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学习环境下中美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比较*

2017-04-01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训素养

李 悦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沈阳 110034)

【文化比较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7.05.14

泛在学习环境下中美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比较*

李 悦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沈阳 110034)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面对灵活多样的学习手段和海量的学习资源,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文化素养。比较中美信息文化素养的概念认知理解、中美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建设标准以及中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途径与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对从国情出发,制定出适合我国的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标准,拓宽提升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路径,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泛在学习; 高校教师; 信息素养; 信息文化素养; 比较研究

一、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概述

1.信息文化素养释义

素养一词在我国《辞海》中指“经常修习的涵养”。由此推之,信息文化素养主要是指在网络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在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社会交流中“修习的涵养”,即在这些过程中形成、修为的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能力。信息文化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素养。具体地说,其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与能力等。

2.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内涵

信息文化素养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换言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网络信息时代,处在社会知识交汇和传承前沿的高校教师,应当具有敏捷的信息意识、健康正确的信息态度、高尚的信息道德、丰富的信息知识和有效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3.泛在学习环境下的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

“泛在(ubiquitous)”英文中的意思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通常被认为是泛在计算支持下的7A学习,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利用随手可得的学习设备(Any device),以自己的方式(in Anyway)获取自己所需学习信息(Any contents)与学习支持(Any learning support)[1]。可见,泛在学习环境是一种基于智慧技术、灵巧技术建构起来的学习环境[2]。在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手段,只有具备并不断提高信息文化素养,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信息搜集、识别、评价、加工和处理能力,开发出学生学习针对性强、容易理解掌握的自主学习资源;才能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增强课程感染力、吸引力、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精神;才能相应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系统,帮助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所学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评价,以便审视自己的学习进展,把握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方向,并随时作出调整。总之,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文化素养,才能把握时代和知识的脉搏,从容面对教学环境复杂化、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机遇与挑战,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但不容乐观的是,就总体而言,当前高校教师的信息文化素养情况仍差强人意。

二、中美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比较

比较泛在学习环境下中美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的相关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正视国内现状,借鉴国外可取之处,扬长避短,以促进我国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的提升。

1.信息文化素养概念认知理解方面的差异

“信息文化素养”一词对应的英文词组为“information literacy”,而这一术语多被中国译者直接译为“信息素养”。在美国,“信息素养”一词首先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T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后来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整理,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美国高校教师所理解的信息文化素养的涵义与信息素养的涵义是普遍一致的,它主要包含了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在我国,对信息文化素养的认知通常有两个角度:一方面是根据美国的术语“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的含义来理解,即信息素养涵盖了信息文化素养,也可以说信息素养就等同于信息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是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诠释理解。“信息文化”这一概念首先是由我国学者卢泰宏提出的,他在《信息文化学导论》一书中对信息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并未明确地给出信息文化的定义。随后,许多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如董焱在《开展信息文化学研究》一文中提到,信息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4]。党跃武在《信息文化简论》一文中提出:“信息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5]总之,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文化是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层面的延伸和表现,它是以信息及信息的各个方面作为基础而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据此,很多人认为信息文化素养只是信息素养的一个分支,信息文化素养偏重于信息文化层面,是与信息相关的文化素养,即强调信息环境下个人的道德、情感、意识等。简言之,信息文化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态度、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等。

明确中美两国高校教师对信息文化素养的概念认知的相同及不同点,厘清信息文化素养的概念范畴,是研究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2.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建设标准的差异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建设标准是衡量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情况的指标。建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有助于高校教师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为他们接受教师培训和自身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进而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水准和综合素养。同时,标准体系的建立还可以为教师职业水平机构及资格认证机构提供评估教师信息素养的依据。

泛在学习环境下,美国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及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建设与完善。1993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颁布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S-T)作为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的培训和认证均以此为依据。1997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修订后的《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S-T)第2版,将标准的内容扩充为3大能力维度和18个能力指标。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了包括5项标准22项执行标准和87项指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同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这是教师及教育技术标准的第3版。这一版本在第2版的3大能力维度的基础上,新增设了“技术操作与概念,工作效率和专业实践,社会、民族、法律以及人类问题”[6]3大能力维度。到2003年3月,美国已有30个州使用教师标准。2008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再次修订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颁布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4版,内容包括5大能力维度和20个能力指标,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操作性。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标准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以期较好地适应泛在学习环境等新环境新条件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我国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进程相对较慢,迄今还没有形成国家级别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体系。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行)》是在2000年3月由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为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了可行性依据。2002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包括:“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和推进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每所师范院校都要能够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并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服务。”[7]该文件的颁布为教师信息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和平台。在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为了提升和规范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建设,2010年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布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NETG·THE),从而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和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但就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而言,至今尚未出台国家级的建设标准。

较之美国,我国在教师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师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已取得突破性成就,但在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全方位提升及建设标准方面还有待健全。

3.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提升途径与效果对比

泛在学习环境下,中美两国高校教师都是通过教师培训、自身学习两个方面来提高自身信息文化素养的。但是由于两国教育环境背景不同,提升的途径与效果不尽相同。

在教师培训方面,美国教育部于1999年启动了主要面向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项目——“培训未来教师使用技术”(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或PT3),对职前教师的信息文化素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统一培训。该项目扶持和鼓励职前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的创新实践,自实施以来,两年时间内资助了441个教育技术应用与培训项目,包括网上教学项目,参与项目的教师达到全部教师的52%[8]。2005年1月7日,美国教育部在《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互联网、法律和美国当代学生变革展望》中,正式颁布了第三个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中指出,要进一步“改进教师培训”,“与过去相比,教师已经能够通过技术获得更多的资源,但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得到有效培训”。同时“支持E-learning和‘虚拟学校’”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9]。

