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专题研究
2017-04-03王富全詹成波
王富全,詹成波,沈 鹰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新都区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专题研究
王富全,詹成波,沈 鹰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各级政府。“十二五”以来,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促进新都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充分研究分析新都区“十二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应从政策扶持、资金整合、综合配套等方面,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方式;培育;创新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各级政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1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趋势
1.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信息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素质下降,致使农业后继无人; 国内外市场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农业市场风险和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迫切需要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矛盾日益凸显,原有依靠资源和劳动投入推动农业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明显增强,迫切需要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所有这些问题,均迫切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挑战
一是在强调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在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方面不占优势,在“四化”浪潮中突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阻碍;二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农业竞争力亟须提升;三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农村土地质量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过低;四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以及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较低。
1.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
一是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二是引导农民加强联合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三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1.4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织形式
一是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其经营特点是经营规模较大、不存在委托代理、契约化交易为主、监督成本较低;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其经营特点是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决策实行一人一票、分配主要按惠顾额返还,通过横向联合扩大经营规模;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公司制经营方式。其经营特点是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效率较高,并且技术装备先进、融资和抗风险能力较强、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四是公益性服务组织和经营性服务组织。主要包括公益性服务组织及经营性服务组织等。
2 新都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十二五”以来,围绕“6个新都”建设攻坚战,用抓工业的思路持续抓好农业发展,以新思维、新标准,同步提升农业发展的“质”和“量”,实现了现代农业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以“两线两片四园”为重点,优化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互融互动发展,加快推进精品型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通过对全区企业经营、土地流转、劳动力变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查分析,得出:
2.1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性增强
2014年全区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69家,其中有8家提档升级,规模较2013年均提高30%,实现加工、营销收入82.22亿元,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收入71.5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56.4%。
2.2 不断探索创新经营机制,促进了农民职业化发展
探索完善“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运作模式,围绕精深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2.6万hm2,联结带动农户14.49万户,联结带动面达85%。
2.3 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截止2014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家庭农场达3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
2.4 创新了土地流转模式
截至2014 年,全区累计流转耕地经营面积1.82万hm2,占耕地总面积69%。
2.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二是龙头企业的产业集聚度还不够,社会化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四是家庭规模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五是农村土地流转障碍犹存;六是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举措
在2014年制订了《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新都委发[2014]8号),其中专门明确了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
通过“实施项目,打造产业基地,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整合农业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抓好重点示范合作社建设;加强银、政、企合作,搭建良好资金平台;加强品牌创建、提高企业竞争力”等6个方面工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
通过2010年以来详实的数据分析,得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农业生产规模的比例越来越高;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度越来越高;专合组织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面积快速增加。
5 “十三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的方法和对策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集中投向农业生产基地和统筹示范连片打造区域,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产业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按“重大项目+特色基地+新型经营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加快特色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大主体培育力度,重点推广土地入股、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种养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主体;加强职业农民和农业产业工人培育,最终实现农民身份向农业职业的转变;着力抓好农业院地科技合作,加快发展“科研单位+公司+合作社+基地”农业科技发展创新模式。
2017-09-27
王富全(1967-),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及都市现代农业咨询等工作。E-mail:7247577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