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核磁共振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价值
2017-04-0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袁玉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袁玉新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目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能因为一个或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导致肝脏出现损伤。肝硬化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且容易产生再生结节,如果不及早进行治疗,则有可能持续恶化,最终演变成肝癌[1]。目前针对肝脏等器官进行检查主要运用到的方法是核磁共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也在不断提升,对于肝脏内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也在不断提高。本文针对核磁共振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20名参与研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阅,20名患者中,共有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在37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7±8.32)岁,病灶直径在0.6cm~3.1cm之间,平均直径为(1.43±0.38)cm,所有患者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后确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病灶数量为20个。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为GE1.5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扫描对象为同反相位横断T1WI、脂肪抑制横断T2WI、横断DWI(b=600)和DWI(b=1000)、冠状T2WI,对扫描得到的动态增强图像进行三维成像处理。
根据相关指标,采用Dual Echo对T1WI进行测定,恢复时间为2.2ms~2.5ms,重复时间为140ms~210ms;采用F S E-X L对T 2 W I进行测定,恢复时间为83.5ms~93.1ms,重复时间为6100ms~7100ms。扫描层厚度为7.0mm,扫描间距为2.0mm,扫描视野大小为40cm×38cm~42cm×42cm,扫描矩阵为128×128~320×224。采用M3D/LAVA对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测定,恢复时间为1.7ms,重复时间为3.7ms,扫描层厚度为5.0mm,扫描间距为0.0mm,扫描视野大小为40cm×39cm。采用高压注射器推注核磁共振专业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所使用的剂量为0.1mmol/kg,将液体的流动速度设定为每秒2ml。等到药物注入后,对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进行不同时段的扫描工作,并得到相应的图像。
1.2.2 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此次参与研究的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病历,并采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分析,归纳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核磁共振在肝硬化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 经过手术取病理组织的诊断后,20名患者均确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核磁共振诊断出的患者共19名,准确率达到95%。
2.2 核磁共振的表现
2.2.1 成像表现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患者在核磁共振扫描中呈现出的肝脏体积一般表现为缩小或者正常,外观呈现出波浪状或者驼峰状的不规则形态,肝左右叶出现比例失衡的情况,肝内出现小结节或者大小结节混合的情况。患者的T1WI同相位呈现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现出低信号结节,增强扫描中,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与强化肝实质进行比较后表现为低信号结节,而动脉期未曾出现强化情况。
2.2.2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的成像表现在本次研究中,共出现4名患者合并肝细胞癌病症,其中1名患者为多发结节型,1名患者为巨块型,2名患者为小肝癌,T1WI同相位呈现等信号或者稍高、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现出高信号。4名患者的DWI序列均呈现出高信号,ADC图像中呈现出低信号变化。
3 讨论
肝硬化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产生肝硬化的原因较多,如果不及早进行治疗,极有可能病变为肝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及早对肝硬化进行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地降低癌变的可能性[2]。根据临床研究,肝硬化再生结节极有可能是演变肝癌的最初步骤,因此需要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进行早期的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在对肝硬化进行诊断时的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提供参考[3]。
根据本次研究中数据表明,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结节呈现良性,则患者的T1WI同相位则表现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现出低信号。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结节呈现恶性,则T1WI同相位呈现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现高信号。通过研究还可以看到,患者的DWI对于分辨患者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结节呈现良性,则患者的DWI呈现为等信号,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结节呈现恶性,则患者的DWI呈现为高信号,且ADC图像呈现出低信号变化。本次研究中4名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名患者出现了症状好转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复查时发现患者体内的结节DWI信号减弱,结节体积有所减小,从而印证了DWI序列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价值[4][5]。
针对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一般会再用核磁共振或者CT进行检查,但是CT扫描只能观测到肝脏表面的波浪状变化,对于其他肝硬化再生结节的症状难以进行直接的观测,而且CT检查对医生的专业性有更高的要求,而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准确地描绘患者的肝脏情况,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目前临床治疗中,更多的医生青睐于利用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通过核磁共振的应用可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症,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结节病变为肝癌的几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核磁共振在临床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