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起回声 案存记忆”
——海宁市许村镇张惠烈家庭档案馆创建工作纪实

2017-04-02

浙江档案 2017年7期
关键词:海宁市示范户建档

6月8日,我们走进大运河畔的海宁许村沿塘老街一幢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宅——汤氏民宅,走上二楼,一件件见证沧桑岁月的老文件、老证件、老图表等档案实物映入眼帘:历届海宁观潮节的相关证件和宣传册,历届海宁元宵硖石灯会的宣传资料,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蒋百里等海宁文化名人纪念会的相关照片及宣传资料,金庸手稿复制件,殷白手稿原件,以及有关海宁“三大文化”的一份份泛黄的红头文件……原来,这里就是全省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档案馆——张惠烈家庭档案馆。

只见靠窗的一组展柜里,整齐地陈列着有关海宁“三大文化”档案史料。凡到过海宁且对当地文化有兴趣的人大都知道,海宁的“三大文化”是指潮文化、灯文化和名人文化。那么作为海宁“金名片”的“三大文化”,到底是如何形成,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在这里,看过海宁市文化局党委1992年的5号文件和《海宁“三大文化”命题形成背景备忘录》等档案史料,观众便可清晰地了解到,海宁“三大文化”命题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和1992年中央2号文件精神在海宁实践的结果,也是海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与文化部门共同推动的结果。 这些档案显示:1992年,海宁市文化局党委发文提出“以开发观潮旅游为重点、以海宁历史文化名人指导为重点、以硖石灯彩为重点”的外宣方针;1994年,海宁市委宣传部在《1994年全市宣传工作要点》中强调“以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为媒介,共同参与海宁开发”;1996年,海宁市人民政府印发《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表示要“张扬海宁‘潮文化、灯文化和名人文化’,提高海宁知名度”。由此,“三大文化”正式成为海宁对外宣传的特色文化品牌。

这家档案馆的藏品包括古稀老人张惠烈先生收藏的家庭档案、许村档案和海宁档案,档案馆的建立离不开海宁市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更离不开海宁市许村镇政府的大力资助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

2016年,围绕如何推进家庭档案建档工作,海宁市档案局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谋划。在充分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市档案局确定了家庭档案建档工作的五项原则:一是坚持自觉、自愿原则,根据家庭需求开展工作;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家庭档案形成的实际情况开展家庭档案建档工作,保证家庭档案建档质量和特色;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增加家庭负担,简化家庭档案建档程序,方便利用;四是坚持抓重点,不搞一刀切,不攀比速度与规模,选择有退休老人或中小学生的家庭,有较多资料积累又有需求的家庭;五是坚持典型引入原则,以典型为榜样,见贤思齐,以点带面,精心指导,强化服务,逐步推进,把家庭档案建档工作做成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为促进档案工作向民间延伸,丰富档案工作的内容,积极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市档案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2016年5月联合市妇联下发《关于倡导和推进全市家庭档案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和各级妇联组织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家庭档案建档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家庭档案建档工作的内涵和管理原则,精心指导、强化服务,推动家庭档案建档顺利开展,并着手家庭档案建档示范户自愿报名、推荐、遴选、指导工作。同时把家庭档案建档工作列入活力档案考核和指导范围,列入深化“智慧女性·和美家庭”项目和“最美家庭”评选重要内容,引导越来越多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

市档案局组织各级档案员通过举办展览、现场咨询、编印和发放家庭档案实用手册等形式进街道、进社区(村)开展家庭档案宣传;举办现场观摩会、培训讲座、女性沙龙,面向自愿开展家庭档案建档的家庭赠送档案盒、档案袋和档案柜等有关建档工具;与海宁日报、大潮网等媒体合作,通过在媒体开设专栏等途径宣传家庭档案建档的重要意义和家庭档案建档知识;利用海宁档案网传播家庭档案知识、开通家庭档案建档申报通道;对可重点培育的家庭进行资助,如知名人士家庭、劳模家庭、书香家庭、优秀教师家庭、离退休干部家庭等,率先建立家庭档案示范户。至2016年底,全市建立了20户家庭档案示范户。

建立家庭档案示范户之举引起了基层组织和民众对档案的关注。市档案局在调查回访中发现,有些居民到示范户家中参观,给示范户平常的居家生活带来了不便,还有些示范户的家庭档案暂不方便对外展示。为此,市档案局计划为保存家庭和社情档案资料相对较多、开放条件较为成熟的家庭建立个人档案馆,并制定了《海宁个人档案史志工作室(家庭档案馆)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家庭档案馆基础设施(有一定规模的固定场所,收藏、展陈场所能满足适当的参观教育需求)、档案数量(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档案史志类藏书或藏品,并具有自身特色,且收集、整理、更新、维护等工作实现常态化)、教化育人(展示内容必须主题明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大众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且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参观学习人数)、申请标准(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正派,热心档案史志事业,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修养,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对其性质作了说明(命名的家庭档案馆为个人非营利性档案馆,不具备个体法人资格,也不作为档案局的工作机构,但可向民政部门申办相关证照);同时明确家庭档案馆有义务向档案部门展示或提供其藏品,协助编纂相关档案编研作品,提供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与自身档案相关的研究文章;此外,规定家庭档案馆可以以项目的形式享受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

