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影响因子研究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7-03-31朱飞
朱 飞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经济管理研究
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影响因子研究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实证分析
朱 飞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和反面认知的关键影响因子,选用ISM模型厘清两种认知各影响因子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构建具有相互关联且层次清晰的影响因子链,指出,正面认知向受提升生活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村落容貌、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和修复村落建筑等6个因子的显著影响,反面认知则受贫富两极分化、生活成本上升、资源过度利用、利益分配不均、房地价格上涨、路拥堵停车难、生态环境受损和建筑环境破坏等8个因子的显著影响,这些因子在整个系统中所处层次不同且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认知; Logistic模型;ISM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因自身的历史、民俗、审美、文学等多重价值,一些传统村落进行了旅游开发与经营。然而传统村落保护的活态传承与开发,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当地居民,只有当地居民成为村落保护主体,并对旅游开发达到一定的认知程度,其保护才能真正有效并薪火相传。
Logistic-ISM模型用于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及影响因子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的解析。大多数学者只是单独运用Logistic模型或者ISM模型,很少将两者结合对因子进行分析,且将其运用到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研究较少。余霜等(2014)将Logistic模型和ISM模型相结合,在确定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解析各影响因子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从而更清晰地分析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鲍海军等(2015)基于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理论分析,采用Logistic模型确定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关键影响因子,并运用ISM分析法探析各影响因子间的逻辑结构关系,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1-2]。
通过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可看出关于“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等相关研究较多,但关于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研究甚少,且大多涉及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定性研究。李萍(2012)运用SPSS软件探讨了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村落影响的感知,及其对于当前旅游开发所造成影响的评测和对未来旅游发展的期待;时少华(2015)以北京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为例,将其民俗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其在保护与利用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措施;龙鸥(2016)对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分析,结合当前旅游消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在保护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从而为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建议[3-8]。
综上所述,现阶段少有学者专门就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影响因子做出相应的定量研究,且局限于最基本的定量分析,很少将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基于此,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盐城市草堰村326份农户访谈资料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本地居民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认知的影响因子,并运用ISM模型分析各因子间的相互关联和层次结构,构建出具有相互关联、层次清晰的影响因子链,从而厘清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影响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引导居民正确认识村落旅游开发的建议与措施。
二、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盐城市草堰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该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草堰村传统格局以盐运文化为核心,其建筑以青砖小瓦木结构为主要特征,并分布于古盐运河的两侧,包括保存完好的竹溪古街、袁家巷、太平巷、钱家巷、朱家巷等,巷中以青砖石板铺设而成,从而形成了五街十二巷;此外,草堰村还包括中国唯一以海盐文化为内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并与整个村落此呼彼应。草堰村全力挖掘当地文化习俗与传统小吃,大力推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松花皮蛋和香肠,以及桃酥饼、糖果子、金刚麒等当地传统小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用盐韵古村文化资源带动村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方法
1.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地将变量值域限定于[0, 1]区间范围内,本文中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分为正面认知和反面认知,而两种认知情况每位居民可基于各影响因子的衡量做出认同和否认两种选择,采取认同选择的变量取值为1,而采取否认选择的变量取值为0。可以说,该研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变量回归分析[9-10]。基于此,本文运用Matlab7.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价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其公式为:
(1)
式中,pi表示做出认同的概率;z为因变量,表示居民是否采取认同的态度;a0为回归方程的常数,ai为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m为影响因子的个数,x为自变量,表示第i种影响因子。
2. ISM模型
近年来,ISM模型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影响因子分析方面。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确定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利用关联矩阵原理对因子间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因子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并探析各主要因子间的内在联系[11]。草堰村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影响因子相互独立而又关联,因此本文将运用ISM模型来分析各因子间的关系。
3. Logistic-ISM模型
本文首先利用Matlab7.0数据分析软件估计Logistic模型,从而得到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显著性影响因子,即用Si(i=1,2,…,m)表示草堰村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m个影响因子;然后根据ISM模型解析各影响因子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多级阶梯结构;最后通过Logistic模型中的m个影响因子与ISM模型中的m个构成因子一一对接,从而将两种方法前后承接以实现Logistic与ISM之间的联动[1]。
