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疾病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研究

2017-04-02顾梦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耐受性危重重症

顾梦莎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不同疾病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研究

顾梦莎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对不同疾病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0日,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且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33例危重患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33例危重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危重患者采取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悬混液进行治疗,而实验组65例危重患者则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悬混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耐受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实验组患者的耐受性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于急性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及其他疾病患者治疗中,两组患者的耐受性情况有所改变,P>0.05。结论 在研究中发现,对于不同疾病的危重患者来讲,进行肠内营养时,要根据患者的胃肠不同情况进行肠内营养的计划制定,这对于减少耐受不良情况的出现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整蛋白纤维型

临床上有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两种,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是指对患者提供身体代谢以及身体其他需要的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临床上多认为胃肠道用管饲是较为标准的营养支持方法。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是病情严重的患者,患者无法进食获取营养,导致患者因营养缺乏抵抗减弱,使得恢复速度减慢,甚至导致病情加重[1]。本文主要是对不同疾病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进行研究分析,以供预防因出现的耐受性不良反应为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0日,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且进行肠内营养的133例危重患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33例危重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危重患者的年龄在57~76岁之间,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4例,体重43.71~69.8 kg,平均(45.27±2.14)kg。实验组65例危重患者的年龄在52~82岁,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1例,体重45.6~73.2 kg,平均(51.2±1.1)kg。两组患者在年龄、教育背景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在参与研究的危重患者中,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33例、消化道疾病患者35例、呼吸系统疾病29例,晚期肿瘤患者23例,重症颅脑损伤9例、其他4例。

1.2 实验方法

对观察组使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H20030011),药品规格500 ml/瓶,其中主要包括:水、酪蛋白、麦芽糊精、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2]。

对实验组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H20040420),药品规格4 g/袋,其中主要包括:短肽纤维、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要素[3]。

使用胃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要对注入速度进行控制,初期以缓慢的速度为主,使用剂量要小,在输注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输注速度以及剂量进行随时调整,滴注要保持连续性,初始的滴注速度可保持为25~30 ml/h左右,后期如果患者并未表现出不良反应,可逐渐将滴注速度调整到80~100 ml/h左右[4]。

1.3 实验标准

患者选入标准:1)患者并无肺部感染情况。2)患者年龄在18以上。3)患者为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4)有胃肠动力不足的往期病史。

耐受性判定标准:

不耐受:患者不能接受肠内营养液,在接受后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腹泻。

部分耐受:可以接受肠内营养液,但使用时必须少量,且慢速才可。

耐受:可接受超过1500 kcal的营养液,未出现任何不适。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实验组患者的耐受性35%优于观察组患者21%,P<0.05。对于急性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及其他疾病患者治疗中,两组患者的耐受性为12%、13.6%,情况有所改变,P>0.05。

3 结 论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是病情严重的患者,因病情严重,患者的身体功能严重下降,比如消化道的黏膜萎缩,肠蠕动功能的逐渐降低,这不仅使得患者无法进食获取营养,更会导致患者因营养缺乏抵抗减弱,使得恢复速度减慢,甚至导致病情加重[5]。而肠内营养,是指对患者提供身体代谢以及身体其他需要的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多是通过口、或是胃肠道用管饲等方法进行,可有效补充患者营养缺乏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疾病的危重患者,要考虑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的胃肠情况等,以此为根据,制定适合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才会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减少耐受不良情况的出现,从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以及造成的不适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帮助患者快速恢复。

[1] 刘智明,曹金红,徐 亮,蔡利萍.不同疾病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02(12):178-180.

[2] 郑晓倩,蔡圆圆,郑海燕.ICU危重患者不同营养方式耐受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3,16(10):1479-1480.

[3] 殷惠美,闫晓刚.不同时期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危重患者机械通气40例的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21):31.

[4] 潘小东,汤鲁明,孙来芳.危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肠内营养与胃内营养对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01(23):29-34.

[5] 许 芬,陈元玉,郭华龙.两种不同加温方式在胃肠手术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7,15(16): 2037-203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5-8803.2017.15.163.02

猜你喜欢

耐受性危重重症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和耐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