团队中人员缺失或者力量薄弱都会造成主班护士的压力,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护理人员的人力调配、安排以及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去分析院前急救、急诊的护理风险能够切实反映目前院前急救、急诊存在的护理风险严重程度,如果一位患者从院前急救到急诊的整个过程都遇到以上风险或者遇到一个或几个风险,就会延误患者救治、发生护理差错,引起医疗纠纷,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急需构建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预警与预控系统,将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救治,一旦存在护理风险,通过预警系统给予报告,进行有效的预控,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1] 张 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3-54.
[2] 冯 庚.院前急救的四项基本原则[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9):605-607.
[3] 李仲春.院前急救存在的护理风险原因与对策[J].河南中医,2013,10(33):417-41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9.164.02
彭飞,邮箱:zhaozichen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