(三)数据来源
从2016年1至6月,笔者对案例地草堰村的居民进行调查,采取实地问卷发放与人户访问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居民当场填写问卷,保证问卷填写的质量,而对于问卷内容理解和填写有困难的居民,则由笔者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进行代填。同时为反映居民的真实认知,在调查过程中特别将游客予以排除。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323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8.16%。
三、影响因子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的因变量为居民是否采取认同的态度,对采取认同态度的居民赋值为1;对采取否认态度的居民赋值为0。自变量主要分为正面认知和反面认知两种类型,其中正面认知分为经济收益、社会文化收益和环境收益三类项目[12],共11个变量;反面认知分为经济成本、社会文化成本和环境成本三种类别,共11个变量,其均值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
1.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Logistic模型分析
本文运用Matlab7.0统计分析工具,就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影响因子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并采用后向最大似然法的筛选方法,将不显著变量依次剔除,直至全部变量都在10%的水平上显著,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可知,Logistic模型通过了H-L二拟合优度检验,其中-2Log likelihood值为23.694,该值越小表明则Logistic模型的拟合度越高,由此可知该值较理想。此外,Cox&Shell R2值和Nagelkerke R2值分别为0.752和0.937,可说明被解释变量为80%以上的变动,从而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从表2的最终结果来看,有6个变量进入最终模型,依次是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机会、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村落容貌、修复村落建筑和改善基础设施,说明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正面认知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1 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Logistic模型解释变量
表2 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注:①、②和③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
2.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反面认知的Logistic模型分析
就反面认知的影响因子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可知该模型也通过了H-L二拟合优度检验,-2Log likelihood值为31.705,Cox&Shell R2值为0.853,Nagelkerke R2值为0.726,可说明被解释变量为80%以上的变动,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此外,有8个变量进入最终模型,依次是生活成本上升、房地价格上涨、利益分配不均、贫富两极分化、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受损、建筑环境破坏和路拥堵停车难。
四、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影响因子的解释性结构
(一)正面认知的ISM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ISM分析方法,确定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系统构成S=(S1,S2,…, S6)。其中S1、S2、S3、S4、S5和S6分别代表等6个变量。通过咨询相关专家以及详细地实地调查分析,本文用A表示邻接矩阵用以厘清影响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因子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即两两因子间存在直接的互为前提或互相影响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矩阵A中,若因子Si对Sj有直接影响,则用aij=1表示;若因子Si对Sj没有影响,则用aij=0表示。
其三,以今香日德为中心的道路:从这里通往境外的道路大体有五条④陈良伟:《丝绸之路河南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00-205页。:
邻接矩阵反映的是因子间的直接关系,可达矩阵则表示因子间的间接关系。依据可达
图1 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邻接矩阵
图2 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可达矩阵
矩阵构成元素的计算原则[13],本文运用Matlab7. 0软件,由邻接矩阵A得到影响因子的可达矩阵M,而按照最高层因子的确定方法,可以得到L1={S3},根据其他层次因素的确定方法可依次得到L2={S1,S4}、L3={S2,S5, S6},进而最终确定的因素级位划分表示为:∏(P)=L1,L2,L3={S3},{S1,S4},{S2,S5, S6} .
表3 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反面认知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注:①、②和③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
由式(2)可见,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6个影响因子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包括提升生活质量;第二层包括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村落容貌;第三层包括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和修复村落建筑,具体如图3所示。在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影响因子中,提升生活质量是表层直接因子,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村落容貌是中层间接因子,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和修复村落建筑是深层根源因子。
(二)反面认知的ISM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正面认知的ISM分析步骤,可将这8个影响因子划分为两个层次,具体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层因子为表层直接因子,包括贫富两极分化、生活成本上升和资源过度利用;第二层因子为深层根源因子,包括利益分配不均、房地价格上涨、路拥堵停车难、生态环境受损和建筑环境破坏等。
图3 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影响因子间的关联与层次结构
图4 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反面认知影响因子间的关联与层次结构
五、传统村落居民认知的影响机理分析
(一)正面认知的影响机理分析
1.表层直接影响机理分析
提升生活质量(sig.<0. 01)作为影响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表层直接因子,对居民的认知行为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为居民有了一定的生活质量,他们才有条件谈生活品位,而拥有了生活品位,他们方可有很好的心情去接待外地游客。
2.中间层间接影响机理分析
作为影响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中间层间接因子,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村落容貌的统计概率在1%上显著且sig.<0. 01,说明提升生活质量对居民的旅游开发认知有极为显著的影响。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使本地居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渠道多样化,进而得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同时由于旅游开发的需要,当地居民就能积极主动地要求改善村容村貌并参与到村落整洁的工作进程中。
