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常温灌注的研究进展
2017-04-02涂金鹏付迎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天津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192
涂金鹏,付迎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天津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2)
目前由于器官短缺,越来越多的边缘供体(expanded criteria donors, ECD)投入了临床使用。在美国,1999-2005年,ECD供肾的数量增加了36%,2009年ECD供肾占美国移植肾脏的22%[1]。ECD供肾的应用,加大了可供选择的器官来源,但同时面临着供体质量下降的问题,使其应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ECD供肾移植物丢失的相对风险超过标准供肾的1.7倍,1年和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减少15%和16%[2]。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低温静态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 SCS)一直是最主要的保存方式,循环停止后,组织代谢仍可持续一段时间。然而,氧气和营养的缺乏会导致肾细胞内迅速出现严重的代谢问题。在保存期间,代谢的抑制是保持器官活性必不可少的。肾脏的核心温度低于4℃将导致大多数细胞的代谢降低至5%~8%,并降低酶的活性。然而,低温保存仍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细胞水肿、酸中毒、酶活性改变、钙积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等[3]。
随着ECD供体的大量应用,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 ,HMP)被广泛应用,并已证实HMP对改善ECD供肾移植预后具有一定意义[4]。然而,哺乳动物细胞复杂的生物功能仅在一个狭窄的特定温度范围内有效,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 NMP)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此温度范围内维护器官,以尽量减少器官损伤。因此,NMP成为器官保存的新研究方向。
1 NMP的发展史
法国科学家卡雷尔最早于1930年进行NMP的研究,他在机械师C.A.林德伯格的协助下,设计了一个可以消毒的玻璃灌流器,将离体组织、器官,如肾脏、心脏、甲状腺等保存在灌流液中,不仅能存活,而且能够维持功能数日或数周[5]。但此后,由于技术的限制,NMP并未得到很大的发展。而近20年来,随着越来越多ECD的应用和体外膜式氧合器技术的发展,NMP得到了很大的发展[6-7]。
Brasile等[7]在1995-2010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犬类NMP的文章。灌注系统包括压力感受器、氧合器、搏动泵等,灌注温度采用32℃亚低温,灌注压控制为35 mmHg(1 mmHg=0.133 kPa),灌注液采用无细胞培养基[8-10]。2001 年,Brasile等[11]对5例弃肾进行NMP,供体经过长时间低温保存后,进行9小时NMP,结果所用肾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仍未用于临床。
同期,研究人员在猪动物模型上利用另一套NMP系统,包括搏动泵、膜肺、静脉容器、热交换器[12],肾脏灌注压设定为接近生理压力(75 mmHg),温度为36.8℃。灌注液以红细胞为基础,加入晶体液、 甘露醇、 前列腺素等,模拟人体内环境,2013年此系统应用于临床试验。
2 常温灌注机制
常温灌注是指以正常生理温度灌注器官。就器官保存而言,这显然是与临床移植开展以来,支撑器官冷保存的基本科学原理背道而驰[13]。NMP的原则就是尽量接近器官的生理环境,为器官的有氧代谢提供场所和介质,从而减少低温保存对代谢的不利影响。低温保存通过减少酶的生成来防止器官损伤,温度每降低10℃,代谢率降为原来的1/2~1/3,但同时缺氧环境也可导致器官损伤[14-15],例如细胞内的pH值降低导致溶酶体不稳定。三磷酸腺苷(triphosadenine, ATP)的消耗使毒性代谢产物、腺苷酸、肌苷和次黄嘌呤蓄积。NA+/ K+-ATP泵失活,导致细胞内钙、钠、水蓄积。导致肾脏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及原发无功[16]。NMP可以显著减少这些影响。
肾脏长时间NMP保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Brasile等[17]的研究表明,NMP流速和氧代谢可维持超过48小时。而3小时的灌注足以改善肾脏的热缺血及冷缺血损伤[18]。Hosgood 等[19]采用类似策略,灌注时间减少到1小时,研究发现短暂NMP可上调保护性因子,如热休克蛋白(HSP)70和一氧化氮合酶的生产,同时可提高ATP含量,减轻细胞水肿,且可避免低温导致的肾脏损伤,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Caspas-3等炎症因子,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20]。研究报道显示,NMP可将犬肾脏保存时间延长到6天,3天低温保存后进行3~4小时的NMP可补充ATP,此后再进行3天冷保存[21-23]。
3 灌注液
NMP为维持正常代谢功能需氧量和保存液中氧气溶解量,需要一个专门的氧载体。NMP灌注液可按成分分为含血液成分和不含血液成分的灌注液。大多数NMP研究中使用了血液作为氧载体。含血液成分灌注液存在一定缺陷,如长期灌注导致严重溶血、血小板激活、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等,此外,肾内高阻力及组织水肿也是一个重要问题[24]。随着搏动泵、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压力和溶血的风险大大降低,而膜肺的应用提高了氧合效率[25]。与不含血液成分的灌注液相比,其更接近生理环境。Bagul等[20]建立了猪NMP模型,灌注液包括去白红细胞、晶体溶液、抗氧化剂及抗菌药物等。Hosgood等[26]首次将其应用于临床,灌注液为1个单位红细胞、晶体溶液及保护性添加剂,研究结果显示,18例ECD供肾术后DGF发生率仅为5.6%,远低于对照组的36%。
