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
2017-04-01双跃华
双跃华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
双跃华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与计数资料,讨论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入院时间较短、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与Fbg水平高、APTT与TT延长、并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迟发型颅内血肿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急性颅脑损伤术; 迟发性颅内血肿; 高危因素
创伤性脑损伤是因外界暴力因素直接作用于颅脑而造成的创伤性疾病,是现阶段临床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极为普遍[1]。迟发型颅内血肿泛指在第一次颅脑CT扫描时未发现异常而在经历一定时间后复查而发现血肿类型,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仅根据几个科学的病因学说进行对症治疗,其影响因素繁多,对疾病的发生于发展均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床上针对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却仍处于探索阶段[2,3],因此本研究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迟发血肿组40例,正常组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且经循证医学评估后行急性颅脑损伤术,同时排除[4]:①临床资料不全患者;②合并其他脑部疾病患者;③病危患者等。其中,迟发血肿组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39至55岁,平均年龄(45.68±7.28)岁;正常组患者男144例,女56例,年龄38至57岁,平均年龄(47.13±8.06)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观察指标共包括:查阅病例报告与医疗文书,除一般资料外,还包括手术时机、血肿量、血压、空腹血糖、哥拉斯昏迷评分(GCS)、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前白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持续昏迷、瞳孔改变、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疝、中线偏移>1cm、基底节受压、去除骨瓣、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与颅内出血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临床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若P<0.05,代表差异明显,P<0.01,代表差异显著,ORmin>1为影响因素。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资料详见表1,经t检验后,迟发血肿组患者手术时机、GCS评分与Fbg水平显著性低于正常组,血肿量、空腹血糖、APTT与TT水平显著性高于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资料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数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数资料详见表2,经卡方检验后,迟发血肿组患者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发生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挫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数资料
2.3 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
表3 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交通业与基础设计建设呈持续增长态势,以交通伤、坠落伤等病因为主创伤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是现阶段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5]。有研究指出,约60%的外伤患者属于颅脑损伤,占神经外科就诊患者百分比第一位,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可高达30%,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并对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不仅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并且医疗费用昂贵,是目前临床上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公共卫生学问题[6]。
颅内血肿属于颅脑损伤最严重的继发疾病,系指在了颅内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血液聚积成一定体积,形成占位效应,从而引发全身症状。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在复查后发现的血肿类型,其概念属于影像学范畴,始于1977年,是颅内血肿的重要类型,因发现时机不定,预后很难保证,因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在临床上尚无金标准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血肿量较少,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推荐保守治疗,以抗生素、激素、甘露醇与亚低温治疗为主,重点观察患者促使颅内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意识状态。而手术治疗则适合相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采取颅内外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与钻孔置管引流术,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更为严格,因此任何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均需要动态监测,由此可见,迟发性颅内血肿治疗期间的影响因素的观察与监测在治疗过程中的起到重要地位,是影响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环节,在临床上需要予以格外的重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包括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学说、凝血激酶释放学说、脑伤严重程度学说等,因此讨论起疾病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予以临床控制措施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显示,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学者应适当延后CT扫面时间再行手术,并控制患者血糖、纤维蛋白原与凝血指标,针对血肿量大、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等现象的患者予以重点观察,并针对血肿发生位置予以相应的对症措施。因此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逐渐对疾病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改进颅内血肿救治与预后体系,规范化治疗途径与基础理论,从而最大限度提升诊断效能与治疗水平,减轻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
[1] 张恒,秦治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对预后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2):362~365.
[2] 马一鸣.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3):27~30.
[3] 许悦,邱玉发,沈旭明.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血肿91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22):2734~2735.
[4] 张小林,张文静,蒋峰.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原因和手术治疗[J].浙江医学,2015,37(8):650~653.
[5] 沈佳,杨渭林,裘申忠,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997~3999.
[6] 周立平,刘企源,许文辉,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27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3,39(10):1199~1201.
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142650142)
1006-6233(2017)02-0306-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