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茌平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术发展调研

2017-04-03吴长征马庆林

山东农机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机收收获机机具

吴长征 马庆林

茌平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术发展调研

吴长征 马庆林

为摸清当前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茌平县农机局组织技术力量深入10个行政村、40户农民、4家经营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农机经销企业作了深入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为玉米机收奠定了基础。全县玉米种植面积52万亩,为小麦—玉米一年轮作制。近几年,县农机局大力推广玉米贴茬直播及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积极开展玉米规范化种植,玉米播种实现了行距、株距标准相对一致,为玉米机收奠定了基础。近几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得到迅速发展,贴茬直播率、免耕精播率分别达99%、95%。

(二)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情况。通过补贴政策拉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带动及县农机部门宣传发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小麦玉米秸秆已全部还田,小麦实现了全部机收,玉米机收率90%以上。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已达2200多台。但由于秋季生产一家一户种植面积小,田间无机耕道路和玉米种植模式不规范,再加上夏秋风雨多、玉米易倒伏和机具性能、作业价格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联合收获进一步推广。

二、存在问题

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背负式及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基本适应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作业,可靠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但其设计、工艺水平、适应性等方面离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机械“大、笨、重”三问题还要急于解决,产品用材质量需规范提高,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

(一)玉米秸秆还田尚未普及。目前,全县大多数联合收获机都是收获兼还田的机型。有些群众在玉米收获后会把秸秆粉碎还田,也有部分群众为方便种小麦,把粉碎后的秸秆烧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近两年该县发展了几台大型自走青储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部分秸秆青储回收,用于牲畜的饲料。因此要加大玉米秸秆还田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必要时采取行政措施禁止焚烧秸秆。农机推广部门要采取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措施,解决机收后增加旋耕及播种难度的问题。

(二)玉米机收作业效率有待提高。目前的种植模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每天只能收获20-30亩,生产效率普遍偏低,按每天作业20-30亩,每季作业20天,每亩作业价格70元,每亩的成本费用40元计算,每年的纯收入是12000元-20000元,小型自走机收回成本需要2-3年,大型自走机收回成本需要3-4年。投资回收期长,相对加大了农机手的负担。

效率偏低的原因一是机手操作不熟练;二是机械设计上的缺陷,如背负式联合收获机配套的拖拉机,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在收获玉米时,尘土及秸秆碎末极易堵塞拖拉机水箱,造成水箱“开锅”,停机加水降温频繁。另外,玉米选种繁多,玉米结穗高低不等,收获机割台工作高度受限,不能较大范围满足不同结穗高度的玉米地块,加之拔禾链和摘穗辊工作性能不够稳定,有时造成秸秆堵塞,因而影响作业的效率;三是粮仓小,卸粮频繁,向拖拉机拖斗、三轮车车厢内卸粮不方便,影响工效;四是收割地块小不集中,不能实现连片收割,空行程大,工作效率低、柴油消耗量增大。五是遇有秸秆倒伏时,收割机无法收割。

(三)播种行距调整问题。近几年,随着小麦联合收获和玉米免耕播种机械推广,玉米种植模式进一步规范。但由于一家一户地窄,播种机播到最后一趟必须对垄重播,打乱了种植行距,导致玉米联合收获机无法插入行内收割,影响到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尽管各生产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可实现不对行收获,但事实上难以达到。

(四)玉米联合收获产品质量服务问题。一是玉米收获机制造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规范,产品质量不一。二是各生产企业除关键部件通用外,大多数工作部件不能互换使用,只能购买本生产厂的配件才能得到维修。大忙季节往往因为零件不能及时更换耽误作业。三是三包服务不及时,部分经销商只注重销售忽略售后服务,不能备足配件满足新老收获机零配件的供应;购机农民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服务,售后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影响了机手的作业收入。

四是天气环境问题。针对夏秋风大雨多导致玉米倒伏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人工摘穗再实施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培肥地力,减少秸秆乱堆乱放。

三、对策建设

(一)加大领导力度。各级要建立健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领导小组,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特别是基层乡镇政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采取机关干部包村、包地块、包机具等措施,抓好机具、面积的落实,努力提高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面积;建议县政府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工作作为考核镇街三秋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行政手段,推进全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尽快普及。

(二)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采取优先补贴和应补尽补措施,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提供充足的机具保证。

(三)调动农民用机积极性,促进连片、集中收获,提高购机户作业收入,激励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水平。

(四)加强技术指导。农机部门要提前搞好技术培训,加强机具选型引进,积极搞好新机具演示及作业现场会,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认识,激发有机户积极开展玉米机收作业和无机户积极使用收获机收割玉米。

(五)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搞好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的机具配套,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土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解决农民因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地块秸秆量大,农民旋耕、播种费用加大的问题,促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提升。同时加大玉米机收技术指导力度,及时提供玉米收获机的安装、维修服务,提高机械作业性能和作业效率,增加购机户的作业收入。

(六)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好处,努力营造农民应用该技术的良好氛围。

(七)搞好示范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镇街驻地、城区附近、交通干线等交通便利区域,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会,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民科技带头户等不同阶层人员,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让广大干群亲眼看到玉米机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功效、促进秸秆还田利用的好处,从而提高农民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八)抓好农田机耕道路规划建设,村村通道路要保证农业机械的通过性,以便实施农田作业。

(九)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解决“零星”土地,机械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要开展集中、连片收割,减少空运转、空行程,降低油耗,节本增效。

(十)重视驾驶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机械技能改造,充分考虑动力匹配,提高机械适应性、可靠性;进一步优化机械结构设计,加大粮仓容积,适当抬高卸粮高度,提高效率。

(十一)规范玉米种植规格,保证户与户之间留出20公分的分禾器插入空隙。

猜你喜欢

机收收获机机具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甘蔗收获机提升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拖拉机与玉米收获机的保养与维修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