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化疗药物局部外渗的护理体会

2017-04-02袁林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部位

袁林楠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一例化疗药物局部外渗的护理体会

袁林楠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以静脉给药为主,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输注过程中如果出现药物外渗,化疗药物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内会导致严重的组织反应,局部组织坏死迁延不愈。出现药物外渗后,如果处理得当,可减轻不良反应,将伤害降到最低。

化疗药物;药物外渗;护理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5岁,以复发性卵巢癌术后1年10个月,ca125升高10月入住我科行第13疗程化疗,于入院第3天9:25行“艾素+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主管护士在患者右手背给予留置短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回血良好,应用0.9%盐水+艾素120 mg静点时巡回病房,患者输液部位皮肤无红肿,回血良好,15分钟后再次巡回病房,患者输液顺利无反应,11:30更换5%葡萄糖+奥沙利铂200 mg液体时发现患者穿刺部位有一约3×5 cm大小外渗,自诉疼痛,立即给予停止输液,用注射器对局部进行回抽,并通知主管医生给予局部封闭,同时给予局部冰袋间断冷敷,重新建立静脉通路继续化疗,患者于15:00化疗顺利结束,查看患者右手背仍肿胀,并嘱患者24小时内间断冷敷,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患者于15:30出院。之后患者于化疗间歇期第9天因右手背部位皮肤肿胀明显伴疼痛,周围皮肤呈暗红色皮温高,并无破溃再次入院,追问患者病史,患者自诉于化疗间歇期第4天热水沐浴并洗衣后右手背肿胀明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75%酒精湿敷,湿敷后肿痛较前明显加重,遂入住我院。

原因分析:护士方面①输液部位血管选择欠妥.②巡回病房观察不仔细。③使用特殊药品时,护士对患者的宣教不够。④患者出院后未及时随访。

患者方面①患者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知识缺乏。②患者长期化疗,外周血管情况差,加之化疗副反应:恶心,呕吐造成穿刺部位局部压迫和体位改变引起留置针针尖刺激血管壁导致渗出。③患者对于医生及护士的宣教未重视。

2 外渗部位处理

(1)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安抚患者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与理解,用注射器接针头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外渗药物。(2)针对患者外渗情况给予0.9%盐水10 mL+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距外渗边缘2~3 cm处环形封闭,再向外渗中心部封闭,可以阻止药物扩散,同时起到止痛作用。(3)给予冰袋间断冷敷24 h,口服头孢二代预防感染。(4)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5)经肿瘤科会诊后给予外渗部位皮肤涂抹美宝,并继续间断冷敷。(6)皮肤科会诊后建议:依沙吖啶湿热敷,口服依匹斯汀。患者经过湿热敷等10天的治疗后,患肢疼痛及肿胀明显好转,皮温已恢复正常,肿胀面积较前明显缩小,部分已结痂脱落,主管医生建议患者出院。

3 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的手背肿胀明显,皮温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药物外渗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面积及疼痛程度,做好记录,每班交接。

3.2 充分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化疗出现的化疗副反应,经济因素,以及药物外渗导致患者及家属极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因此,责任护士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宣教,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

3.3 遵医嘱给予正确治疗给药

3.4 健康指导

化疗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化疗的意义,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他们对于化疗药物外渗认识及防范能力,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化疗过程中,输液侧肢体尽量减少活动,切勿受压,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如胃肠道反应严重,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指导患者学会观察输液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4 护理体会

4.1 建立良好静脉通路

在给患者使用化疗药物静脉穿刺时,最好选择避开关节部位,弹性好的静脉穿刺,尽量避免手背静脉及下肢静脉。

4.2 尽量选择最佳的静脉留置方法

在给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尽可能使用留置套管针及PICC导管[1]。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同时减少因头皮针滑脱导致的外渗。

4.3 加强巡回

在患者化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异常,认真询问患者,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输液,重新更换输液部位,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以消除局部组织水肿以及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4.4 加强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化疗药物外渗的认识与防范,以消除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4.5 做好出院指导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迟发性静脉炎及皮肤反应的表现,多在输液后3~7天发生[2-3],此时多数患者已出院,护士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出院指导,告知其注意事项,如输液部位皮肤的保护与观察,一旦发生局部反应,应立即到医院由医务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局部皮肤情况,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1] 夏艳敏.临床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33):1048.

[2] 吴 杰,王智亮,潘润铎,等.血液病患儿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35-135.

[3] 侯 霞,陈绍玲,黄碧萍,等.循证护理应用于侵蚀性葡萄胎患者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3):69-7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A

ISSN.2096-2479.2017.11.192.01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