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7-04-02范鹏飞
范鹏飞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范鹏飞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介绍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标准、人才建设和增加投入等对策措施。
水利信息化 水利现代化 信息化标准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投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的淡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多数集中在南方,水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自上而下的水利部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新上并改造了大批水利骨干工程,取得了可喜的建设成果。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产业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水利信息化技术应运而生。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前提,可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将现代的先进信息技术(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到水利建设中,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社会共享程度,提高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以达到提高水利建设效能及效益的目的。大力发展水利信息化,对于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仅是应用计算机进行水情信息的汇总和处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自90年代以来,水利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加快了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构建的进程;2001年,水利部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十五”期间,水利部门将“金水工程”列为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这一连串政策、方案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我国的水利信息化逐渐形成了由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技术标准和保障体系所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领域的不断创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主要有:高配置电脑、服务器等硬件技术,遥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和新兴起的虚拟现实等软件技术,传感器信息采集技术,光缆、GPS等通讯技术,水情模拟分析等仿真计算技术,以及水情预测预报技术等。以这些技术为支撑,我国构建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农田水利管理系统、水利航天卫星应用系统、水资源监控系统、水利水电电子政务系统、水土保持基础信息系统、中小型水库防汛报警通信系统等应用系统。水利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水利各项业务,为水利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1 对水利信息化认识不足
虽然水利部非常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并在不同阶段制定了详细的规划。通过实施“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期水利信息化规划,水利多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多数水利人对水利信息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我们也要看到,仍有部分水利从业人员甚至是部门的个别领导,对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对国家的有关文件和整体规划领悟不到位,对本区域的规划和发展目标模糊不清,从而导致专项资金不能合理使用,相关政策无法有效落实,进而造成资源浪费,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影响到水利信息化发展进程。
2.2 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相对滞后
标准化是水利信息化有序推进的可靠技术保障,它是保证水利信息资源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等过程中的基本规范,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水利各业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由于水利信息化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相关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当前,一些水利应用信息系统在开发时,通用性不强,很少考虑不同系统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我国现行水利行业标准和规范种类繁多,少量存在着相互矛盾,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体系,阻碍着资源的社会共享。
2.3 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水利信息化的特殊性,需要具有掌握较全面的水利和信息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我国目前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人员很多都是从事水利专业技术的,其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知识较为缺乏;而招聘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又不太了解水利专业技术知识,从而造成了水利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间存在着不协调。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是造成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4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现已有40年的历史,直至目前,其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控系统,尚处于初步实施阶段;节制分水闸、输水管线工作井控制等,还停留在手动阶段;一些自动化监控系统,存在漏洞;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共享,处于较浅的应用等。基础设施落后、系统开发明显不足、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 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对水利信息化的管理
目前,《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已经出台,为水利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各级水利部门要以规划实施为契机,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充分了解水利信息化对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健康有序。
3.2 组织力量,建立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
水利部非常重视水利信息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2003年,制定出版的《标准指南》,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10年,印发的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规范了数据与业务应用系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为了水利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应把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强硬力量,制定新的技术标准,修订已有标准的相关条文,以形成标准体系。
3.3 以人为本,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专门的人才队伍,既熟悉水利业务又精通信息化技术,所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对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一线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训,并把其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其次,要施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把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人员送到专业机构或对口高等院校进行强化培训,或把信息化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请进来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第三,从长远发展看,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培养人才的优势,会同专家学者将水利信息化内容编入水利专业教材,成为水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培养拥有水利和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4 增加投入,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为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与应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要正确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公益性,将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以充足的投资,保障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与水利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利用和共享,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 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水利信息化建设当中来。我们要不懈努力,务实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TP39
C
1008-0120(2017)01-0009-02
2016-11-06
范鹏飞(1987-):男,工程师;通讯地址:太原市桃园4巷2号,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