虽然血红蛋白可以有效给组织提供氧气,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炎症损伤、氧自由基形成、补体激活、血栓形成等[24]。使得一些团队开始寻找其他替代的氧载体。1994年,Brasile等[9]首次采用不含血液成分的灌注液,以全氟化碳(PFC)作为携氧材料,包括细胞代谢所需的氨基酸、脂类及碳水化合物等。此后,Brasile等[11,27]通过一些列动物实验及弃肾灌注研究发现,PFC溶解氧气的能力较高,且稳定性较高。近期,研究发现,采用以新一代PFC为携氧材料的灌注液,可有效减少冷缺血及热缺血损伤,新一代PFC可成为未来NMP灌注液的发展方向[28],但工艺复杂、费用昂贵限制其广泛应用。AQIX-RS-I作为一种非磷酸盐缓冲溶液,旨在为细胞提供常温环境下的代谢需求。
AQIX-RS-1的构成反映了生理所需的离子浓度、渗透性,维持细胞膜和酶的稳定性。AQIX-RS-1本身可以携氧,也可与红细胞混合。研究表明,采用AQIX-RS-I常温灌注可有效清除微循环中的代谢物,并为细胞提供足够的氧气支持[29-30]。其他天然存在的分子可作为氧载体、如Hemarina-M101,一种来自于海洋无脊椎动物(Nereididae蠕虫)的大血红蛋白分子[31],Hemarina-M101在4~37℃均具有高度氧亲和力,有可能成为理想的常温灌注液。
4 NMP的临床应用
基于此前的实验研究,2011年,Hosgood等[32]首次报道NMP应用于临床,供体冷缺血时间为11小时,NMP 35分钟,术后早期肌酐下降缓慢但未行透析治疗,4年随访肾功能正常。2013年Hosgood等[26]再次报道了17例ECD供体NMP的临床研究,17例ECD供肾在移植前进行60分钟NMP,结果与47例常规冷保存供肾相比,NMP组DGF的发生率仅为6%(1/17),远低于对照组的36%(17/47),但两组在1年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年,此团队再次报道应用1对弃肾进行原位NMP,60分钟后双肾颜色好转,血流及尿量较前显著增加[33]。灌注后活检表现为急性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正常,无肾皮质坏死。最终肾脏未进行移植,但这项研究证明NMP可能对缺血损伤较重的肾脏进行修复。
尽管,这些研究证实NMP是安全、可行的,且对边缘供体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包含了40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的马氏3、4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冷保存组及NMP组(冷保存+ 60分钟NMP),结果包括DGF发生率、肾功能变化、移植物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等。此实验更好地说明了NMP 的有效性[34]。
此外,NMP的另一个优势为可以在移植术前评估肾功能。即在患者接受ECD前,对器官功能的生物参数进行监测。目前,器官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供体危险因素评估、供体切取前肾功能及尿量、病理活检等,供肾评估目前缺乏统一标准,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主观判断。2012年,仅英国就有6%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BD)供肾和17%的DCD供肾因无法判断质量而被弃用[35]。NMP让临床医生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使用这些边缘供体,大大地提高了器官的利用率。2015年,Hosgood等[36]报道对74例不符合临床要求的肾脏进行60分钟NMP,根据灌注后肾脏外观、流速、尿量进行评分(1~5分,分值越高损伤越重),36例评分结果≤3分的肾脏进行移植,结果发现,评分为3分的供体术后DGF发生率(38%)显著高于1分(6%)和2分的供体(0%)。术后1年肌酐清除率与评分显著相关。
5 常温机械灌注的未来
目前,NM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肺脏、肝脏移植,相比较肾移植研究偏少。NMP技术的另一项优势即为可以在移植术前对器官进行靶向性处理,而避免全身反应,如干细胞及基因治疗。
通过病毒转染基因,激活保护性旁路治疗急性、慢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移植的热点研究方向,然而其毒性作用和免疫激活能力限制其直接应用于患者。而体外NMP能良好的避免这个问题,使肾脏作为唯一靶点。
Brasile等[37]的研究表明,NMP可以有效转染相关基因。在灌注过程中,加入编有报告基因的Ad5, CMV5 GFP重组腺病毒,通过24小时持续灌注,报告基因可定位于血管内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可以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38]。在多个动模模型中,干细胞被证明可以修复急性肾损伤、改善肾脏功能、减少肾小管损伤、延长肾脏存活[39-41]。但目前仍难以靶向特定器官,而NMP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Brasile等[42]在猪热缺血模型和人弃肾NMP过程中,采用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2可有效诱导干细胞修复。
6 结 论
NMP模拟体内生理环境,维持有氧代谢,改变了低温保存的传统理论,在技术上安全可行。NMP正处在从实验向临床应用的过渡阶段,目前研究表明NMP相对于传统冷保存,具有很大优势:① NMP可以延长保存时间,并对供体进行修复;② 灌注期间,可以通过尿量、流速、阻力指数及肾脏损伤标记物对肾脏进行评估,减少器官丢弃,提高肾脏利用率;③ 灌注期间可以结合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在移植术前对器官进行靶向性处理。总之,NMP目前已成为器官保存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