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对推进“翻转课堂”的启示
2017-04-01许之民
李 云,许之民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知识管理对推进“翻转课堂”的启示
李 云,许之民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伴随微课、慕课等教育视频资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翻转课堂正不断成为丰富并优化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新一轮教育变革的关注点。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翻转课堂的本土化进程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关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的运行规律,可以为当前翻转课堂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设计与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给以新的启示。
翻转课堂;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源于国外,意指“课前在家里通过教学视频来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进行合作讨论并完成进阶练习”[1]的新型教学模式。尽管“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重视与推广,但关于翻转的本质及内涵却难以得到统一认识,在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颠倒”或“翻转”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难题。相关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前提亟待重视,要从重资源开发向重教学资源应用转变。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根据知识管理的特征,探究如何通过翻转课堂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知识管理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个首要的生产要素。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金吾伦、黎加厚等相关学者认为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有必要对知识管理的相关涵义及特征做一了解。
(一)关于知识的再认识
1996年,经合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题为《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知道是什么(know-what),主要指叙述事实;知道为什么(know-why),主要指自然原理和规律;知道怎么做(know-how),主要指技能和能力;知道是谁的(know-who),主要指谁知道或者谁知道如何去做。
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将知识归结为“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这两种基本类型。在OECD的分类中,前两类知识,即“知是”与“知因”,对于学校来说是显性的知识,容易编码、传播、共享、学习和应用,这类知识自己是不能创新的,必需由“人”结合个体的经验才能做到创新。而后两类知识,即“知窍”与“知人”,表现为隐性,较难被量化和信息化。结合知识的螺旋结构,我们需营造知识共享的氛围,提供相适应的实施平台,方能实现对知识的编码,继而向显性知识转化[2]。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知识管理的特征可以从管理的理念、对象、内容、范围与重点、目标与策略和组织结构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管理理念上说,教育领域中的知识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其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管理。
2.从管理对象上看,知识管理将无形资产作为主要对象,这比其他管理形式都更注重知识的重要性。
3.在管理内容上,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知识积累——创造——应用——形成知识平台——再积累——再创造——再应用——形成新知识平台”。
4.从范围与重点上说,知识管理涉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但更强调隐性知识的管理,并注重二者之间的共享与转换。
5.从目标与策略角度来看,知识管理以创新为目标,以搭建知识创新平台为策略,易智性和创新性是知识管理的根本属性。
6.从组织结构上说,相比于其他管理形式,其主要采取金字塔式的、开放、扁平化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
(三)知识管理的教育应用
《福布斯》杂志(1998)发表名为“Welcome the knowledge economy”一文,引入“knowledge management”一词,即知识管理的概念,指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直至21世纪伊始,NSFC将“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研究”列入重要研究范畴,并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热潮。[3]
我国学者金吾伦(2001)认为,知识管理在于运用所学所悟管理所学知识来有效开发、配置和利用知识资源。[4]黎加厚(2001)教授从知识管理的视野关注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运行规律,在教育中科学地调整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促进知识的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随后,教育技术领域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逐年递增,研究成果相当可观:知识管理与网络学习、知识管理与现代远程教育、知识管理与E-Learning(在线学习)等,相关知识管理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知识管理已成为未来组织管理的重要趋势,并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管理趋向。Peter Deruk预言:“未来的社会部门必定会在卫生保健和教育领域成长起来”[5]。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意味着基于网络传递、共享、访问知识和经验的管理方式,利用程序和工具,来处理以数字化手段存储的信息。[6]这对于促进学校教育与教学的变革,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及意义。
二、“翻转课堂”中国本土化推进的核心问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型为“学堂”,其翻转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革引起教育学研究者的强烈关注,并激发了教学工作者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有些教学工作者结合慕课所倡导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完成作业或专题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建构“在线学习社区”[7]——学习者基于不同主题和个人兴趣爱好,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构建起互助、协作、交流的亚群体,来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但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在我国本土化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一)“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前提亟待重视
“先学后教”,这是翻转课堂所提倡的。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把学习留到课外来进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课表可知:即使简单地观看视频的时间,估计都很难挤出!又何谈有充裕的时间观看视频,自由地体验个别化与个性化学习呢?[8]
选择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前提在于如何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的是向课堂学习时间要效率,而不是向24小时要成绩。必须在保证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使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所提出的“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手实践,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想法得到落实。调查显示,我国翻转课堂实践存在以下不良现象:“课前忙自学,课上忙表演”,这大大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9]现有的课堂仍然采用传统课堂的排课方式,一般都是课程连排,在不改变现有课表的情况下实施翻转课堂,其效果可想而知。翻转课堂先行者乔纳森·伯格曼等认为课堂是用来讨论的,课堂上可以通过每位同学至少向老师提一个问题的方式来检验他们微视频学习时是否进行了深度思考,翻转课堂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里,批判性思维和创意性思维会在课堂活动的互动中自发形成。[10]由此,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家通过教学视频提前学习知识无法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一味倡导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其实只是引导教师在做翻转的无用功,又使传统课堂变了味道,得不偿失。
(二)从重资源开发向重教学资源应用转变