3.深层根源影响机理分析
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正面认知的深层根源的各影响因子sig.<0. 01,说明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与修复村落建筑对正面认知行为有极显著的影响。人口流失是传统村落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旅游开发可带动餐饮、服务、生产等行业的发展,从而能够为当地居民,尤其是为农村妇女和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经营乡村旅馆、参与旅游接待、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等;草堰村位于盐城郊区,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度有限,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设备简陋,客房、餐厅等主要住宿设施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因此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在促进村落交通设施完善的同时,还有利于电讯、电力、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改善[14];近年来,在城镇一体化进程中,草堰村秉承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加强对当地文物古迹的保护、历史建筑的维修和历史环境要素的恢复。
(二)反面认知的影响机理分析
1.表层直接影响机理分析
贫富两极分化、生活成本上升和资源过度利用(0.01 2.深层根源影响机理分析 对于所有正面认知的深层根源各影响因子,其0.01 本文将Logistic回归模型与ISM分析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即加强Logistic与ISM之间的联动应用,引入回归线性分析,将变量予以显著性检验,从而从正面和反面筛选出影响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因子;同时运用ISM分析方法以深度挖掘Logistic回归线性分析中得到的因子,并找出影响因子间的逻辑结构关系,从而分析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认知的影响因子及其层次结构,以便厘清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正面和反面认知两种形态。可以说,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是在Logistic模型简单罗列影响因子的基础之上,运用ISM分析方法进一步探析因子间的递进关系,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当地居民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主力军,就其对旅游开发认知的两面性是传统村落得以保护性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表面上是提升生活质量和贫富两极分化、生活成本上升及资源过度利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与修复村落建筑以及利益分配不均、房地价格上涨、路拥堵停车难、生态环境受损和建筑环境破坏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影响着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而深层次的因子也正是影响居民认知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结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通过对草堰村进行适度的开发以调动当地居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居民在参与旅游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要提升自身素质,尽可能争取管理岗位以积累管理经验,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更多的利益分配。其次,吸引资金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从而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将游客数量控制在承载量以内,避免传统村落建筑受损严重,以及村落原来的风貌遭到破坏;草堰村在维持现有街道空间尺度和风貌的情况下,适当拓宽较狭窄的交通道路;选址建设停车场地,并尽可能地规划接驳车接送游客以解决村落内部停车的问题。最后,推进草堰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并注重其延续性,维护村落周边、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的整洁,从而实现村容的美化。 [1]余霜,李光,冉瑞平.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5):140-149. [2]鲍海君,韩璐. 基于Logistic-SM模型的失地农民创业意向影响机理研究[J].财经论丛,2015,(10):88-94. [3]李萍,土倩,Chris Ryan.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J].旅游学刊,2012,26(4):57-63. [4]时少华,黄凤清.北京传统村落民俗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为例[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8-11. [5]龙鸥.现代消费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思考[J].民族论坛,2016,18(6):73-75. [6]刘燕.呼包鄂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5,(4):81-87. [7]李文龙,林海英.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开发模式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5,(4):30-39. [8]李彪.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的动力及其在旅游资本循环中的博弈[J].财经理论研究,2015,(6):91-99. [9]张福庆,胡海胜.区域产业生态化祸合度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27(4):219-224. [10]范斐,孙才志,王雪妮.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同进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大连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113-119. [11]廖秋林,卜国华,沈守石.基于ISM模型的南宁青秀山景区竞争力研究[J].经济地理,2012,(3):173-176. [12]郭伟,柳玉清,张素梅,等.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45(5):57-61. [13]张清.古商城洪江旅游开发的居民认知分析[J].特区经济,2007,(5):183-185. [14]路幸福,陆林.乡村旅游发展的居民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1):112-114. [15]王德刚,于静静.旅游开发与居民感知态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07,45(8):49-56. [16]时少华,黄凤清.北京传统村落民俗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2(4):8-11. [17]刘静艳,Bruce Tracey.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研究,2006,(4):64-69. [18]剑平,刘承良,颜琪.城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分析: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17(7):23-29. [责任编辑:刘 炜]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1.011 2016-07-3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合作路径研究” (15ZHC002) 朱飞,1986年生,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电子信箱)matte-19861115@163.com。 F592.3 A 1672-5956(2017)01-0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