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朱德的忠诚
2017-04-03王锐
王锐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而忠诚又是百德之帅。穿破历史时空,纵观朱德一生,他是参加革命时间最早、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经过战斗次数最多的领袖之一。这位红军第四军军长、八路军总指挥、解放军总司令员,用他不懈奋斗的一生诠释了“朱德”这个名字“忠诚品德”的最高内涵,成为我党我军修养忠诚的光辉典范。当前,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利益风险考验不断增多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向朱德同志学习,不断修养忠诚。
一、义无反顾的忠诚。朱德出身贫苦佃农人家,深切了解百姓疾苦,一生忠于为国为民真理。早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英勇善战,屡立战功,闻名遐迩。后来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毅然抛官弃禄、远涉重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历经十三载艰辛曲折、百折不挠,寻找中国共产党。在德国,周恩来被他那不寻常的经历和执着的追求精神所感动,成为他的入党介绍人,党组织于1922年11月批准其入党。朱德忠诚于党,从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找到了一生的奋斗真理;从寻找共产党到加入共产党,确定了一生的革命道路。
二、休戚与共的忠诚。1928年4月,他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实现了朱毛红军的伟大会师。两位巨人的手在井冈山紧紧地握在一起后,一直休戚与共,纵横驰骋。井冈山的三次胜利反“围剿”,展现了朱毛红军高超的军事智慧、政治智慧和战略智慧。朱德深知自己虽然身经百战,但是毕竟行伍出身,南昌起义后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经验教训使他懂得:进行革命必须有一个立足点,在中国,像俄国那样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而要完成革命大业,就必须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联合起来,毛泽东正是这方面的专家。
三、立场坚定的忠诚。每逢关键时刻,朱德忠诚于党的崇高品德就尤其表现得鲜明和突出。在艰难险阻、惊涛骇浪面前,为了革命利益,他总是能站稳立场、矢志不移。1935年6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了联合北上的方针,朱德遵照党的指示,与张国焘一起指挥左路军行动。张国焘依仗兵众枪多,反对北上,公然另立中共中央,自封主席。处境艰难的朱德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召开会议围攻朱德时,朱德既坚持了高度的原则立场,寸步不让,又注意方式,采取了有理有节的斗争策略,尽一切可能教育、争取张国焘,把红四方面军带到党的正确道路上来。他说,“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却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在这种复杂的党内、军内斗争中,朱德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忠诚于党中央,站稳政治立场,为我们党战胜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维护红军的团结和实现三个方面军的会师,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革命到底的忠诚。因为忠诚,朱德一生活得特别纯粹、非常彻底。1975年3月,已经89岁高龄的朱德奋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以铭志,表达出他忠诚革命贯平生的永恒信念。在对毛泽东在理论上的认同和思想上的追随过程中,朱德也对毛泽东越来越敬佩,越来越尊重。晚年的朱德仍然坚持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就在逝世前不久,90岁高龄的他又一次通读了毛主席的四卷著作。在他读过的毛主席著作上,都亲笔记下了某年某月某日读完第几遍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