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研究
2017-04-02石秋红
石秋红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1 现代学徒制概述
所谓学徒制,指的是“师徒共同劳动,在师傅指导下徒弟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制度方法。传统的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技能传承的方式,可以说在我国在13世纪左右师傅带徒弟进行职业教育的时候就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也可以追溯到机械大幅度取代人类劳动的18世纪。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学徒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逐渐发生了变化,被人们所改造为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指在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同时具有学徒的身份,它以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为特点,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以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人才为基本目标,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赋予了新时代的含义和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了对“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的探索。2011年6月,我国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上,指出了“学徒制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肯定了现代学徒的价值和意义,与此正式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出了新要求,8月《教育部关于展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2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更是明确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点。从2011年江西省新余市和苏州部分院校对现代学徒制的尝试到2015年教育部选出165家单位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3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阻碍
(1)我国有关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法规准备不足。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体系作为支撑和基础。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文件和法规,但是并不能够具体到各个方面和从入学到就业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利的规范,同时一些关键性的法律关系也尚不明了,制度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激励和鼓励力度也不够大,政策不够倾斜。在这样尚不完善、不健全的制度法规体系下,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不能较好配合,更不能较好落实现代学徒制。
(2)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不准确、不充分。长久以来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于高职教育在人心中具有更高的主体地位,很多人任务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补充,且学徒在中国传统的社会中更是处于比较低的社会地位,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很多被认为脱离了教育本质,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也较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学校是长期以来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扮演着高职教育的重要角色。因此许多人对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不情愿心理。即便是对现代学徒制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和家长,也仅仅停留在“上课、实习、就业”的浅层面。认可度的严重不足制约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4 加快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措施和建议
(1)国家出台有关法规制度,构建完善政策体系。为了加快推行高校的现代学徒制。国家和政府要从“顶层设计”方面做出努力。在法律制度层面,要做出明确企业、学校、学生等角色和承担责任的规定,要建立能够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法律体系;在政策方面,国家和政府要有配套的、成体系的政策,能够协调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其他机构等各方面的关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和协力育人,同时要给予适当政策鼓励和清晰的政策导向,提高积极性。
(2)高职院校增强认识,深入实践和改革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学徒职业教育的制度,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在对现代学徒制本身和有关政策法规的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加强认识,明确自身定位,发展自身优势。同时还要积极满足企业需要,形成与企业之间的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人才培养基地、共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双赢。对现代学徒制的困难要努力克服,发扬实干精神,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灵活办学。
5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想要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个目标还仍然面临着很多阻碍,存在着较多问题。只有在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现代学徒制才能够尽快落实,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