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17-04-01杨文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脑梗塞品管圈脑梗死

杨文茹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人民医院内二科 云南 瑞丽678600)

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杨文茹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人民医院内二科 云南 瑞丽678600)

目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按照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执行的实际效果进行摸索。方法 以本人在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云南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期间所接收的脑梗死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本着盲选原则,于组内任意选取50例,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护理,视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则按照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为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掌握率是94.00%(47/50),满意度是90.00%(45/50),对照组则是掌握率80.00%(40/50),满意度76.00%(38/50),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组建品管圈,且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对健康教育更深刻地进行掌握且更加满意。

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健康教育

品管圈是指将相互之间有所关联的人组成的团体,这个团体中的所有人均需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共同探讨在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处理方式,及时做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将品管圈运用到医学护理工作中,可以减少护理成本,还可以使护理品质得到提高[1]。本次研究将100名患者随机等量地分做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无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时的掌握率和满意度,研讨组建品管圈且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何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本人在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云南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期间所接收的脑梗死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本着盲选原则,于组内任意选取50例,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护理,视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则按照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共涉及到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5—76岁间,中间值在(56.43±1.97)。而观察组则由男性28例,女性22例构成,年龄于41—75岁间,均值在(52.34±1.87)。综合对上述数据对比可知,两组患者不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完全按照常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由医护人员直接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关问题等。

1.2.2 观察组:在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建立品管圈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详细方法如下:

1.2.2.1 组建品管圈:由3名骨干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共同组成,并确定圈长1名,文书1名。

1.2.2.2 做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将时间当做横轴,再将入院教育、医学检查、医治、护理任务、生活习气指导等护理工作当做纵轴,做出一套标准的健康教育模式。

1.2.2.3 详细步骤

(1)计划阶段:患者入院3小时内:病情需要时为患者吸入氧气;抽血检查;监察心率;开药治疗;指导休息。入院1天内:对院内环境进行讲解;负责医护人员确定相关内容;指导日常注意事项;分发临床护理路径表;心理护理。入院3天内:分析病情变化趋势;合理制定饮食方案;帮助患者进行轻微运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入院5天内:强化治疗;加强健康教育;调整饮食方案;帮助患者做相关恢复训练,心理护理。入院15天内: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饮食方案;调整恢复训练强度;心理护理。出院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相关知识讲解;规范饮食、用药、恢复训练、休息、复查等指导[2]。

(2)执行阶段:患者入院一天内,把临床护理路径表置于床头,医护人员必须详细记录其做过的任务。另外,还需密切监管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并在表上做好记录。为品管圈组员讲述临床护理路径表的用途,督促他们对其进行学习、掌握。

(3)检查阶段:圈长每天查看组员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分析组员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次教育。

(4)巩固阶段:相关医护人员需要持续学习该病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质量持续提高。

1.3 观察指标[3]

针对两组患者在本次健康教育中掌握率及满意度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与两组患者相关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而计数数据则以%表示,以x2检测,若P<0.05则表示数据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掌握率是94.00%(47/50),对照组掌握率是80.00%(40/50),观察组大幅高于对照组,P<0.05,x2=15.349。另外,观察组满意度是90.00%(45/50),对照组满意度是76.00%(38/50),观察组大幅高于对照组,P<0.05,x2=13.252。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则是一套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它是各类临床路径工作人员依照病情所确定的一套护理管理模式,确定标准的护理流程,始终按照这种模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所以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建立品管圈且应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掌握率和满意度。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灵活、有效的管理理念,它可以让圈内每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大家相互之间又互相合作,一起发现并解决问题,确定目标并共同努力达成目标,跟进工作进度等,将品管圈应用到医学护理工作中,可以减少护理成本,使护理品质得到提升。临床护理路径则是各类临床路径工作人员依照患者病情所确定的一套护理管理模式,确定一个标准的护理流程,始终按照这种模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

研究表明品管圈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大幅提高健康教育的掌握率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品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对脑梗塞患者进健康教育时建立品管圈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王艳华.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32(12):175-176.

[2] 王俊娟.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42(11):1545-1547.

[3] 赵红娟.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5,15(28):150-151.

R473

B

ISSN.2096-2479.2017.46.179.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脑梗塞品管圈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品管圈的魅力
品管圈“转”起来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