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17-03-31秦玉刚
秦玉刚
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秦玉刚
(日照市工业学校,山东 日照 276826)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产教学研创”互融互促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现代学徒制这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起动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营关系到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认真地研究。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德国“双元制”,把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渗透融合于企业真实生产运营环境,辅之以法律法规、传统文化、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通过学校教师、企业(行业)师傅的联合传授,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通过真实的生产设备,真实的生产真实合格产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匠心”精神,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互信互融,真正实现“产教学研创”五个维度的深度融合。如果把职业教育比作一辆车,那么现代学徒制可以视为这辆车的发动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步的动力就来源于现代学徒制。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的起动机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发动机,受制于我们国家的当前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下文均以“基地”代替)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当前我们国家的体制、机制、法制和历史人文等瓶颈,特别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基地可以说是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这台职教发动机的起动机。基地的管理运营就是起动机的工作过程。
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包括师资、学生等软件)和企业(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可以视为是蓄电池中的电能,基地管理运营则是传动和控制作用,将这个“蓄电池中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把学校和企业啮合入现代学徒制这个发动机的飞轮齿圈,从而起动现代学徒制这台职教发动机。
基地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把在校生培养成为具有匠心雏形的现代企业需要的准技能型职业人,顺利输送到校外实训基地接受更深层次的培养,或者直接输送到企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匠心职业人。完成一批学生的实习实训,就是结束一次起动,再对下一批学生进行现代学徒的起动。如此周而复始的控制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台起动机。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起动机作用探析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包括技能技术教学、校企文化互融、匠心育人、生产真实产品、企业订单式培训、社会类培训、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提供技术支持等功能,而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匠心育人是其首要功能。
(一)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学徒)在基地这个真实生产环境中,真实的生产合格产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培养匠心文化
真实的生产环境、先进真实的设备设施、生产真实合格的产品,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未来的工作,感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思维、新的职业素养核心要求。学生的身份在基地中从学生到准工人再到工人得以慢慢转变,实现零误差转换。
(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
基地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参与实训的学生根据付出获得相应工资回报,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知识技能的价值。
(四)企业师傅管理人员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
(五)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职业学校内部建设来说,通过基地,依托企业和行业协会,三者相互影响,在生产实践中共同制定符合社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学生实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上都有新的实用性突破。
1.专业设置更适应时代科技进步,更符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满足区域产业升级改造的人才供给侧需求。
2.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设置方面,课程设置更加适应行业及企业人才需求;与知识技术的发展更加同步。
3.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真实生产的实际需要。能够开发出更加具有创新创造性的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材。为职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一个基础。
4.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5.支持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职校教师在基地教学锻炼,接触实用性的知识技能和科技研发动态,更新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实操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和指导学生实习的能力。让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始终站在知识技术和社会的前沿。
6.校企文化的互融互补。基地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渗透,互为补充,使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具时代性、社会性,学校德育与人文教育更显灵性真实性。
7.企业师傅与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组建教学资源库,为专业教学提供实用性应用性精品资源保障。
8.在教学实训成本控制方面,全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增值性实训,减少了学校教学实训成本的投入,初步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
9.在社会效益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地区区域经济挂钩,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方面,借助于校、企、行三者的优势互补,起到一个示范引领作用,社会效益明显。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具教学育人和生产性经营活动两大主要任务。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学校应该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在知识、技术、技能、管理、理念上的深度融合、互信互惠、共建共享共赢。
(一)建设过程
1.基地建设资金来源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具备技术和设备上的领先性能,以保证其职业教育这一首要公益性功能的先进性。所以基地建设资金完全由企业和职业学校来承担基地建设的资金有较大的难度,必须充分调动政校行企以及整个社会来共同参与。基地建设资金的首要来源应该是政府,政府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显性资金和税费政策性优惠的隐性资金。
2.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合作项目的遴选
基地第二要务是合作项目、企业遴选。无论是项目还是企业遴选,首要考虑的依然是基地的教学育人功能,其次才是经济效益。
(1)基地项目应该具有领先性和前瞻性,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2)企业一般应该是本地区内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在专业技术技能和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符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先进性、公益性的要求。