我国的相关培训可以追溯到1999年成立的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致力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如前所述,2000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指导高校教师技术培训工作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行)》。同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这项培训工作先后培训了60 000多名高校教师[10],提升了高校教师的整体教育技术水平。现今,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组织教师教育技术考级培训已经成为常态,因为考取相应级别的证书才可以晋升职称,教师有一定的参与积极性。但除此之外,其他与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相关的培训则基本属于空白。这与我国的教师信息文化素养评价标准不够健全不无关系。

相比之下,美国的培训内容则更加全面,不但有技术层面的培训,还鼓励教师进行多种实践。同时,美国教育部还鼓励中学、大学、教育类机构之间的多方合作,也支持学校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为教师提升自身信息文化素养提供了多种方式与可能。

在高校教师自身学习方面,美国与中国的高校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学提高自身信息文化素养。但是,由于美国高校拥有更优质的泛在学习环境,因此高校教师在提升自身信息文化素养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早在1985年,美国的苹果公司就提出了“苹果明日教室”(ACOT)的概念,其主要做法是选取一些学校并为其创造先进智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获取和运用技术如同使用书和纸一样方便,可以信手拈来,以此强化教师信息意识、态度,丰富信息知识,提升信息能力,鼓励教师积极采用新技术教学,收效显著。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提出了“信息化校园”的概念,并开展了“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项目。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自此,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一直十分注重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和建设。美国许多高校都拥有一流的教学硬件与软件设备,建立起了一整套系统化管理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这些设备和平台的完善为教师的自身学习及整体信息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在1995年建立了中国教育与科研互联网(CETNET),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20多年来,在政府及全社会的努力下,信息化校园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也不可小觑,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尽管如此,我国的校园信息化水平较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自学工具、学习资源方面。较之于美国一些软件公司研发的一些兼具声音、视频、链接等内容形式的自学光碟等,我国供高校教师自主学习教育技术的纸质书籍等则显得单一、刻板、不易掌握。

三、泛在学习环境下美国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培育对我国的启示

1.借鉴美国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建设标准

首先,我国虽然于2010年颁布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但迄今仍有多地未将其视为当地高校教师技术能力建设标准,因此还须进一步深入推广和切实实施。其次,可学习美国经验,尝试建设多层次、全面系统且具有较高灵活性与实用性的信息素养建设标准,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乃至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第三,借鉴美国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做法,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调整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建设标准的内容要求和方向,使之与时代同步,以适应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2.完善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培训体制

鉴于美国长期奉行的高校教师职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制所收到的显著成效,我国应改变一直以来主要针对在职教师培训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体制,加强对高校教师职前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并争取做到统一标准、统一培训,做好职前与在职培训的衔接。同时,应注重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使培训与评价相结合,使高校教师明确参加培训的方向。此外,还应借鉴美国吸引各大教育机构进行多方合作甚至允许企业、组织参与教师职前培训的做法,整合各种培训力量,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3.为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提升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优质信息环境的创设,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我国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应当高度重视高校信息环境建设。相关部门应当尽其所能地加大投入,各高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深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文化素养培训资源,为高校教师自身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便利的平台和条件,帮助高校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和相关培训,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道德、丰富的信息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置身于当今信息化社会,在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中美乃至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和任务。美国作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其信息文化素养教育已广泛开展,并贯穿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以适合中国国情为前提,加大投入力度,制定教师信息文化素养标准,拓宽提升高校教师信息文化素养路径,丰富完善教师信息文化素养内涵,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1] 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 [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17-21.

[2] 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8-22.

[3]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B/OL].[2016-05-15].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white papers/presidential.

[4] 董焱.开展信息文化学研究 [J].未来与发展,1998(4):41-42.

[5] 党跃武.信息文化简论 [J].情报资料工作,1995(5):1-4.

[6] 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 [J].中国电化教育,2006(6):92-95.

[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EB/OL].[2017-06-2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441/200501/5516.html.

[8] US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 [EB/OL].[2017-06-27].http://www.pt3.org.

[9] Of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04 [EB/OL].[2016-06-25].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484046.pdf.

[10]马宁,陈庚,刘俊生,等.《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 [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

ComparisononinformationliteracyofSino-Americancollegeteachersinubiquitouslearningenvironment

LI Yu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In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leaders, organizers and managers, college teachers must have higher 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 flexible and diverse learning methods and massive learning resources.The differences are contrasted between the concept,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ino-American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Sino-American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 promotion approaches and effect of Sino-American information literacy.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America are learned.It is helpful to construct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college teachers in China, to establish ways of promo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to accelerate th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implement reinvigorating strategy through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hina.

ubiquitous learning; college teacher;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arative study

G 645

A

1674-0823(2017)05-0472-05

(责任编辑:吉海涛)

2017-09-16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136)。

李 悦(1981-),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7-09-27 09∶56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70927.0956.012.html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培训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