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高职教育模式探究
2017-04-02陈娜娜
陈娜娜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教育模式探究
陈娜娜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互联网+教育”这一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教育结合的产物,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职业型人才的发展重地。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驱使下,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并对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加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
“互联网+”;高职教育;教育模式
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说: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课程体系设置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存在不足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绕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这种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容易丧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被迫学习。
通过对弊端的分析,了解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合现在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互联网的出现,为现代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得“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互联网+”让传统课堂走向开放;“互联网+”引发高职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它形成了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师侧重问题的解决和指导,而不是灌输知识,教师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渐渐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之上,通过互联网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内容。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变革。
1 教育模式的改革
1.1 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
(1)“互联网+”让教育从传统课堂走向开放课堂。“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知识的传播形式,使教育形式从封闭的课堂教学走向开放。通过“互联网+”多种途径获取和共享知识,在开发的大背景下各个高校也在建设全面的知识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资源,这样,学生们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内容,使得学习途径多种,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化、细致化。
(2)“互联网+”大背景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教材是知识传送的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互联网+”新模式下,打破了原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授予知识的唯一来源,因为“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经变得非常快捷,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老师,而是谁的理念和资源好就向谁靠近,像谁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称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3)互联网引发高职教育模式不断创新。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教学平台,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课堂讲解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以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需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在线进行操作学习,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学更加个性化,教师侧重问题的解决和辅导,而非知识的灌输,而学生也可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由主体演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线上学习和线下讨论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新形式。
1.2 新媒体教学的应用
新媒体融合了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技术媒体,教师通过筛选、组合,把这些资源变成优秀的教学资源,利用新媒体,开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内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由授课转为指导。通过翻转课堂,学生们可以不断地去学习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去组织讨论、查阅资料,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不懂的可以请教教师,充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已经逐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取得一定教学效果。
(2)MOOC。MOOC是一种在线教育形式,可以免费注册使用,它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世界顶尖名校的免费教育,它有着与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MOOC具有巩固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的特点,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已在我国兴起。
1.3 开放式教育
开放式教育意味着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体系,以创新、包容、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及调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师生可以在教与学中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 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
2.1 教师的互联网思维
(1)理念落后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主动调整理念、更新观念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变化。教师必须对互联网相关知识掌握、认知,形成从互联网角度来审视、思考教学与科研工作。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没有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听的授课方式,但是互联网的飞速变化使信息化工具作用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特别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各种先进教学资源和先进教学手段,都十分紧迫的要求教师去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学习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技术应用。
(3)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互联网时代教学环境和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方式在互联网这一大平台下做到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不会体现主与次的关系,而更多的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好心态,营造对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知识和能力资源信息不够。现代化的知识信息发展十分迅速,教师的知识水平没有及时更新是普遍现象,条件的限制导致科研活动有限,教师的整体水平与“互联网+”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理念,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又一项艰巨任务。
因此,高校教师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时代,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在大时代下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2.2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依据全国课程改革的标准来进行自身的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并融入我国的教学实情,总结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教学模式,比如说“教学做一体”,以及“教中学,学中教”的教学模式。再加上互联网的概念,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教师可以把学习资源发布到网络平台,学生们可以进入到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并提出问题,等待老师解答;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通信资源,例如微信平台,以建群的方式,课下和学生们互动,来解答学生们提出的疑问,学生有好的建议同样也可以与老师进行互动;还有现在的网络直播,教师可以在课下直接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授课和解答,以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疑问,帮助学生们学习。因此,互联网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这也就要求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一定互联网使用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互联网素养,进行现代化的创意创新教学,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需要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有全面充分的认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不断努力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以此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3 人才培养方案
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育人新机制
(1)文化育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不断强化“教育与产业文化”、“校园与企业文化”、“课堂与职业文化”的理念,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团队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的文化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企业四方联动、协同育人的新机制。现代的高职教育,重点要突出社会需求,进而加大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建设力度,高职教育必须要发挥各行各业集团的作用,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拓展订单培养,发挥行业优势,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以互联网为联动平台,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
(3)复合育人:构建“专业+拓展岗位”复合育人机制,拓宽学生的就业通道,实现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
3.2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来源于对应的岗位能力需求,因此就业岗位必须要从“互联网+”的视角下进行审视与研究探索,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着眼于互联网思维,找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因“互联网+”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最终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培养目标的明确为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在信息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建立大量网络资源库,依赖于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
3.3 及时调整专业体系,紧密对接相对产业
(1)各专业应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构建常态下的四方联动、复合育人机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合理设置学校优势专业群机器拓展岗位群,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各专业应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充分利用并进一步优化学校现有软硬件的教学资源环境,为本专业学生拓展岗位及核心课程,同时要做好学生的专业导航宣讲工作,各高职院校也可组织大一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自主进行岗位选择,并对选取不同岗位的学生们进行编班,进行分班教学。
3.4 优化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一定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对企业调研,由行业的专家和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认真分析社会人才的需求,剖析本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依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要求,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程体系设计可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以“岗位出发”到“任务驱动”再到“能力体现”这一主线为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现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课赛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对接和重构,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同时教学内容在设置的过程中也必须相互联系,互相穿插、循序递进这样的关系,同时在职业能力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利用互联网的概念,在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中,某些课程融入了网络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课下进行学习和考核,以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条件日渐改善,学习终端日渐多样化,在线学习服务日渐丰富多彩,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在线学习动机逐日提高,创新教学模式,大力推行混合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网络化教学,形成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良好教学局面,实现学生教学过程全参与,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以,课程体系从设计上要全面体现“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的视角来审视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用互联网为主线和脉络把各类课程串起来,使互联网因素融入到各科课程中去。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其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大规模、互动性、开放性、灵活自主性,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多的冲击,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适应这种新形势,及时调整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加强团队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互联网使用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高职教育模式是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的飞跃发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在新的大背景环境下,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懂得传统教育,又能对新的教育模式得心应手,信息时代下,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因素优化教育方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们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们走出自强、自信、精彩的成功之路。
A Probe into the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net+”
CHEN Na-na
(Tianj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The model of“Internet+education”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modern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ed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Therefore,under the“Internet+education”,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new educational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and study the new educational model,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promote students'growth.
“Interne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 model
G719.2
A
2095-980X(2017)03-0169-03
2017-02-21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度规划课题《“互联网+”视角下高职教育模式探究》(课题批准号XV401)的研究成果。
陈娜娜(1981-),女,辽宁海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电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传感器、汽车电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