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花飘香的背后是脚踏实地的科技创新

2017-04-03蒲晓斌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油菜四川品种

蒲晓斌,蒋 俊,崔 成,冯 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油菜创新团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菜花飘香的背后是脚踏实地的科技创新

蒲晓斌,蒋 俊,崔 成,冯 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油菜创新团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在全国油菜总体滑坡形势下,四川省油菜生产面积和总产却不降反升,这背后离不开我省油菜创新团队专家们务实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1 基本情况

四川油菜创新团队作为地方性产业技术体系在2009年率先于全国启动,着眼全产业链,设置产前、产中、产后不同技术环节研究岗位13个,成员由技术顾问1人、首席兼岗位专家1人、岗位专家12人组成,分别来自我省油菜主要科研单位和高校。

作为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四川油菜创新团队立足于四川油菜产业实际,主要针对我省油菜全产业链发展存在的突破性和专用性品种少、高效栽培技术和模式创新不够、病虫草害特别是根肿病和菌核病发生严重、机械化生产程度低、油脂精深加工技术缺乏等关键难题,在完成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委托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从育种创新、良种繁育、耕作栽培、病虫害防控、农机研发、油脂加工等不同环节开展全产业链创新研究和产业化示范推广,经2009~2016年8年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效。

2 主要工作及成效

2.1 研制亲本及育成品种的创新性突出

先后收集引进各类油菜优异资源758份,通过广泛杂交和系统选育,创制出通过鉴定的育种亲本89份,其中JA系列不育系能够彻底解决油菜繁殖制种难题,居国际同类领先水平;育成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审定新品种41个。在审定品种中,国审3个;被列为国(省)主导品种22个(次);较对照产量或产油量增加8%以上的突破性品种35个;较对照增产10%以上且增油10%以上的突破性品种11个;机收专用品种3个;有8个被列为国(省)主导品种;川油36是我省至今唯一通过长江上、中、下游国家审定的广适品种,多年被列为全国和四川省主导品种;蓉油18通过国家审定,获省农转资金资助,是国家长江上游品种联试对照种;川油41比省区试对照增产15%以上,为四川省主导品种;宜油17比省区试对照增产13%以上,为四川省主导品种;作油06-8是适宜机械化生产专用品种。高芥酸工业专用品种为我省特色研究,已育成多个新组合进入国家(省)第二年品种联合试验。这些品种的育成,为从品种源头提升产业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2 研制集成新技术(模式)27项,其中形成地方或行业标准11项,有7项多年被列为四川省主推技术

2.2.1 免耕机播机收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选育适宜机播机收高产品种,实现“四改”(改翻耕人工育苗移栽为免耕机械直播,改人工收获为机械收获),每667m2可少投入5个以上人工,至少节本增收300元以上。

2.2.2 油菜迟直播覆草避灾高产栽培技术 推迟播种,避开秋雨阴湿天气,加大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空行用稻草覆盖,保证高产,每667m2至少节本增收120元。

2.2.3 油菜套作栽培技术 以间(套)复种为主要特征的“马铃薯(或泽泻)/油菜套作覆草栽培”,先后在广汉、邛崃、彭山等地示范,各类示范区累计增产菜籽264万kg,创综合社会效益594万元。

2.2.4 旱地“马铃薯//油菜/玉米”(或“油菜/玉米/大豆”)新三熟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实行旱坡地粮油种植模式改革,周年高产高效,“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油菜/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分别较传统“麦/玉/苕”模式每667m2年增收398元和369元。

2.2.5 科佳与福帅得联用防治根肿病技术 以“科佳+福帅得”灌根措施,实现油菜根肿病防效达85%以上,按每年防治面积20万hm2、每667m2减少损失15kg计,年可减损4500万kg,挽回损失2亿元以上。

2.2.6 生防菌盾壳霉菌防治菌核病技术 采取“盾壳霉菌土壤处理”措施,具有简单、易行、高效等特点,经在三台等地的油菜田间防治,菌核腐烂率达96%以上,在油菜和蔬菜菌核病防治上具有广阔前景。

2.2.7 四川油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针对四川省油菜田单双子叶杂草混生严重的问题,研究提出杂草综合防除技术,可高效防除油菜田间杂草,提高油菜产量5%~20%,为农户每667m2增收数十至上百元。

2.3 成果转化率高,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通过创新团队项目建设,解决了好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缺乏有效推广机制难题,在核心示范样板和高产创建典型的辐射带动和科技宣传作用下,使育成的突破性新品种和研制集成的生产新技术(模式)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在全省累计建立示范基地186个,示范面积累计1160hm2;累计大面积推广育成的高产高油新品种、机收专用新品种、高效栽培新技术、复种轮作新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等300万hm2(约占我省油菜总面积的1/3),按每667m2增收菜籽20kg、售价5.0元/kg、节本50元计,累计增产9亿kg,增油3亿kg,增收45亿元,节约成本22.5亿元。

