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化工作队伍”的意见与建议

2017-04-02凤凰县农业机械管理局龙施雨

时代农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凤凰县农机局农机化

■ 凤凰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龙施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凤凰县农机局在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结合农机化工作实际,围绕“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化工作队伍”的课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调研。

1 县域农机化基本情况

凤凰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总面积为1759.1km2。约为全省面积的0.84%,占全州面积的百分之8.12%,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小县,仅有“两山地区”一些台地和部分河谷平地可供大型机具集中连片作业,农机化进程受自然条件掣肘十分明显。但在省、州农机局的关心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凤凰农机人奋发图强、迎难而上,在全州创下“三个第一”:一是率先在大湘西创建了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为武陵山区农机监理争创国家级荣誉树立了新标杆;二是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始终把乡镇农机管理站编制保留,从而为凤凰县农机化工作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在全国率先将农机安全生产予以网格化管理,把全县农业机械“一网打尽”,实现“人在网中,机在格中”的新型管理模式,创下凤凰县连续十年农机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佳绩。2016年,凤凰县的农机推广、购置补贴工作连续8年获得全州先进,去年凤凰县斩获省、州13项农机化工作荣誉,县局12名干部被评为全州农机化工作先进个人。目前,农业机械保有量近29010台,农机总动力约21.56万kW,农机总动力近5年来年均增长2%。

2 凤凰县农机化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纵观农机业界、结合县域县情调研发现,凤凰县农机化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1)农机化人才易失难求。随着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机化工作部门融入大农业进程加快,不少县市农机局在历次机构改革中成为农业局下属二级单位,成为不少人眼中的“弱势”,有能力的人不愿进,培养起来的人留不住,尤其是各单位通用的综合型人才,常向各“强势”单位源源不断流失。农机化市场(生产厂家、经销商)中也存在一些懂政策、懂市场、懂技术的农机化精英,但由于待遇、价值观、政策等诸多原因,难以招录、引进。

(2)基层专业人难以培养。目前,州(县)缺乏开设农机化专业的大中院校,缺乏完整的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各县市农机校的职能也被分解、转移、弱化,仅能培养出农机驾驶员,对培养农机技术研究、农机市场分析、农机化管理等方面人才力不从心。各县市精通农机的人才多集中在农机管理部门的中老年人中,多数年轻人认为该项工作辛苦且没有“前途”不愿专研,造成了专业精通人才断层。

(3)日益加快的农业现代化步伐与日益精简的农机化队伍的矛盾。以凤凰县农机局为例。目前,该局有编制35个,人员34人,要对近29010台农机进行管理,并在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2%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农机化进程,格外捉襟见肘。平均每人要管理的农机为853.24台,即使不吃不喝不休息,依旧难以做到全面管控、深入推进农机化。仅农机安全监理单项工作而言,目前县农机安全监理站有8人,3人留守办公室从事上户、年检等内务,4人承担纠正农机违规驾驶、排查农机安全隐患等外勤,4人要维护近29010台农机的安全生产,平均1人的任务约为7252.5台,这些机具遍布于全县17个乡镇281个村(社区)1751.10km2的土地上,单凭现有力量难以做到深入推进农机化、全面维护农机安全生产。

3 意见与建议

虽然面临地形掣肘和人才瓶颈,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现结合农机业内大势和凤凰县农机化工作实际,就如何打造好农机化队伍,提出以下三点意见和建议:

(1)下活人才成长“一盘棋”,拓宽农机化人才成长空间和引进渠道。省农机局牵头,打造一套覆盖全省的农机化人才统筹管理机制,掌握省域农机化人才“大数据”与“分布图”,事实掌握人才流向,并在不违反政策原则下合理导流。一是引领自下而上的流动,对在农机化工作中表现优异、品业兼优的干部,建议地方在农机业内提职提级或往上级农机部门提拔,特别优秀的往上级农机化管理部门或与农机化息息相关的单位推荐。二是强化自上而下的输送。将省、市(州)、县农机局积极为干部职工争取下放机会,将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机干部下方到下级党委、政府、农委(农办、农业局)、农机局担任领导职务,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工作者充斥服务“三农”和农机化发展的“关键部位”。三是探索农机业内横向引进新渠道。广泛关注厂商、经销商、合作社、服务队等业内组织中,符合人才引进条件,且有能力、有意愿服务农机化的特殊人才,在能够胜任工作的前提下,放宽对学历、年龄等其他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其他准入条件。

(2)健全人才培养“大学府”,系统培养农机化工作专业人才。一是定向就业培养,让学农机有动力。省农机局牵头参照教师与医生的定向生培养方式,与省内大中专院校合作开设农机化专业,通过限额招生,免费培养高素质农机化专门人。并在入学时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必须进入定向的农机化单位工作,约定服务期限。二是开展农机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引进学分制。出台专门的农机专业知识终身学习机制,开展农机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为每位农机工作者记学分,列入自上而下的考核,影响政治、经济待遇,对于一年学分不达标的予以通报,连续两年学分不达标的人员予以问责、对连续三年学分不达标的人员,请离农机化队伍。三是加强农机学府阵地建设。帮助各地农机化教育培训职能部门,因地制宜更新教学机具、拓宽培训范围,一改多数机构只培训“拖拉机”的尴尬局面,让当地农机手都能正确安全操作各类当地适用机具。不仅面向社会培养,更对经销商、服务队、农机系统工作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和动手能力培训,让农机工作者通过与农民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提升农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拉近同广大农民的血肉感情。

(3)深入推进农机化管理“两张网”。由于机构编制的限制,通过大范围增加人员配置来适应农机化进程极不现实。唯有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更新履职方法,提身农机化队伍战斗力,才能有效解决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日益加快的农业现代化步伐与日益精简的农机化队伍的矛盾。如,用好“农机网格化管理”及“互联网+农机”两张网。一是用好“农机网格化管理”。前期,凤凰县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行的网格化管理中受到启发,借用全县281个村(社区)已经构建的网格化管理框架,明确了全县300余名村级农机安全员,负责各村农机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事故、数据的上报,为保障全县农机安全编制了一张全覆盖的县、乡、村三级联动防护网,开辟了一条“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之路。下步,可将“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升级为“农机网格化管理”,将村级农机安全员职能拓展为村级农机员,在农机安全相关工作基础上,增加农机推广、管理职能,免费为其培训农机化技术,鼓励农机村级农机安全员转型成农机“推销员”、“维修员”、“驾驶员”,既推动了农机化进程,扎牢了农机化根基,又帮助村级农机安全员增加了收入,激发了工作动力。二是用好“互联网+农机”。结合“天网”监控和“大数据”平台,建立一套安全监督和农机化推广体系。锁定农机安全和农机推广市场两大动向,让广大群众有机可用,用得顺手、用得安全。并通过互联网宣传农机产品、安全生产知识、相关惠民政策,推广农机具,农机化生产农副产品等,对涉农信息全面掌控,在融入大农业、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不掉队,争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头羊”。通过走精细化、集约化路线,打造高精尖的农机惠民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凤凰县农机局农机化
凤凰:阅读,从筑梦开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遗失声明
凤凰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凤凰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为民着想紧急协调拖拉机驾驶员资格证办理
应城市农机局到陈河镇汤庙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