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非处方药的特点和安全使用分析
2017-03-31任珊瑾
任珊瑾
(新疆阿克苏地区中医医院药剂科,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843000)
药品可以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管理中对转换非处方药列出4700多种,基本可以满意患者用药需求。非处方药用途十分广泛,患者可以自行完成治疗。中药在非处方药中约占3/4,可见,只有使中药非处方用药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次研究中以中药非处方药的特点和安全使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1 中药非处方药的特点
1.1 中药非处方药特点
非处方药特点包括:安全性高;针对易于识别的小病、轻病或慢性病;治疗效果明显;质量稳定;操作方便,无需专业医生操作;药物使用自我负责;非处方药有专有的标识,非处方药应用不需要专业人员指导[1]。
中药非处方药有以上特点,还有着独有的特点:天然药品;复方制剂;组方安全;毒性较低;使用安全性强;风险低不良反应少。
1.2 中药非处方药使用效益和相关风险
1.2.1 中药非处方药使用效益
中药非处方药合理使用有以下效益:药物使用的有效性,药物使用效果要和产品标签一致,治疗功能性疾病时治疗效果见效快,针对慢性病治疗有特有的功效;中药非处方用药安全性较高,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适应证来选择用药,根据用药说明,在自我药疗范围与期限内安全用药;中药非处方药用药风险处于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患者大剂量用药或长期用药时,不会受到药品的危害和损伤;中药非处方用药具有一定独立性,患者按照自身症状选择用药,但根据辨证施治理论与处方药是相同的。中药治疗是对患者整体的调节,对不同病症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中药非处方用药使用十分方便,常用口服包括口服液、片剂及胶囊等剂型,都可以方便患者完成自我治疗[2]。
1.2.2 中药非处方用药风险
中药非处方用药如果未加合理的应用,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例如:患者未对自我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对病症判断出现偏差,出现用药不当;患者选择药物未对病证或者药品选择错误;患者用药的途径错误或者出现了误服,例如:毒性药材以丸散口服,不适合以开水冲调,更不适合应用在患者皮肤受损位置;有些患者怕药量有危险或者对自身病情估计不足,用药的剂量服用过少,有些患者急切痊愈过量服用药物;有些患者把中药非处方药当作健身预防的方法,长期用药;有些患者对中药非处方药不良反应不能及时识别,未能正确处理不良反应;无法判断出自身病症与药品说明书的描述是否一致,也不清楚药物应用的禁忌证;未根据药品说明书服用,一旦发生风险只能求助于医生;患者不能分辨出类似药物,重复用药造成资源的浪费[3]。
2 中药非处方药的安全使用
2.1 合理用药方法
2.1.1 患者对自我病症进行判断
中药非处方药仅适用于小病、轻病和功能性慢性病,并不适用于急症和重症患者。例如:患者有感冒、咳嗽和泄泻等症均可以自行服用中药非处方药治疗。对于肿瘤、精神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就不适合自我服药治疗。患者要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或者具有病症既往经验,才能对自身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必要时,患者也可以求助于药师或医师,来选择合适药物,避免使病情被延误。
2.1.2 患者要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中药非处方药的药品说明书中包括药物成份、性状及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相关禁忌等重要信息。患者一定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来判断与自身症状是否相同,按照用法用量和规格来选择服用剂量,按照不良反应与禁忌等来对自身是否适用进行辨别。
2.1.3 患者要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用法用量
患者选择用药时,用法用量一定要注意特殊人群的不同,例如:儿童和孕妇等有不同的禁忌,有些药物明确规定了哺乳期或孕妇禁用或剂量的限制,尽量选择口服液或者颗粒剂型。
中药非处方药的服用在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时,要与医师多沟通,避免药方相互作用,造成某些药物成份过量,危害患者。
2.1.4 患者要了解自身病情发展
患者服用中药非处方药过程中,要观察自身病情发展,了解是否有新症状或不良反应出现,若无法判断就要求助于医师,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1.5 患者用药要注意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指不适合配合用药的药物,中药非处方药的组方内没有配伍禁忌,可是,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中药,就要注意两组药方是否存在禁忌,药物互相作用,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1.6 个体差异与饮食禁忌
药物对于不同体质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选择用药一定要按照患者的个体特点,减少对过敏药物的接触。饮食禁忌也称为忌口,服药期患者要有食物禁忌的控制,有些食物和中药相互作用会减少药物治疗效果,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包括因病忌口与因药忌口两种。
总之,对中药非处方药特点和效益风险只能充分的了解,以合理的步骤用药,才能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实现自我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伟光,栾志敏,孙宝海.非处方药的特点和使用原则[J].中国社会保障,2012,3(8):254-256.
[2] 宋 超.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分析与预测[D].沈阳药科大学,2013,5:21-22.
[3] 王 璞,王聿成.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4(15):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