(3)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职业教育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人才培养理念。愿意接纳学校的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以此来实现基地的起动机作用和现代学徒制的发动机功能的有效连接。
(4)企业必须有一批具备匠心精神的能工巧匠作为学生的师傅,这些师傅有能力并愿意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以及校企人文匠心的融合建设。
(5)企业应该保证基地设施设备和管理的先进性,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保证基地的先进引领性,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现代职业技术的发展,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1.校企互信共建机制制度协调基地教学育人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基地是教学育人和生产经营双线轨运行,如何使这两条线轨平行发展甚至是交汇成一条线协调一致发展,就需要校企双方高度的互相信任、深入的彼此理解、共同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要与企业生产周期、企业用人急需兼顾,实行柔性弹性管理。学校的理论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在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做出让步,使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承担生产任务的时间上适应企业生产市场化的灵活性,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学校考虑企业运营的困难和教学育人的灵活性;企业考虑多尽一份社会责任,在基地运营过程中互相理解,在社会责任担当的共识基础上,做出各自的让步。校企互信理解以及彼此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保证基地运营良好的前提,而机制制度则是基地良好运营的基础。
(1)建立基地管理部门和政校行企联席会议制度,在管理机制上保障基地的有序良好运行。首先,基地管理部门在教学育人业务上接受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在生产经营上受企业安排指导。可以考虑引入政府和行业协会成员,以第三方的形式在学校和企业间进行协调。其次,建立政校行企联席会议制度。政校行企的联席会议可以有不同的层级。通过不同层级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联席会议还可以建立校企行之间的情感交流纽带,促进彼此间信任和理解。强化校园文化和企业行业文化互融互补渗透。
(2)建章立制签协议,明确各方责权利。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它利益关联方在签订合作协议前,要进行充分协商,以保证协议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明确合作各方的责、权、利以及出现问题时处理的途径流程。建设基地运营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基地教学与生产的有序双线轨进行。基地既要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又要保证基地的教学育人功能,保证学生的生产性实训效果。
(3)基地的标准化。首先是管理的标准化:根据基地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需求、学生实习实训匠心育人的实际情况,基地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入标准化管理模式,协同企业和学校制定基地的管理运营制度,规范基地的运营流程,制定基地的任务计划。基地的任务计划主要包括基地的生产经营、学生实习见习实训和企业员工订单式培训和社会培训等计划。其次是任务管理的标准化:引入国家和行业标准,针对基地任务制订基地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流程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使之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引入国外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控制标准(譬如德国的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实现基地在生产和匠心育人双线轨管理运营的标准化。
(4)基地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教育在基地要常态化,为参加生产性实训的师生购买保险。
2.教学育人质量控制与企业生产效益考核的有机融合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学校实训教学质量与企业生产效益是密切相连的。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与效益考核协同机制,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1)实训指导教师管理与考核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包括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主要考核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育人质量以及对基地和企业在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技术改进、生产设备的维护、节约耗材、管理效益提升等方面。
(2)学生实训质量的控制体系包括考试评价体系以及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试评价主要以学生顶岗的到岗率、生产产品的合格率、生产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指导教师和师傅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主要依据。其结果应该以政府或者行业证书的形式予以确认,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3)实训基地的运营综合考核评价。实训基地要定期邀请政、校、行、企、学生家长等对基地进行考察评价,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改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
3.基地经济利益平衡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于其生产真实合格产品并出售、技术支持、企业员工订单式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以及其他社会培训等,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基地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的互补优势,在基地良好的市场化运行与管理中,政、校、企、行三者之间建立互信互惠、共享共赢的经济利益平衡机制。
制订基地财务管理办法,建立一个完整的基地财务核算系统,基地资金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独立核算,是基地相关方利益平衡的有效手段。基地的生产成本包括学生实训耗材;企业师傅实训指导课时费、参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的报酬;学生的实习依法所得的劳动报酬;基地场地租赁费、生产设备损耗、设备维护和基地的水电等管理经营费用。根据基地财务管理办法和基地各方的合作协议,对基地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配。
4.校企人才共培共引共享
基地良好运营促进了校企人才共培共引共享。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学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等校企行各方人员互聘兼职,共培共享人才。学校和企业还可以整合各自的优势进行合作,“同引共享”行业内的技术技能大师和高级管理人才,实现人才的共培共引共享。
“产教学研创”互融互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匠心职业人培养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起动机的作用。但是在基地建设运行过程中,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行业企业都还要在各自的领域内强化职业教育的大局意识和国家战略意识,加强各方的沟通交流,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更应该扛起职业教育的大旗,以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起动现代学徒制,从而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
[1]张宝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区域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即保障机制之我见[J].职业技术教育,2014,(09).
[2]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70-73.
[3]秦玉刚,潘兆山.生产性实训基地云课堂在现代学徒制中地位与作用的探索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2):6-7.
G71
A
1008—3340(2017)04—0082—04
2017-07-11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年度一般立项课题《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15455)。
秦玉刚(1968-),男,硕士,日照市工业学校校长、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