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千金不换
2017-04-01草木绿
■ 文/草木绿
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千金不换
■ 文/草木绿
● 没有无效的社交,只有求而不得的挫败感
一场令我舒适愉悦的聚会应该是怎样的?
走进那扇门,无论门后面是摆满美味的餐桌,还是灯光流转的KTV包房,我看着那个空间里一张张如浮光掠影般来不及逐一捉摸的脸,心底里应该是不排斥的。因为我相信眼缘,眼缘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看脸。我喜欢好看的脸,而仅仅是好看还不够,它必须是我喜欢的那种好看。对于我来说,好看除了精致的五官,还得给我一种从身体里散发出来的清爽、温和、没有攻击性。
这个因聚会短暂凝聚起来的空间,除了有面容,还有声音。于是我希望,这里的人们谈论的话题是不低俗的,或者低俗得颇为有智慧的,当然,我也不接受过于阳春白雪的讨论,那会使聚会像是一场公司举办的发展研讨会,抑或是文艺青年曲高和寡的沙龙。
既然是聚会,那就少不了语言交流之外的玩乐。也许是唱歌,那我希望他们唱的歌我能懂,我唱的歌他们愿意听,且不会冒出来个随意切歌的冒失鬼;也许是吃饭,那饭菜亦如人,必须合我的胃口,不必过于华丽也不要太没营养;当然,也或许是其他,比如读书,比如海钓,比如骑马。可玩的东西,太多了。
但这一切的标准,仅仅是“令我舒适”罢了。也许换成你,标准又有不同,比如我不喜欢玩桌游而你痴迷万分。我们的标准会有种种的出入,但我想,“舒适愉悦的聚会”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是符合你的预期,令你感到满足。
这或许就是许多人感慨,有太多无效社交存在的原因。
当我们聊起“社交有效与否”这个话题的时候,潜意识里早已经把社交理解为了“社会活动中的交易”,社交等同于应酬,变成了一种任务、工作,充满目的性。
“目的性”是一个中性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要相聚了,你可能就是冲着拉近感情的目的去的,于是你们在聚会上表现得异常热烈,这无可厚非;你要参加的是一次行业内的大咖聚会,这次聚会本身就带有资源交换的动机,你想通过这次聚会得到更多的资源,于是你在聚会中积极表现,这同样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你对于这场聚会的预期,与聚会给你带来的东西,是否匹配。
如果在一场追忆往昔的同学聚会上,你张口闭口谈工作,最后遭到嫌弃,彼此闹得不愉快,那你肯定会认为这是一次无效社交,因为你期待通过聚会获得资源,可人家只想谈感情——聚会给你的,和你预期中的,错位了。
我的一位好哥们儿在毕业时也参加了许多无效社交。那阵子,他东奔西走疏通关系找工作,想跟大咖攀交情,可无奈大咖只跟大咖玩,于是他屡屡碰壁,这也是预期与结果的不匹配。
一回,他邀我出来倒苦水。他说,他真是对他爸无语了,这么多年下来,每天只爱跟自己的下属混在一起,怎么也不替他考虑考虑,早早地去疏通关系。现在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多难啊,人家的父母都在拼尽全力努力着,可他爹呢,整天泡在无效的社交里。
我问哥们儿,你爸跟下属打牌的时候,开心吗?是他自己乐意的吗?哥们儿说,他哪能不乐意,每回都是他组的局。我说,那不就结了!你爸跟下属一起玩,就是为了轻松、消遣,而他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一场有效社交,即便这种社交对他的、你的人生没有多大实际价值。
要知道,能跟让自己舒服的人在一起,这是千金不换的人生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