2.4 产业指导及时到位,科技创新深入人心

每个岗位专家分别重点联系1~2个示范基地县、技术指导2~3个示范基地县,同时服务于其他油菜产区。人均每月到基地2~5次,8年累计到基层指导1871人次。此外,还与团队之外的专家和国家产业体系专家广泛合作,共同开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以油菜产业技术为主要内容,采取电视电台讲座、影像录制、培训班、培训会、咨询会、现场指导、邀请国内外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先后召开各类培训会672次、观摩会57次,累计直接和间接培训基层技术人员2.4万人次,培训农民8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万份。

与产业紧密结合,打造全产业链创新模式,特别是协助油脂加工企业建立双低优质无公害油菜籽原料基地,实现免费供种、免费肥料和技术配套、优质菜籽统购、“农超”对接,如:“政府(三台县农业局)+种业公司(武汉圣光)+基地(三台建平)+科研(创新团队)+肥料公司(四川台沃)+油脂企业(神龙油脂)+超市(红旗连锁)”“科研(创新团队)+种业公司(四川国豪)+基地(梓潼豢龙)+油脂企业(大坪油脂)+超市(红旗连锁)”。

在温江、邛崃、新都等地实施了油菜美化栽培试验,将油菜的生产价值和观赏价值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物质产品、艺术产品和农业休闲产品三丰收,分别在四川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扩大了社会影响。

2.5 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发明及品种权

获得部省级成果奖励13项,其中,“甘蓝型油菜JA系列不育系的创制与应用”获201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3年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川油系列新品种丰产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推广”获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获得“一种防治菌核病的生防菌盾壳霉Cm2004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发明专利11项; “一种新型油菜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专用脱粒锟”等实用新型专利5项; “JA9”“川油36”等品种权21个; 形成“四川省旱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11项; 出版《四川油菜生产实用技术》和《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症状识别及防治技术》2部专著。

协助企业创建“金调”“乡老坎”“仙餐”“艾尚乐活”“壹格”和“梓香”牌六大食用油产品,远销省内外和香港市场;协助打造“SIPO”牌高芥酸工业用油,开发出芥酸酰胺等工业衍生产品,占有全世界30%和亚洲60%以上的市场份额。初步打造出4大自主油脂品牌:蜀油香牌(低端经济型)、好啊油牌(中端风味型)、科立优牌(中端营养型)、油宝牌(高端功能型)。提出“留香保活”油脂加工新理念,并初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1套。

2.6 应急处置,积极宣传,当好管理部门参谋

油菜产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干旱、湿害、冻害和食用油质量安全。针对干旱、湿害和冻害,积极配合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工作,在每个油菜生长季节均针对我省区域实际,制定相应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并亲临现场指导或播放视频资料;针对溶剂油、潲水油、反式脂肪酸等问题,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工作,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健康消费,消除不良影响。

共处置典型应急事件3次,撰写调研报告和生产建议23篇,报送产业工作信息909条。撰写的调研报告和生产建议多以网络平台如:《创新团队工作动态》《四川农业科技》《农业科技通讯》等媒体发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团队创新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网站、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媒体宣传报道4次;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网站、四川新闻网、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12次;在我省各地市州、区(县)级媒体报道61次,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

2.7 开展技术扶贫,助力脱贫奔小康

采取技术培训、资料赠送、物资赠送、生活用品赠送等方式,派出专家34名(其中岗位专家林权、田露申长期定点扶贫),在扶贫县建立油菜产业示范基地21个,面积合计6700hm2左右,指导建立专业合作社20余家,帮扶贫困户390余户,参与地方技术扶贫专家服务团12人,开展巡回指导64次,开展培训指导57场次,培训1.5万余人次。

3 下一步打算

3.1 加强品种创新研究

加强远缘杂交和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加强油菜育种材料在增产潜力、抗病能力、高油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创制广适、高产、高油、宜机收、抗根肿病、抗菌核病等优异育种材料,培育出产量更高、抗性更强、含油量更高的广适多抗适应机械化生产突破性品种。

3.2 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新技术和新药剂研发

针对病虫草害出现的新情况,继续开展油菜减肥减药、病虫草害高效绿色综合防控新技术和新药剂研发,将油菜病虫草害防治与生产模式改变后的栽培方式结合起来,做到新型的栽培方式配套有效的防治措施。

3.3 加强多项技术集成配套,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

组织育种、栽培、农机、植保及农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专家协同开展研究,做到油菜品种、农艺和农机“三结合”,进一步提高油菜机播机收轻简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成效;加强油菜多功能开发研究,提升油菜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3.4 加强适应四川油菜产业特色的农机具和油脂加工技术研发

重点研发适宜西南丘陵山区高湿分土壤的油菜精量播种机;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的油菜收获机和机收技术;深入开展油脂适度精炼工艺研究,着力开展高原优质特色菜籽油加工工艺研究。

3.5 加强产业技术扶贫

在贫困地区重点开展油菜产业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资料和物资帮扶等工作,并结合精准扶贫,进一步加强油菜产业技术的示范推广。

我省油菜创新团队针对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技术路线切实可行,为解决制约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所开展的工作成效显著。在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财政经费的稳定支持下,必将继续以创新引领我省油菜产业健康发展。

2017-09-0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油菜创新团队2009~2016年工作总结。

蒲晓斌(1973-),男,研究员,四川南部县人,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及生物技术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油菜四川品种
A gift I treasure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油菜开花
品种选育彩版
种油菜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