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茄子嫁接技术及种植要点

2017-04-03干雪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土传黄萎病真叶

干雪梅

(成都市郫都区农林和林业局,成都 郫都 611730)

茄子嫁接技术及种植要点

干雪梅

(成都市郫都区农林和林业局,成都 郫都 611730)

随着保护地茄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连续重茬种植导致土传病害发生率高,严重影响茄子的品质和产量,如茄子黄萎病和枯萎病,植保手段也难以克服。采用嫁接技术,利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与栽培品种进行嫁接,可对茄子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土传病害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茄子品质和产量,使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茄子;嫁接;种植;要点

茄子嫁接苗较自根苗具有发根多、根系发达,成活率高、大田表现抗病、抗逆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防治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目前该技术已被广大农户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1 茄子嫁接技术要点

1.1 砧木选择

茄子嫁接一般选择亲合力较强的托鲁巴姆作砧木。嫁接后的果实品质佳,产量高。

1.2 适期播种

早春保护地茄子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第2年4月中旬开始上市。为使砧木和接穗的最适嫁接期协调一致,砧木应比接穗提前20d播种。

1.3 嫁接方法

茄子嫁接方式以劈接方法最易操作,且成活率较高。待砧木苗长到5~6片真叶时嫁接:先将砧木保留1~2片真叶,用刀片横切砧木茎,去掉上部,再由茎中间劈开,向下纵切1.0~1.5cm,然后将接穗苗拔下,保留上部2~3片真叶,用刀片切掉下部,把上部切口处削成楔形,楔形的大小应与砧木切口相当,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中,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嫁接操作台(普通小方桌即可)要保持清洁,刀片应用75%的酒精棉球定时消毒。

1.4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将苗移入大棚的小拱棚内,充分浇水,小拱棚内地面也要浇足水,小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呈密闭状态,前6d内保持密闭环境,保持95%以上的湿度。白天温度22~25℃,夜间18~22℃。成活后稍揭开两侧塑料通风,一开始通风要小,逐渐加大。通风期间棚内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地面经常浇水,完全成活后转入正常管理。成活后及时去掉砧木萌发出的侧芽,待接口愈合牢固后去掉夹子。

2 定植及初期管理

茄子嫁接栽培的施肥很重要。用有机肥中和猪粪,并配合一些草木灰,施农家肥5000~6000kg/667m2。定植时,土温需达15℃以上。早春茄子一般在1月中下旬定植,每667m2栽3000~3400株。定植时选择晴好的天气,注意嫁接刀口位置要高于地面一定距离,以防接穗扎根受到二次侵染致病。定植成活后的温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2℃以上,当超过30℃时应适当通风,低于22℃时关闭通风口。

3 开花结果期管理

3.1 点花

早春温度低,为了保证茄子坐果,防止落花和发生僵果,需进行生长素点花。一般定植后约15~30d头桠茄子开花,在花朵开放一半时用30~40mg/L的2,4-D蘸花。在蘸花时药液中加入1g/kg速克灵或扑海因或农利灵,这样既可防病又可防落花,促进早熟。一般用毛笔蘸2,4-D溶液涂抹花萼和花朵。

3.2 整枝打叶

嫁接茄子生长势强,生长期长,采用整枝透光,有利于后期群体受光,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将侧枝除掉。在生长过程中要把病叶、老叶及时摘掉,可通风、透光、防病、防烂果,尤其到后期结果位置升高,下部的老叶要及时清理,同时也要去掉砧木上发出的叶片。

3.3 追肥灌水

当头桠茄子果实开始膨大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不能过早追肥浇水,否则易徒长。施肥的原则;既保证足够的氮肥,还要配合磷钾肥,第2次追肥在对茄开始膨大时,追肥数量、种类及方法同第1次,再次追肥间隔约10~15d。以后是否再追肥视植株的生长势及生长期的长短而定。浇水的原则:前期偏少,特别是最低地温低于18℃时更应注意,后期可多浇一些,但一定要控制湿度。

4 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土传病害猝倒病、立枯病和菌核病。苗床土消毒,采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10mL和2.5%适乐时悬浮剂拌土过筛混均可装营养钵。苗期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液,后期主要防治疫病、灰霉病等,可用甲维盐、多抗霉素、波尔多液、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

[1]张俊平,杨爱国.茄子嫁接苗技术[J].中国瓜菜,2008(3):36-38.

2017-06-26

干雪梅(1977-),女,高级农艺师,大学学历,在基层从事蔬菜等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土传黄萎病真叶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黄豆幼苗生长过程中第一真叶与第二真叶生理指标的比较
西藏加查县濒危药材桃儿七真叶分化研究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察右后旗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治试验总结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土传疾病的生物解决方案
第一对真叶损伤对豇豆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