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倾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二)
2017-03-31梁欣
◎本刊记者 梁欣
沈阳市倾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二)
◎本刊记者 梁欣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沈阳市委、市政府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主要切入点;是破解深层次矛盾、消除影响老工业基地振兴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手段;是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路径;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沈阳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面振兴的主要切入点,就是紧密结合沈阳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沈阳化、具体化,从环境这个更直观、更直接的“病灶入手”,倒逼改革,切实为沈阳加快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引导各方面切实以对群众、对事业、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政府相关部门,将合力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向深入。
沈阳市旅游委
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指导下,以“游客即是旅游客商,客商亦是潜在游客”为理念,推进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做优旅游休闲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作为幸福产业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亲和力和带动力,共同缔造宜游宜商幸福沈阳。
1.打造优质要素环境,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完善旅游产业促进保障机制,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沈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将继续对符合全市旅游规划布局,对沈阳市旅游发展有推动作用的项目给予扶持或奖励;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金参与沈阳旅游开发和质量提升。旅游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推动《沈阳市旅游用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落实,让旅游用地政策惠及更多旅游企业和投资者。2017年,全市旅游产业将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旅游新产品开发,计划促进全市旅游项目投资力争达到120亿元,重点促进七星海世界、熊猫馆等新项目建成并开放。二是大力提升旅游精品,促进“盛京皇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沈北新区、浑南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市百个旅游景区实施提质达标工程,跟踪评估景区质量,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文化体验游、健康养生游等新业态,满足差异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来沈游客、客商有更多可玩可游的好去处。
2.打造完善设施环境,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针对大众旅游时代的特点,营造游客与市民共享的旅游服务空间。二是推进与旅游服务相关的标志标识、交通导览、无线网络、公共厕所、停车场、自驾车营地、休闲慢行道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旅游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试点推广智慧旅游标准化工程。依托城市核心区域、交通枢纽配套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在机场、火车站、主要商业街区及景点等人流密集区域,引导建设一批旅游咨询服务点。
3.打造共赢开放环境,全面深化城市间旅游合作。一是完善合作机制,使旅游成为城市间合作的排头兵。二是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形成“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合作机制,构建“大沈阳”旅游目的地城市群。三是加强与东北地区旅游圈各城市的协调联动,凝聚振兴合力,发挥企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打响“大东北”旅游品牌,建设“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四是以辽宁与江苏、沈阳与北京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为契机,策划“北京盛京南京”旅游互动活动,推出“三京体验之旅”精品线路,为广大游客共享三地旅游文化和出游便利创造条件。
4.打造诚信规范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深入贯彻《旅游法》《辽宁省旅游条例》和新修订的《沈阳市旅游管理规定》,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二是完善旅游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旅游合同监管,规范旅游经营活动,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三是加强旅游执法监督,对执法检查计划严格实行报批备案,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严格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四是加快推进全市旅游标准化,丰富旅游诚信评价体系,加强法制宣传和文明旅游宣传,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居民依法维权意识和文明旅游意识。
5.打造宜游城市形象,增强沈阳旅游吸引力。一是加强整合营销、网络营销、文化营销,塑造旅游城市新形象,把旅游品牌推出去、把游客客商请进来。二是加大“引客入沈”力度,用好过境旅游免签证政策,拓展国内、国际客源市场。2017年,旅游委将着力把旅游营销纳入城市对外宣传体系,以旅游为载体,弘扬传播沈阳市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围绕“传奇盛京福运沈阳”城市形象,推广沈阳“讲不完的传奇故事、道不尽的福运文化、赏不尽的四季风景、品不够的盛京美食”。继续提升“盛京好贺儿”旅游商品品牌影响力,多渠道宣传离境退税政策,扩大旅游购物消费。三是全力办好冰雪节、四季游、旅游商品博览会、千万市民公益游等旅游节会活动。依托沈阳市丰富的国际国内节会平台,加快提升相关旅游产品内涵,把更多会展商务客流转变为游客资源。
旅游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全市旅游行业将积极为来沈游客、客商提供优质服务,使丰富的旅游体验成为全市各行业招商引商的开篇,繁荣的旅游市场成为重商亲商的缩影,宜游宜居的城市环境成为安商富商的乐土。
沈阳市文广局
要积极在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营造多元包容、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形态,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上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1.加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要着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即将出台的《沈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增强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率,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硬环境。实施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达标工程,重点加强乡镇、村及社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功能配置,打造集综合活动、图书阅览、教育培训、数字化服务、广播宣传、展览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有效衔接供需双方。创新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社区(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提升利用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度。加快智慧文化建设,推进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建设,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精准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做强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区域文化水平。进一步做强“文化惠民之城、北方合唱之都”品牌,加大中国沈阳合唱音乐季、大学生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群文活动的深度创新,以全新的定位及路径力推文化活动品牌,彰显沈阳特色。依托艺术惠民演出、公益性艺术培训、公益电影放映、“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社区书屋”等活动载体,打造共建共享的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活动前期规划、活动推进、监管评估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2.打造艺术生产演出品牌,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一是继续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加大对国有艺术院团精品创作的扶持和激励力度,着力打造京剧、评剧、杂技、交响等凸显城市高端品质的高雅艺术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充分发挥盛京大剧院在引领、传播、交流高雅艺术的标杆作用,加大国内外高端优秀剧目引进力度,打造国际高雅艺术展示平台,满足市民和驻沈外籍人士享受国际一流文化艺术服务的需求。三是打造以满清文化为背景的旅游演出品牌,增强中外游客的沈阳地域文化体验。四是深入挖掘中小型剧场资源,提高剧院利用率,方便居民就近观看演出。
