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4-01郭玉洁
郭玉洁,孔 娟
(1山东省肿瘤医院ICU 山东 济南 250017;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 济南 250012)
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玉洁1,孔 娟2
(1山东省肿瘤医院ICU 山东 济南 250017;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 济南 250012)
目的 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8例患者,按照患者自身意愿将其随机划分为参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9.06%,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呼吸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呼吸重症患者;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变器官主要包括肺部、胸部、支气管等位置,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的话,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1]。本文主要是针对我院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加强护理干预,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8例患者,患者在入院时所接受的检查结果与呼吸重症疾病诊断标准相一致,本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3±4.39)岁;42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炎,33例为慢性支气管炎,28例为支气管哮喘,25例为支气管扩张。按照患者自身意愿将其随机划分为参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比较无差异。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其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不了解,导致在入院之后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2]。因此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就需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活动,并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还需要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引导患者树立治愈自信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3]。(2)呼吸道护理干预。患者在治疗时,需要保证呼吸道畅通,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时的清理干净,并让患者多喝水,告知患者有效咳嗽的正确方式,缓解患者咳嗽症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用导管吸出患者的痰液,并注重口腔卫生[4]。(3)饮食及环境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将定期为病房开窗通风,确保空气能够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并将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患者营造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引导患者多食用易吸收、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身体免疫力[5]。(4)药物护理干预。遵医嘱控制好患者药物剂量,并根据其血药浓度适当调整,以免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增加患者病情[6]。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的是患者的肺功能、血常规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指的是患者肺功能、血常规有所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指的是患者肺功能、血常规以及临床症状都没有发生改变,甚至出现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组64例患者中,29例(45.31%)显效,19例(29.69%)有效,16例(25.00%)无效,其护理总有效率为75.00%(48/64);研究组64例患者中,33例(51.56%)显效,24例(37.50%)有效,7例(10.94%)无效,其护理总有效率为89.06%(57/64)。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呼吸重症患者多是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非疾病、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其主要表现为呼吸深度、节律、频率异常,辅助呼吸机端坐呼吸、参与呼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膈肌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引发过度肥胖、高度肠胀气、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等[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服务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当前在医院临床护理中逐渐得到应用。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各方面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有效避免在治疗中出现不安全事件,引发医患、护患纠纷,同时护理人员也能够引导患者树立治愈自信心,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
在这次调查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89.06%,要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的75.00%。综上所述,在呼吸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1] 张雪.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314.
[2] 卢冬梅.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78-179.
[3] 曾兆艳.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06):75-76.
[4] 卿华.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OL].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5):145-146.(2016-02-26)[2017-08-24].
[5] 王旸.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05):107-108.
[6] 余艳香,杜娜,陈梁.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7):112-113.
[7] 李晓丽.关于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244-245.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6.21.01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