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大多是靠教师或学校仅有的几个技术人员来推动建设的。教师们一般通过“教师授课+黑板或电子白板”现场录制和“用录屏软件+PPT进行录制”两种形式来呈现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资源是课堂上教师用PPT讲课的翻版,而且是预设的。在校教师平时有教学任务,这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资源以及制作教学视频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随着微课大赛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教学资源极大丰富,学会应用资源应成为重点。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学校教学,因此中小学教师不能将传统教学资源直接照搬到翻转课堂中,而要基于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创新数字资源的教学设计,并推送给学习者。在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基于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背景,导致不同学习者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由此可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重资源开发向教学资源应用转变,使现有的优秀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式学习,它是将课前的在线学习与课堂面对面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在线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教师仍需针对教学重难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者进行启发、帮助与引导;而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围绕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某个专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探究。由此可见,要想实现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完美结合,使翻转课堂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OECD的分类中,know-how和know-who知识呈隐性,很难被量化和信息化。我们需要结合知识的螺旋结构来营造一个知识共享的氛围,并提供相适应的实施平台来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而当前的翻转课堂中忽略了知识共享的环境即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生座位一般都是排排坐,而没有采用利于小组讨论交流的圆桌摆放形式。而且学生坐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就合作交流了,课堂上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关注度不够,学生多处于放羊状态,小组内成员讨论交流不多或流于形式,并无高效交流。教师应树立的教学观念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混合式”教学观念。翻转课堂需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着重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要兼顾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监控的作用。
三、知识管理带给翻转课堂的启示
从知识管理角度可以看出,显性知识自己是不能创新的,必需由“人”结合个体的经验才能做到创新。而难以被量化和信息化的隐性知识是可以通过知识共享的氛围营造来实现显性化的。知识管理强调隐性知识的管理,并注重二者之间的共享与转换。教育领域中的知识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要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鉴知识管理的相关理念,可以优化与丰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至少在以下环节可做一些新探索:
(一)在合适的时间传递合适的知识
翻转课堂是以微视频资源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前学习的微视频中一般呈现的是显性知识,教师们要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习得相应的显性知识。而教师们更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来挖掘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将未经系统化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予了重视和承认。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富有个性化的隐性知识更具有创新性,能创造价值。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执教者、学习者等群体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隐性知识部分,促成他们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裂变,使其成为共享知识,这些动态的、个性化的知识是教育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11]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偏小,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自觉性都还不够强。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所以,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分配时间,如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来挖掘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隐性知识,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前提,保证并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
(二)运用“SMART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可以运用知识管理,将项目管理中目标的SMART原则运用到翻转课堂中。即S-Specific明确的陈述;M-Measurable可以衡量的结果;A-Attainable可以达成的目标;R-Realistic可以结合实践工作;T-Trackable可以跟踪的。它强调的是目标,并依托交流来实现知识的理解。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是知识的社会化转换,它一般通过讨论、交流、模仿、实践等方式来完成。而知识共享在维持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积累的隐性知识必须与其他成员分享,才能激发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开始新一轮知识创造的螺旋。
基于SMART原则,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预见性的衡量教学效果,即学生能否达到预设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否合理,以及学习轨迹是否易于捕捉,学习过程是否可控等。基于个性化学习环境学习的学习者获取的信息价值属性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反思与共享来让他们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在学习者之间组建学习型组织
Peter Senge指出在组织中学习者能够持续突破自身能力的上限,培养新型、前瞻及开放的思维方式,并以此为支撑来完成内心所向往的结果。这种以实现共同抱负为目标,来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即为学习型组织。[12]在课堂中,每位学生都具备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人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促进知识共享和传递的基础。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给予适当地启发和引导,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在学习形式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进行知识内容上的管理循环过程以及多样化的学习型组织模式。
J·Piaget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在于:知识的获取并非以教师传授为主要途径,而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学习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并借助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以必要学习资料作为辅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如果学习者能在课外进行深入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并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完成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这样就能深化学生的认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总之,知识管理是一个适应信息时代而诞生的理论,它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翻转课堂面临的诸多难题具有启迪价值,有待我们去努力学习。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2]聂竹明,袁同庆.现代教育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16-117.
[3]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54-57.
[4]金吾伦.知识管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4.
[5][美]彼得·德鲁克著,李维安等译.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94.
[6]Jeremy Galbreath.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n Overview[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0,(05).
[7]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3-11.
[8]许之民.也谈中学的“慕课”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5-05-07(16).
[9]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15-18.
[10]黄莉萍.翻转课堂“中国”5年,听创始人乔纳森怎么说[N].浙江教育报.2016-04-29.
[11]刘名卓,张琴珠.知识管理的理念对教育知识管理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3,(12):17+19-20.
[12]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G728
:A
:1008—3340(2017)01—0028—04
2016-10-21
201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微视频教育资源应用研究(AHSKY2015D152)
李云(1990-),女,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许之民(1975-),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