3.构建现代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大力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一是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做到放管结合,进一步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二是紧紧围绕企业、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开展全市文化市场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失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让行政执法程序标准化、过程透明化、行为可监督、结果可核查。三是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强化行使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处罚中的说明理由制度,避免执法随意性。
沈阳市建委
将围绕优化发展空间、加强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和强化精细管理四方面工作,努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1.优化发展空间,强化中心城市战略地位。推进京沈高铁、出海铁路、出海公路、沈阳机场第二跑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满足聚合沈阳经济区、连接京津冀、辐射东北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要求。积极构建“东山西水、一河两岸、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间格局,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实现各区域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2.加强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和服务能力。推进地铁、快速路和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水电气热和通信等设施的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健全多层次社会服务设施,提升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标准。
3.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北国风光宜居家园。保育“三环三带四楔”生态廊道,大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打造绿静美安的宜居宜业环境。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进垃圾、污水等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城市。
4.强化精细管理,打造整洁有序城市环境。对标先进城市、对接国际标准,不断提高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施工现场等重要领域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事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不断提高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的能力。坚持“共同缔造”理念,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沈阳市科技局
沈阳市科技局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牵头部门,进一步整合创新要素,优化全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把沈阳建成为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影响东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具体将从以下“四个着力”入手,为推动沈阳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能和坚强支撑。
1.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综合协调、充分运用在沈高校、央企、中直科研院所等多层次创新资源,夯实城市创新基础;建设“科技之家”,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发挥科技奖励激励作用,以科研项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丰厚城市创新资源;瞄准“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沈阳市合作渠道优势和区位优势,强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引进北京、江苏、厦门等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2.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沈阳市产业需求,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创新需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高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央企、名校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沈阳市转化。
3.着力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市场、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积极构建权利主体维权有方、行政与司法保护有力、专业服务高效便捷、全社会自觉尊重创造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4.着力实施民生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转型。围绕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加强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等重大民生科技,强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科技强农惠民。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发力,落实《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在创业创新空间建设、人才创业奖励、创新服务供给、活跃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支持大众创业创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沈阳高新区
浑南区是沈阳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近一个时期以来,围绕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全区将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示范作用和创新作用,并明确四大功能定位,即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建设成为“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示范生态区和创新驱动战略先导区”。
1.打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构建“2+3+5+ 50+100”的产业发展格局,即全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健康医疗、大数据、现代建筑等五大新兴产业;实施三年内50家重点企业倍增计划;实施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计划。
2.全力打造东北科技创新中心。目前,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新松智慧产业园、哈工大高端自动化设备项目已先后落户浑南。
3.加速汇集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目前,东北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力争2017年初投入试运营。同时,沈阳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辽宁促进中心等科技转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也在加紧推进。届时,大市场将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强劲、市场供需两旺、交易成果丰硕、特色服务突出、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4.打造要素完备的创新创业环境。围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从建立完善“政策、公共服务、科技金融”三大双创体系入手,形成对创新创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浑南区政府设立1亿元双创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服务载体建设,支持双创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力打造东北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