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沟通协调,许村镇张惠烈家庭成为示范户中试点建馆的“第一站”。2016年9月,市档案局在征询张惠烈老先生及其家属的意见后,达成建设家庭档案馆意向。因其家庭档案数量庞大,在家中直接建馆不仅会对居家生活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家庭档案的保存和展示,经多方协商,在海宁许村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最终选定离张惠烈家50米的汤氏百年民宅的二楼作为馆址,并将家庭档案馆建设列入市档案局档案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

汤氏民宅现为海宁市级文保点,由汤氏家人早年无偿捐赠给国家,被国家文物专家誉为京杭大运河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宅。在汤氏民宅设立家庭档案馆,一是有利于盘活文物资产,让经过修缮的百年古宅得到合理利用;二是使家庭档案馆成为小城镇建设的新亮点、新名牌;三是使档案宣传在乡镇有固定的阵地;四是使档案工作在基层文明建设中不缺位;五是古宅内设有许村党员服务中心,又靠近张惠烈的家,便于档案馆开馆后的日常管理。

张惠烈,1946年生于海宁,曾任海宁市文联第三至六届委员、民协副主席,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会员、海宁文史研究会会员等。张惠烈先生拥有27年的印刷排字生涯、18年的国企档案管理经验,他坚持业余创作54年,发表文章900余篇,获得各级文艺类奖项100多次,出版各30万字的文集《绿杨烟外》《红杏枝头》。1996年,张惠烈先生在家中筹建红杏书屋,逐步形成了档案、资料、书刊报刊三位一体的家庭文化布局。2006年退休后,他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统计与利用工作上,由此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家庭档案。他的家庭档案除了祖传家风、家训外,还包括书籍3200余册、各类期刊2100余册、报刊合订本26种145册、剪报215册,以及具有海宁特色的各类旅游景点门票等。值得一提的是,张惠烈先生收藏有“许村家纺市场博览会”的所有资料、海宁市各机关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内部编印的各类机关简报,还收藏有“古运河文化”“五水共治”“海宁历史人物”“海宁革命烈士”“海宁地方报纸”“海宁历届观潮节”等专题资料。其家庭档案具有门类繁多、保存完整、多为系列资料的特征,其中反映许村镇的各类档案资料对于研究区域发展变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2014年,海宁市史志办授予张惠烈先生工作室“海宁张惠烈地方史志工作室”牌匾。

市档案局(馆)长柴伟梁说:“家庭档案记录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诠释着家庭生活的温暖足迹,丰富着家庭文化的点点滴滴,是一个家庭记忆的结晶和精神传承。家庭档案馆的建立是国家档案馆在民间的有效延伸,是更接地气的档案馆。张惠烈家庭档案馆有效发挥了学生教育基地、家风家训展示等功能,在留存历史痕迹、展示并传承地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张惠烈家庭档案馆的展陈面积为140㎡,休息区域面积为120㎡,其中展区分馆库区、工作区、展示区和两个特色展厅。目前,“档起回声,案存记忆”展览区分三大类,其中红杏书屋陈列了张惠烈家庭档案的10个小类,分别为文艺创作、工作成果、家庭成员荣誉证明、家人娱乐贺卡、家人婚丧记录、师长文友信函、日常家电凭证、房屋变迁、成长历程、保健医疗凭证;许村档案包括反映许村政治、经济、民生、教育、文艺、体育、民俗的历史实物资料;海宁档案包括“三大文化”总论及反映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等的资料。库区陈列的档案有艺术档案160卷、家政档案26卷及特种载体档案;还有图书4500册、报纸(涉及33省市区)1450份、期刊350种3000册、报纸合订本32种354册、剪报集377册;另有海宁资料剪报60册、海宁图书(含海宁内容)720册、内刊30种、内部报刊100份、当代文化人档案资料8册;此外,还有邮票、钱币、参观券、纪念章、年历片、火花、烟标、旅游图、电话卡、文艺说明书、各种票证、广告等。这些档案资料是张惠烈先生多年积累的成果。岁月的记忆、人生的轨迹、历史的回声、百姓的生活故事,在这里一一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深刻阐述了国家发展和家庭建设的辩证关系,表达了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家国情怀。家庭档案是社会的细胞,是家庭乃至社会的历史缩影,它真实记录和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铭刻着时代的印记,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档案工作来看,家庭档案是一笔藏量巨大的档案资源,是对我国档案资源宝库的极大丰富,开展家庭档案建档工作,有利于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和家庭文明素质的养成,这是新时期档案工作拓展服务的应有之义。建立家庭档案,就家庭而言,有利于家庭权益的维护和家庭事务的管理,有利于家庭矛盾的化解和家庭文化品位的提高,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成员的健康,也有利于家庭史料的积累和家风的传承;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文明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史料积累。

猜你喜欢

海宁市示范户建档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海宁市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